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快成都花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成都市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花卉是典型的高效产业 ,我国素有“一亩花十亩粮”的说法。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 ,我市花卉业发展势头强劲 ,花木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 2 8万亩 ,总产值 9 7亿元 ,均居全省第一。花卉产值在全市经济作物中仅次于蔬菜、水果 ,位居第三 ;另外 ,还种植绿化观赏苗木 1 8万亩。花卉生产企业 (含种植大户 )已发展到l万余个 ,从业人员 1 0万多人。其中温江区花木种植面积已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1 / 2 ,有 1 2万户农产从事花木生产 ,2 0 …  相似文献   

2.
走进团结农场五连,在公路南、北两侧,有269座规范整齐、具有现代化规模、占地120余亩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暖棚基地,该基地每年销售各类蔬菜400余吨,产值500多万元.在这个园区,少数民族妇女勤劳致富的历程尤其让人叹为观止,设施农业这支航母也正载着这些巾帼女将们远航.  相似文献   

3.
熊丹 《当代党员》2023,(6):44-45
<正>数读2022年,重庆全市水果总产量656.7万吨,总产值673.8亿元,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全面向好:巫山县脆李投产面积13万亩,总体产量12.8万吨,销售商品果9.39万吨,综合产值达17亿余元;奉节县脐橙种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全县年脐橙销量40余万吨,综合产值超38亿元;涪陵区龙眼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产量0.36万吨,产值3600万元。  相似文献   

4.
黄霞 《当代贵州》2022,(3):38-39
深冬,每天近4000公斤的新鲜蔬菜,从红花岗区金鼎山镇银江坝区蔬菜保供基地运往遵义中心城区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一块菜地,一头连着市民采购无忧,一头连着菜农增收有望.2021年,遵义市蔬菜保供基地累计种植蔬菜316.49万亩,实现产量548.76万吨、产值140.7亿元,蔬菜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同比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横》2014,(10):64-64
正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是远近闻名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全镇现有保护地1.5万亩,专业合作社2个,年产反季蔬菜亿斤。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组织引领、技术保障、政策扶持、市场牵动的"四位一体"市场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官营子镇保护地产业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时农户自行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益。四官营子绿星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根据保护地发展良好趋势,为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而成立的从事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贵州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推进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和"一县一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农业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生态家禽、蔬菜、茶、食用菌四大农业产业,共带动83.5万贫困人口发展。其中,生态家禽出栏1.47亿羽,蛋产量23.46万吨,产值126亿元,带动脱贫21.3万人;蔬菜种植面积累计1687.37万亩(次),产量2462.91万吨,实现产值  相似文献   

7.
宁国耐磨材料总厂厂区面积28万平方米,职13000余人。1993年实现产值2.1亿元,利税3444万元,位居中国乡镇企业500强最佳活力37位,综合经济实力第46位。1994年完成产值4.08亿元,利税5070万元,上交国税1270万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耕产销对接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推动"黔货出山",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长顺县代化镇打傍蔬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蔬果管护。"这里产出的果蔬,直供贵阳市场。"基地蔬菜负责人张海元说,2018年上半年,基地产出丝瓜、番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270万斤,产值540万元,带动100余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近年来,贵州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发展"八要  相似文献   

9.
上湖乡地处高安市郊,人口3万,土地面积3.2万亩,是个人多地少的小乡镇.近几年来,乡党委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大业来抓,蔬菜复种面积达2.6万亩,产品走出国门,畅销美、韩、俄等国,成为江南地区有名的国家级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按照省、市推进12大特色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部署,铜仁市万山区在九丰农业博览园区规划建设高端蔬菜大棚,规划3000亩核心区,带动辐射5万亩,种植瓜果类、豆类、叶菜类等100余个蔬菜品种,每年可生产优质蔬菜6.6万吨,带动周边3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力争打造成西南片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成为集蔬菜种植、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全国一流高端山地特  相似文献   

11.
《党史博采》2009,(9):57-57
<正>肖家营社区是一个资源雄厚,充满活力的实体经济组织,总人口4800余人,总户数1200余户,土地总面积7200余亩,其中旧村面积800余亩,有待于开发的土地5000余亩。  相似文献   

12.
正道真自治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添绿三大目标,着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立竿见影"的产业,着力成为成渝都市的"菜蓝子"。初夏时节,走进道真自治县阳溪镇火烧园产业示范基地,满山遍野的花椰菜青翠欲滴,清风徐来,散发出扑鼻的芬芳。按照目前的种植面积计算,基地可实现蔬菜产值3400万元,片区农户人均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60,(6)
人民公社办工业,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的产物,是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件崭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诞生以后,迅速地发挥出伟大的作用,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到1959年底,仅仅一年多时间,北京郊区的人民公社已有工业企业845个,职工35,000余人,生产产品1,000余种,产值达7,960万元,约占公社工农业总产值的17%。郊区人民公社的工业,已经成为人民公社的重要生产内容,成为促进农业和其他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发展郊区人民公社所有制的主要经济基础,成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正在越来越大地显示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林区属工矿区,全区5万余人。农业仅仅是以工矿区居民蔬菜为主体。有三个村,农业人口258户,1122人,分别占全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44%和2.则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经济结构,蔬菜生产能力及农民的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lop年全区农业共实现产值1539万元,其中三个农村产值380万元,分别占区直社会总产值的18%和4.5%。农业人口人均收入达1950元。一、农业发展的实践历程1.靠体制上的变革来解放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西林区分三个阶段开始了以家…  相似文献   

15.
营口盼盼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盼盼)在1992年以前,是一家产值不足5OO万元,利税3O余万元的乡办小厂.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的盼盼集团已是产值3.5亿元,利税400O万元的市一级企业,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企业.“盼盼”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生产经营信誉制.  相似文献   

16.
龙潭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始终以农民增收、富裕一方百姓为己任,抓好以大棚蔬菜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民增收年年变为现实.2001年,全镇种植蔬菜1.52万亩,总产量3.7万吨,实现蔬菜产值2200万元,全镇人均蔬菜收入达650元以上.通过10多年的努力,该镇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供销"一条龙"的蔬菜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退役回乡,当时就想着怎样做一个新时代农民。发展才是硬道理。2005年,我动员村里的刘忠学一起养殖"二元母猪",并打破过去传承单一的种养方式,当年,就收入6万多元。2008年我们成立了花桥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里年出栏肉猪1000余头,规模化养殖户达10户。我自己也修建了一个占地10余亩的"林下养鸡场",年出栏商品鸡10万余羽,年创利5万余元。看着我们的养殖成果,村里的群众也开始谋划发展路子。如今花桥村有工商户39户,种植各种经果林800多亩、种植山核桃2000余亩、改良杂交玉米1200亩、优质葡萄100余亩。村  相似文献   

18.
近日,天富热电供热公司顺利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创造了该公司自成立3年以来安全生产的最好成绩。目前,供热公司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10余万平方米,热交换站90余座,工业蒸汽用户100余户。为确保用户热负荷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成为实现该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关县天农蔬菜产销协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肉禽蔬菜基地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6.02万吨,产值56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元。全县主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的5个乡镇共19个村160余个村民小组,1.8万农户7.4万人,人均增收7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谭标  秦涛 《当代贵州》2013,(1):43-43
黔东南州施秉县有"西南药城"之称,而施秉县的中药材尤其是太子参的发展中心区又在施秉县的牛大场镇。牛大场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镇5594户中种植药材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药农有50余户,50至99万元的有220户,10万元至49万元的有4500余户。2012年,牛大场镇太子参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产量近1500吨、产值近3亿元。太子参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整个贵州的产业。"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