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老挝跨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中老两国紧密的合作。加强两国跨境联合保护的协同程度,提升两国之间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协同的合作平台是维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实现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在中老两国跨境联合保护工作中,双方的政治性权力难以转换成协同治理的引领性力量,行政性权力难以转换成有效执行的力量。SFIC模型分析视角有助于探究联合保护协同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联合保护协同基础、发挥联合保护协同治理相关主体作用、加强联合保护协同治理制度设计、保障联合保护协同过程有效性等,可以提升中老两国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工作的长效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盛世兰 《创造》2021,29(4):43-46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021年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筹备工作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呵护自然,你我有份",充分显示了"人民的参与是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经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系统修复",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宣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云南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效也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颖琼 《创造》2021,29(12):24-27,36
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以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选择在云南召开,并圆满完成第一阶段会议的各项议程,在昆明闭幕.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展示了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充分说明了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显著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4.
张步胜 《群众》2022,(6):12-13
<正>盐城位于黄海之滨,由古长江和古黄河共同交汇形成。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滩涂,有着最独特的辐射沙脊群,有着西太平洋最原始的滨海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中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也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带的重要通道。盐城黄海湿地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成员、“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成员、“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盛世兰 《创造》2021,29(3):35-37
为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的相关工作,抓住提升云南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重大机遇,更加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云南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的经验和做法,为CBD COP15大会交上一份亮眼的云南答卷,在大会召开之前,还应进一步总结和宣传云南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受关注的三大亮点,从创新性层面写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专项报告,从突出亮点层面加大对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提高政治站位、实现宣传效应最大化层面发挥好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福泉 《今日民族》2021,(10):49-5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关于人与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共融的历史.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建设美丽地球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从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迁地保护,资源普查与野生植物引种驯化,城市绿地建设以及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2022年11月30日,丽水市正式发布《丽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这是全国首个地市级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据介绍,丽水近3年来共发现16个全球新物种,物种多样性居全省之冠。近年来,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  相似文献   

9.
郭山 《创造》2021,29(9):33-38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定于2021年10月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COP15在中国举办,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认可,举办地落地昆明,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胜出.  相似文献   

10.
孙中艳 《中国发展》2006,2(4):64-67
是否具备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是衡量一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本文就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袁帅 《小康》2023,(24):46-47
<正>科技在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科技手段来实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ChatGPT、虚拟人等的AI技术再次进步,“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被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地提及、讨论。每个人眼中的科技向善都或多或少有所差异,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眼里,  相似文献   

12.
盛世兰 《创造》2021,39(1):19-22
2021年10月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各缔约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为迎接CBD COP15召开,当好东道主,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和缔约方大会(COP),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3.
正海洋孕育了世间万物的生命,亦赋予人类无限的遐想;沧海桑田,不断更新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而不变的是敬畏与探索。滨海湿地作为重要湿地类型,既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滨海区域又往往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区,人类为了获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而与这种跨境经济交流发展相伴而生的则是众多跨境电子商务纠纷和风险的产生。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参与者经常遭遇的法律问题包括管辖权和适用法律的争议,电子商务合同有效性如何确定以及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免受侵害等。中国在上述领域的法律规制起步较晚,但是在域外先进经验的指引下发展迅速。跨境电商活动参与者应在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21,(4)
正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从各方面采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是中国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同为"生态命运与生态利益的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迎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举办,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21,(5)
正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从各方面采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中发挥了重要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是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是中国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7.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滇西北是世界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生物物种丰富而独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更加繁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  相似文献   

18.
刘波  刘振亚 《群众》2023,(4):49-50
<正>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作为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区域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如果人为地去破坏这一法则,人类就会等于是破坏自己未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计方式.这就是,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产生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的原因.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时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民族文化的保护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根本,一个民族只有不丧失自己的文化,才会在未来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生存资本和发展空间.本文从国际法、民族习惯法、党和国家民族正策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悦 《中国发展》2009,9(5):56-64,82
随着世界贸易和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外来物种入侵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障中国的生物安全,实现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控制外来物种的法律体系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该文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基本概念,介绍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国际立法,对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