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事实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乎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又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对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通过同俄国革命的联系接触以及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观察了解,提出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艰险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保留和利用农村公社、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及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  相似文献   

2.
刘建武 《党史博采》2005,(6):129-131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中国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是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的。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就热情地期望“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列宁也指出:“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由此可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诈用,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所必需的。我们党的历…  相似文献   

5.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叉是中国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思想。列宁认为,当时的苏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是一个“文肓的国家”。这一点,正是阻碍苏俄社会政治、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苏俄文化落后的状况,苏俄需要一场文化上的革命。而“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基于这种认识,列宁结合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文化的建设同苏俄经济、政治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是为“文化革命”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思想是如何使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首先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一是要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过时论,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有的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过时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生前曾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6前途。”(《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这是他在“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同前)的关键时刻──1989年那个中国的多事之秋,代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庄重宣言,也是一名老布尔塞维克交班前,总结自己70年革命经验所表现出的理会精神和实践智慧。对于曾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文献。它指出:“我们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这是总结我国四十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结  相似文献   

11.
伊宁  孙荣 《实事求是》2001,(5):23-26
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曾经从理论上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奠定了我们党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阐述了新时期为什么要利用资本主义和怎样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 ,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一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候 ,深切地感到要把旧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发展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新中国 ,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毛泽东在我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从理论上全面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问题,奠定了我们党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刘少奇在研究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过程中,阐发和补充了毛泽东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张闻天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论述了我国革命各个时期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在许多方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不是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中国这样一类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这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曾被国内外一切资本主义制度崇拜者们作为借以“证伪”马克思主义理论,否定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依据。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走上主会主义道路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论述,中国共产党70年来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特别是在这两者之间高度一致基础上开辟出的一条落后国家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无限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有些人恶意攻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说“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化”,叫嚷中国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对于这种有悖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历史事实的言论,必须澄清。中国为什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决不是能够以某些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学习研究了中国近代史有关资  相似文献   

16.
李慎明  何成  宋维强 《前线》2012,(3):18-20
从广义上说,“中国道路”可以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从狭义上说,“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要把握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17.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强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①他又说:“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首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论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刘占群,聂希训“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就此作过多方面的论述。他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华 《探索》2002,(1):13-16
私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如民族资奉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私营经济、私人经济,等等。但从40年代始,毛泽东更多地使用“私人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是在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曲折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嬗变在苏区和革命根据地要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广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充分利用转向要逐步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和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革命导师在150年前就揭示和论证的科学论断,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至今未见任何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危机而进入灭亡的迹象,相反的是,随着社会主义“领头羊”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