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代思潮》2004,(6):44-46
中共中央制定科学发展观 ,并将“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是缓解直至基本消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等五大发展失衡的需要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是完成执政理念飞跃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就是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战略指导原则的现实的和历史的根据。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战略指导原则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恢宏主题———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终极价值目标 (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是它的理论根据。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考察 ,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战略指导原则 ,也是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继承、超越和升华。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十年前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4年出版 ,系国家教委推荐的公用教材 )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四条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是精辟的 ,深刻的 ;评价是中肯的 ,公允的。从总体上看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核心。现将该书中的“以人为本”一节刊登于此 ,供研究“以人为本”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出意义,在于它首次将人的全面发展提上日程,第一次明确地将这一思想写人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其中包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一、必须认清企业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构建和谐企业的意义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构建和谐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的服务宗旨,因此,铁路在跨…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非常一致。而对各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辩证法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新发展和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和如何体现与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本质 ,不是抽象的“符号化”的人 ,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人 ,但也不是“物化”、“商品化”的人 ,而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要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 ,必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为出发点 ,以不断推进消费升级 ,提高消费质量为支撑点 ,以先进文化的引导为升华点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杨正泉 《人权》2006,(3):5-7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其纳入国家的治国方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摆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中国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反映出中国党和政府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把握能力,导致治国理念、治国方略的深刻变化,这对中国人权建设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祖明  陈少东 《前沿》2006,(8):67-68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做到:确立“以人为本”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确立全面观念,在突出重点中全面谋化工作;确立协调观念,促进各项工作有机统一;确立长远观念,对工作进行周密组织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李培林 《政策》2004,(4):28-29
改革开放以来,党代表大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做出重大决策、确立新的发展路径和指导方针的会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发展观的突破和创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我们当前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出发,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模式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贯彻科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成  孙国红 《前沿》2006,(9):234-236
科学发展观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此为标准来审视地方高校发展,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强化质量和服务地方的发展策略,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敏 《当代广西》2004,(20):32-3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特征。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和“五个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把发展建立在依靠人自身力量的基础上,把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标准。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本理性。这是现代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取代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2.
《书经》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具体化为行动纲领。在此,研究研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源头——《书经》的和谐思想,也许不无裨益。和谐的含义1.和谐,作为词语,“和”又作“龢”,指的是音乐和调,“声应相系曰和”(《国语·周语》)。谐,由“言”与“皆”组成,就是“和”、“合”的意思。所以“和谐”一词实际上就是“和”一个…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讲求科学发展的科学精神,应用于解决当前中国人民所关注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或发展观的一个新创造,其特点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引入认识论。因此,各项工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但既不同于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提出的“以人为本”,又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人为本”,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同于“以神为本”,或它的变种,“以大自然为本”,实质是“以自然神为本”;不同于“以官为本”,或它的变种,“以权为本”、“以管理为本”;也不等同于“以钱为本”,或它的变种,“以生产为本”,“以GDP为本”。○“科学发展”是科学观。其核心是尊重和依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是尊重和依靠历史唯物主义所阐述的历史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观和科学观是统一的,两者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要点就在于统筹处理价值观和科学观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要从价值观和科学观的统一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王能宪 《半月谈》2004,(22):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要求,并强调指出要“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上”。落实《决定》中的这些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11):61-61
代金平、何宏兵在2008年第3期《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产物.而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化经济”的蓬勃兴起。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与文化经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文化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背景,科学发展观则是对文化经济时代的自觉回应。首先,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以人为本”是文化经济和科学发展观共同的灵魂.由此表达了二者高度的契合。在价值取向上.文化经济与科学发展观都是以满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的社会和主体的归宿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对于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步云 《人权》2006,(5):7-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实现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是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是充分实现和保障人权的前提条件。和平与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全党全社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结合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服务行政的理念,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杜宇 《淮海论坛》2006,(2):25-29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显现出历史局限性,需要继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