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北的2月天气用“冷”来形容最为恰当,但是当你问到在吉林务工的农民工们现在的感受,他们会告诉你,是“春风行动”记他们感到了温暖,使他们可以安心地进城打工挣钱。  相似文献   

2.
就业市场,技校生成为“大热门” 近年来,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相比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技校生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不过,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当大学生们为就业难而愁眉苦脸时,技校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是长期供不应求,广受用人企业的青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许多应届技校毕业生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在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谁还用不屑的目光冷眼看待技校生?  相似文献   

3.
时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一些技术性人才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下面让我们通过技校生们的“就业愿望”、“薪资要求”等来了解一下他们。  相似文献   

4.
陈丽影  易石宏 《求索》2007,(11):111-113
从“双重嵌入”理论视角看,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们积累就业资本,而且要求他们学会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实现就业资本积累。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就业数据资料比较分析和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制度的转型、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大学生创业所形成的能力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就业资本的积累过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与高校协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又一波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潮峰涌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为找工作南北转战。东西奔走,各种悲喜故事又轮番上演。兴奋、懊丧、冲动、失落写满了年轻人的脸。就业的压力让临近毕业的“天之骄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零工资就业”的口号。有的家庭甚至在思考“举一家之力、倾一家之产”去供养一个大学生是否合算?难道大学生真的多了吗? 与此同时,值得人们去关注、去思考的是:许多的中小企业正在为“用工荒”发愁。农村大量基层组织急需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一边是为找工作发愁。一边却是“用工荒”,二者的脱节,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及大学生们,难道不该好好地认真地去思索吗? 今特编发下文,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逆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经过媒体渲染,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如果以国家包分配时代100%的就业率来衡量,今天的就业形势用“严峻”来描述有充分的根据。但是,如果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同期其他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作为参照坐标,则不难发现,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大学生就业市场虽不能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但至少占尽“天时地利”,当属强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的重要部分,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大学生在就业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需要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规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劳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实现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面对竞争日剪辑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我要学什么专业?如何通过我的专业通向理想的职业之路……”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以下因素不能不考虑。  相似文献   

9.
蔡雪莉 《传承》2009,(4):140-14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求大学生放下"知识分子"架子,把自己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让社会接纳自己,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要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求大学生放下"知识分子"架子,把自己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通过竞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让社会接纳自己,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抱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实习制度:鲜花可否结出饱满的果实? 随着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提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也成为当下的“焦点议题”。作为就业之前的一个“缓冲期”,实习业已演化成了就业的一个重要“砝码”。强化实习已成为弥补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市场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体现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典型心态。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天之骄子”们何去何从呢?这不仅是站在就业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们考虑的事情,同时也是全体大学生和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一些调查资料,从社会生活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角度,对大学生典型的择业心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新机制为大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公平的机遇和宽松的舞台,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认同。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发强烈的波动,导致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对顺利择业十分不利。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呢?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林 《青年探索》2006,(3):53-55
本文从现阶段调查分析入手,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并试图从“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趋势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十一五”期间创新大学生就业教育提出思考,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实习感言:在汹涌的大军中随波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求职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走出象牙塔,蓦然间你会发现,缺乏工作经验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短板”。面对一年一度的实习和愈演愈烈的“僧多粥少”困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到底该作何选择?很多人为此困惑不已,苦苦徘徊和等待。  相似文献   

16.
“慢就业”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社会、家庭、高校、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给学生就业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站在高校角度从价值引领、家校合力、“三全育人”、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破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就业软实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妙荣 《前沿》2010,(12):176-178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软实力的较量,大学生的软实力决定其就业的竞争力。高等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软实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一支卓有成效的教师队伍.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存在专业化程度较低、职业化意识不强、距离专家化水平较远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需要.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具有适用性、导向性和借鉴性,通过强化学习意识、建立共同愿景以及进行团队学习等方面来打造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是用“热点主流”解决“焦点问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温家宝总理曾这样反复提及大学生就业问题:“我每天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签约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于去年刚刚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效用了或者效力就变弱了呢?是不是在金融危机中,大学生就应该“识相”一点。心甘情愿地接受用人单位的不合法待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