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澜 《侨园》2014,(6):18-19
失明大嫂谢恩 2011年8月的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位身着军装、精神矍铄的六甸老人坐在出租车上,发现有些不对劲儿,就问司机:"小伙子,我们去同仁医院看病,你这是要把我们往哪拉呀?""嘿嘿,我不就是为多挣两块钱吗。现在社会上哪有好人,你们当领导的也不能保证不蒙人嘛!"出租车司机本想绕道,被孙茂芳老人识破后还找歪理强辩。  相似文献   

2.
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上东方文明古国。 1924年5月21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中国学者之邀率团访华,在太原与当时的军阀政客阎锡山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请问阎先生,什么是东方文化?""东方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字。"我们此行经上海、天津、北京,为什么见不到一点中道文化的痕迹呢?""不只上海、天津、北京找不到,就是太原也找不到,你们想要找,去乡村可以找到一点。"  相似文献   

3.
娄岩 《侨园》2013,(10):74-75
<正>洁带的一包月饼在通关时被没收了。这原本是件小事,但对第一次出国的洁而言,却惊恐万分。这都是拜她父亲所赐,非得让他的宝贝女婿加学生吃到在国内时就最爱吃的蛋黄月饼。等洁拖着行李出来,左看右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康。洁不知所措,想打电话又不知道怎样打,想问人,也不知该问谁。再说就她那英语水平,一想自个儿先没了底气,更别说张口向洋人询问了。洁看到离出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排椅子,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康两个月前在电话里告诉洁,他用2000多美元买了辆旧车,这样去机场接她时就不用求人了。临来前,洁的母亲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康一定提前来接飞机,因为洁从来没出过国,人地两生,加上英语也不太行,有语言障碍。康立即在电话里向师母加岳母大人保证,他一定会提前赶到机场,洁绝对不会有问题。康的保证让洁的母亲很满意,她为此还特别在洁和洁父两个人面前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愁怨花前月下不相逢,恨生难从容。最是酒醒梦残时,星月皆朦胧。临窗目,此时穷。痴情何如,洁好不容易又把孩子哄睡着了,这才悄手悄脚地走出房间,轻轻带上房门,然后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桌子上的闹钟,叭哒叭哒敲打着洁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房,只见洁眉头紧锁,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发了会儿呆。她突然起身来到康的房门前,一边敲门,一边轻声说道:"康,出来一下,我有话和你谈。"  相似文献   

5.
"末代港督""还能"顶"多久?本刊记者李大宏"末代港督"彭定康最近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顶着北风行》,其意是要在香港问题上同中国对抗到底。但人们要问:彭定康能"顶"多久?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看看他手里的牌便一清二楚了。先看看他的"祖家牌...  相似文献   

6.
薛田 《党政论坛》2012,(10):57-57
相声大师侯宝林到美国去访问,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提出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里根是演员,当了美国总统。你也是演员,你在中国也可以这样吗?"侯宝林稍微一思索,回答道:“我和里根不一样,他是二流演员。”  相似文献   

7.
万德华 《侨园》2014,(12):61-61
辽阳县红学会始建于2011年。为什么要建立红学会呢?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并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县,这是辽阳县的荣誉。如果辽阳县人不珍惜这个荣誉,不去学习研究《红楼梦》,那确实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不学《红楼梦》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不学《红楼梦》何谈中国文化?身边的文化都不过问,何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9)
正〈长相思〉云徜徉,乌徜徉。无约相逢水中央,应怜各它乡。不思量,却思量。心念无依盼梦长,此生难相忘。转眼,凡在洁家做满了1周,没人挑出什么毛病来。周五的下午,凡背上双肩包,微笑着跟洁一家人告辞。"凡,你等一下。"刚下班到家的洁,叫住她,把一个信封交到凡手上。"我知道你等着用钱,以后我就每周给你结一次,你看如何?"凡一怔,感到有点意外,自上次洁让她戒烟之后,她就对洁心存敬畏。觉得这  相似文献   

9.
学诚 《党政论坛》2014,(20):63-63
1955年4月,朱镕基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一天,他没打招呼去了大中华橡胶厂做调查。现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当时担任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直到朱镕基到了厂大门口,韩正才得到门卫的报告,便赶紧去迎接。一见面,朱镕基就批评韩正:"你这个大中华,炭灰啊,搞得一塌糊涂,把人的衬衣都搞黑了。"随后,朱镕基提出,要从车间临时挑选十名工人召开座谈会。韩正问朱镕基:"座谈会的主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李柏嘏 《民主》2010,(7):46-47
朋友,您来过镇江吗?这是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山清水秀,充满了活力与灵气,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是浑然天成、气势磅礴的镇江。  相似文献   

11.
沈淦 《侨园》2014,(11):40-40
西汉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秋天,元帝刘奭(音shi)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南西边上的便门后就想下车,改乘楼船沿渭水而往。这时,御史大夫薛广德迎上前来,跪伏于地,并摘掉乌纱帽磕着头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从西渭桥上走。"元帝暗想:我每次外出都是乘车,颠簸得够呛。今去宗庙,乘船也能抵达,为什么不从水路去呢?哼!这个老头儿,才当了几个月的御史大夫,倒管得真宽。不过元帝从小爱读儒家经典,还是很有涵养的,心中虽然不满,嘴上却仍然委婉地说:"御史大夫,你陕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不必多说了。  相似文献   

12.
瞭望哨     
《瞭望》1999,(26)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面旗帜陈宝泉北京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时,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一切围着应试转,从而逐渐为教育界和社会所接受。然而,素质教育所代表的教育改革方向还有待明确,否则,人们对这一口号的理解就难免出现种种差异,在实践中也避免不了种种迷茫,比如琴棋书画是不是素质教育2通过艺术、体育考级达标的“特长生”是不是素质就高?课余学一点敲钉子、缝纽扣之类的劳动、生活技能是不是素质教育?甚至还有人洁问,应试能力不也是素质吗?我们的尖子生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赛,数理化奖牌一抓一把.难道不…  相似文献   

13.
陆镜生 《慈善》2018,(1):27-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并为此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继续教育"等部署。笔者以为,在这教育部署中,"加强师德...  相似文献   

14.
李雄燕 《学理论》2010,(18):180-181
陈景元认为"道"是"气""象""有""无"的统一,是生命的律动。"道"本身又是生化生命之源。他认为,要获得长生久视,必须通过虚静,以修道证道。  相似文献   

15.
张徐剑 《民主》2010,(2):26-28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这是南通市政协常委、民进南通市委会驻会副主委何志斌2009年发表的一篇散文中的一句话。当有人问起,文中的"你"是指谁时,他饱含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6.
石岩 《侨园》2014,(6):8-9
汉语"中国"一词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是不一样的。在古代基本上是一个地域和文化的概念。春秋时期的中国,只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不算中国。以后中国的概念逐步扩大,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并且包括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然而你知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距今有多少年了?其实"中国"一词早在3000年前就在青铜铭文中出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宝鸡距今近3000年的西周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就明确记载了"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汤礼春 《侨园》2014,(10):59-59
话说李白接到"五千年名人联谊会"的通知后,看到要交1980元的会务费,心里就愁。他是个落魄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又下岗在家,到哪去弄钱呢?他想:自己别无它物,只有上千首呕心沥血创作的诗歌,看能不能去换点稿费。李白来到新世纪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刘墉(刘罗锅)接待了他。当李白说明来意,刘墉禁不住大笑起来:"李白先生,你也太幼稚太可笑了吧!现在什么时代了?21世纪了,还有人读诗吗?  相似文献   

18.
论撰写领导讲话稿的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丹 《学理论》2010,(17):165-166
撰写领导讲话稿,是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能否撰写符合领导意图、准确传达相关精神和要求、易于被受众接受的领导讲话稿,是衡量一名文秘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阐述了讲话稿写作需掌握的"积""、悟"、"寻"、"忘""、琢"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唐春翔 《侨园》2014,(7):53-53
那一日。我与一位人类史学者"不期而遇"。我:"人类是两条腿的高级动物,为什么有时候习惯于爬行?"学者:"大抵是因为人还不习惯做人吧。"我:"人,即人自身,怎么不习惯做人?"学者:"由于生存等诸多原因,人类常常怀念自己的祖先;这种怀念有时就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类的灵魂,于是人类就学起了祖先曾经爬行的模样。"  相似文献   

20.
唐春翔 《侨园》2014,(6):72-72
我在游荡。周围静寂,星星开始在苍茫天空中闪烁。前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块石头上坐着一个人。那人30多岁,面容憔悴,正在整理着腿上的绑带,风尘仆仆的样子。我过去施了一个礼,问道:"尊敬的先生,您来自何方?""哦,我是纪伯伦,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人看了我一眼说,继续整理绑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