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九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第一审判决生效后,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见,当事人在刑事案件中遭受侵害,可以在刑事审判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另案提起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仍然是民事诉讼,既然民事诉讼中允许精神赔偿,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应当允许精神赔偿。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下简称附带民事诉讼),指法院在审判被告人犯罪行为的同时,根据被害人或检察机关的提起,一并审判由该犯罪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民事赔偿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派生的一种特殊诉讼。它可以简化诉讼程序,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并可避免作出相互抵触的裁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这一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时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就完善这一制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吴兴民 《特区法坛》2003,(77):36-3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也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依法定程序审理好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立案、被告人主体范围、举证期限、撤诉等程序问题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鹏程 《特区法坛》2005,(6):28-28,50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开后,案件的主审法官没有直接与当事人接触,杜绝了腐败滋生的土壤,有效地保证了法官公正办案。但由于负责立案审查的法官没有参与案件的审理,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案件,疏于审查或没有认真审查而简单地予以登记立案,造成遗漏或多列当事人等情况,导致主审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追加当事人及重新通知开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过份迟延,不得不对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部分分开审理,显然与设立附带民事诉讼是为了节约审判资源、降低审判成本及减少当事人讼累的立法宗旨相悖。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案审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检察纵横》2003,(3):55-55
在本案中,你的父亲是受害人,身受重伤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中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七十八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延迟,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公民法律知识的普及,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刑事诉讼法对如何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没有具体规定,在审判实践中认识各异,做法不一,常常影响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对国家、集体、公民财产的保护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教育、改造。因此,很有必要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进行探讨。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法学》1991,(7)
刑诉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过程包括五个阶段,被害人有权在上述各个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似嫌笼统。首先在立案、侦查阶段,并非所有案件都已查明罪犯,有明确的被告人,即使查明也有个是否起诉的问题。在起诉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若检察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权优于私权和效率优先的理念,立法者设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民分离的产物,同时也是刑、民结合的果实,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们就目前审判中遇到的问题,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性质、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与判断、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等刑事附带民事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9.
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中,原告人往往在要求赔偿直接财物损失的同时,也要求赔偿精神损害。由于我国修正的刑诉法第七十七条只规定了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所以司法实践中就出现了精神损害赔偿只存在于民事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能对精神损害予以赔偿的观点。那么,什么是精神损害?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中到底存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与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有什么不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有什么构成要件?对这些问题,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司法信箱     
2002.5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中民事部分不能执行,被害人可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编辑同志:我院在接待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时,来访人提出如果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财产部分执行不了,是否可以重新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2款解释:“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但该款规定所要立案审理的民事赔偿问题在刑事附带民事审判中已经予以确认,再次立案审理还有何意义?应当如何理解该规定?请予解答。通辽铁…  相似文献   

11.
姚斌  韩莉 《陕西检察》2002,(2):29-30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从而保障公民、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原则,使得审判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进一步探讨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对于妥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编     
刑事侵权损害赔偿之诉有待改进福建正联律师事务所(福安市)刘翔光认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没有专门规定犯罪行为侵害被害人民事权益案件的审理程序,《刑事诉讼法》设置了"附带民事诉讼"专章。其主要特征是:一、刑事优先。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先于刑事诉讼立案受理、判决。二、刑、民兼顾。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主体并不囿于刑事被告人,而是依据相关民事法律确定。三、有条件的独立性。附带民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刑事打击与民事赔偿的双重司法保护功能,在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过程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应分别体现刑事审判有利被告和民事审判平等保护的思维方式,按照刑事诉讼排除合理怀疑和民事诉讼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确定罪刑相适应的刑事责任和依法酌定赔偿数额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1,(7)
(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适用免诉,不符合我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我国刑诉法第54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而检察机关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案件时,虽可以对其中的民事诉讼进行调解,但是,如果在调解不成、未能达成协议时,即作免诉处理,被害人仍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独立的民事诉讼。这样,法院单独立案显然有悖于刑诉法第54条的规定。(二)不能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检察机  相似文献   

16.
一种意见认为确定民事赔偿范围应适用刑法第31条,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由审判人员依据具体情况确定;第2种意见则认为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解决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笔者同意第2种意见。具体理由是:(一)附带民事诉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法上的损害赔偿之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遭受经济损失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附带处理民事赔偿的诉讼。由此可以看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际上是两个诉:一个是由于解决惩罚犯罪问题的刑事诉讼,一个是用于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的民事诉讼。两个诉讼都基于同一犯罪事实,并由此产生两个危害结果:一方面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对社会造成了危害,构成刑事犯罪;另一方面又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造  相似文献   

17.
吴靖 《山东审判》2003,19(2):18-20
引言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鉴于此类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从本质上看它属于民事诉讼。但附带民事诉讼毕竟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而且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并同刑事责任问  相似文献   

18.
当犯罪行为与民事侵权行为竞合时,法国法规定的刑事受害人损害赔偿救济制度,赋予受害人选择刑事途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这种制度模式允许受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民事赔偿的请求,由刑事审判组织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对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它将民事诉讼放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提出,为诉讼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此外,法国还允许受害人通过民事索赔之诉发动公诉,以充分保护被损害的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陪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该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简单,不仅给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也使得诉讼法理论界围绕该制度产生了众多争论,本文探讨的问题就是这众多争论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