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正>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作为诉讼主要证据的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鉴定意见经常会存在或引发以下问题:(1)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死亡机制等概念不清或相互混用,如把“器官功能衰竭”作为死亡原因等;(2)根本死因与直接死因概念不清或相互混用;(3)直接死因与辅助死因概念混淆;(4)伤病等多因素致死的案件中,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死因构成中的作用区分不清,盲目放大或缩小损伤(疾病)等在死因中的作用力;(5)司法人员及社会大众对法医学死因分析、结论认知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导致死亡发生的疾病、暴力或衰老等因素即为死亡原因,简称"死因"。确定死因是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法医实践中,死因鉴定错误时有发生[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3]。对于死因鉴定错误的案例,国内外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对鉴定错误成因的系统分析。机械性窒息是法医实践中常见的死因,尸体征象表现为颜面部发绀、瘀点性出血和器官淤血等,称为窒息征象。其不具有特异性,不同尸体变化较大,与窒息相关的案例容易产生误判。本文选取某地经办的3例窒息相关死因鉴定前后不符的案件进行纠错分析,为避免死因鉴定错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洲 《法制与社会》2013,(19):260-261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问题是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的一个重难点的问题,但是又是必须掌握和探讨的问题,它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法医学死因的理论更加的完善,对于法医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够正确的辨明各种疾病以及损伤和其他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引起的死亡,这对于死因能够及时做出科学正确的鉴定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同时为公安机关的办案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辅助和帮助公安机关即使了解死者死亡的原因,并找到破案的证据;同时能够为司法机关的审判量刑一起赔偿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法医人员要重视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讨,结合法医学死因鉴定的实践经验,对法医学的死因及其各类死因的相互关系,各类死因参与度划分规范上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来将法医学死因在法医学内达成统一规范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存在多份重复性甚至冲突性死因鉴定意见的刑事个案频发,确认死因往往成为核心争点,如何审酌鉴定意见证据、认定实体事实继而成为法庭裁判的重心.但现行法并未识别死因鉴定意见较之其他类鉴定意见的特殊之处,以致一般性审查判断规则在具体适用中显得僵化.法庭对死因鉴定意见的“遵从”导致质证缺乏对抗性;死因鉴定意见所隐含的经验性、知识性、传闻性表明其并不自证其可靠性;死因鉴定意见具有间接证明属性,自身无法充足对死亡相关事实的完整证明,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死因鉴定意见要求鉴定人对尸检过程、尸检操作规程、意见作出的依据及意见认定等作出解释说明.为此,有必要在反思现行法不足的基础上,重塑死因鉴定意见审查判断的体系性规则:以审判中心主义为统摄性要求;确立被告人对质权,使其有权质疑并挑战控方证明;鉴定人出庭就死因鉴定意见做出解释与说明,此为死因鉴定意见可采性的程序性要件;明确专门知识人及其意见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增强质证充分性、有效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犯罪嫌疑人被采取传讯、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后,在被羁控中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死者亲属获悉后的最初和最基本要求就是鉴定死因,死因鉴定的科学和公正直接影响到死亡事件的处理。实际工作中,由于侦查机关在死因鉴定中的工作方法上存在若干问题,导致死者亲属对死因鉴定中结论不服,要求重新鉴定,甚至引发屡次上访或集体上访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为此,研究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羁控中死亡的死因鉴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这类死亡事件的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死因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一)死因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盐城地区医疗纠纷死亡案件的发生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医疗纠纷死因鉴定的要点。方法从年度发案数、医院分布特点、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死亡原因等方面,对60例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医疗纠纷死因鉴定案例中,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涉及临床内外妇儿等主要科室,内科最多。结论公安机关承担辖区内医疗纠纷死因鉴定有一定优势,且有利于当地检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血清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变化可直接反映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对缺氧性疾病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血清差异性表达分子可作为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精准死因鉴定至今仍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难点。本文回顾了缺氧相关疾病中的血清差异性表达分子的研究,并讨论了这些分子用于机械性窒息死亡鉴定的可能性,以期为机械性窒息精准死因鉴定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医学中凡涉及死因的案例,最终必将以死因分析作出结论。死因分析是法医学中的核心内容,它必须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病理学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死因。一、当前死因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一些有关死因的名词概念不清,互相混用,结果影响结论的确切性。从现有的资料、档案包括文献、教材、参考书、临床病案分析、死亡证明、尸检报告、法医学鉴定书及生命统计来看,常常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交通事故死因鉴定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交通事故相关死亡案例,对比尸表检验死因鉴定意见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的异同,并对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准确率,主要对误、漏诊类型及其占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单一尸表检验出具的死因鉴定意见中,与最终死因鉴定意见相吻合的仅占35%,而存在不同程度误、漏诊的高达45%(Ia类严重误诊占5%,Ib类严重漏诊占5%,Ⅱb类部分漏诊占35%),另外20%无法明确死因。结论 孤立的尸表检验在交通事故死因鉴定中的可靠性较低,建议将尸体断层影像学技术作为常规检查,并联合应用尸体解剖以提升法医学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身伤害案件被害人的死因鉴定,轻则涉及被告人的量刑,重则事关案件的定性。而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刑事被害人的死因鉴定意见是建立在推断的基础之上,且其推断不具有排他性,经不起推敲,往往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定性与处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司法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升死因鉴定的证明力和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12.
Family notification in sudden, unexpected, and violent death i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of law enforcement, medical examiner, and coroner offices. This report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procedures utilized in death notification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accomplish this difficult task mor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Death notification--informing the deceased's family of an unexpected death--is a singularly stressful task common to medical personnel, clergy, and police. W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a group of 50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 homicide detectives, 21 of whom were subsequently interviewed by telephone. The detectives stated that their initial apprehension stemmed from feeling unprepared. Identification with victims' families was common and compounded the stress. One prevalent worry concerned the possible reactions of the family upon hearing the news, especially the risk of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police officer. Several coping styles were recognize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petitive performance of this continuously stressful task may be a prominent and underappreciated contribution to occupational burnout.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essay I take up the question of how death can be a penalty, given that each of us will eventually die. I argue that capital punish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ts on contradictory demands for painless death delivered humanely through pharmaceuticals and yet denies the accused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death. The death penalty must be at once humane and punishing. Analyzing what we mean by ‘botched’ executions, along with the language of the Supreme Court in upholding lethal injection as a human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 argue that the fantasy of instant death is at the heart of the tension between death as painless and death as penalty. In the end, I turn to Derrida’s Death Penalty Seminar Volume One, particularly his discussion of Kant’s defence of the capital punishment, and the pivotal role of time in his discussion. Finally, I suggest that the fantasies of instantaneous death and our technological mastery of it result in the fantasy of the ‘good’ punishing death.  相似文献   

15.
16.
17.
黎杰翠 《河北法学》2002,20(3):73-77
对我国死刑的思考应着眼于两个层次 :一、死刑是否应当废除 ?这是理性层次思考的问题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其更有不合理性和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死刑的合理性被其不合理性和局限性一一否定 ,死刑应当废除 ;二、死刑是否能够废除 ?这是现实层次考察的问题。我国社会存在因素和社会意识因素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废除死刑 ,而在今后多长时间内废除死刑取决于现阶段刑事立法和死刑适用状况中两个支撑点 :(一 )要解决刑事立法者和司法工作者对死刑认识方面的问题 ;(二 )要淡化广大民众崇尚重刑、迷信死刑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19.
Death to dust     
  相似文献   

20.
死亡补偿费研究——尝试一种非主流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春玲 《法学论坛》2007,22(1):89-96
死亡补偿费的性质不仅关系死亡的民事救济,还涉及生命权的有无以及宪政和刑法理论对于生命的关注.现行法将死亡补偿费定性为对财产损失的赔偿,客观上把人看作获取收益的工具,有悖生命伦理.死亡补偿费应该是对生命损害的补偿,死亡赔偿项目除包括死者生前的健康和财产损失,现行法规定的其余赔偿项目都应以死亡补偿费概括.死亡补偿额以35岁为基数,赔偿可支配收入35年,每增加或者减少一岁,减少一年,最低赔偿不低于10年,对二亲等亲属的赔偿数额酌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