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宏观认知能做出基本准确判断,但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以及新疆地方安全威胁来源的多样化,但对文化安全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忧患、责任意识较强;最后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梁燕  韩娟 《长江论坛》2022,(4):76-80
如何使规模可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社交、文化、心理各方面全方位融入社会,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既关乎少数民族流动人群的权益保障和发展前景,也关乎各地的城镇化质量和发展进程,更关乎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有关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该研究领域迄今所取得的最显著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必要的拓展方向作出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董秋菊  孟楠 《前沿》2013,(14):105-10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民族频繁迁徙的一个地区,东西方戏剧音乐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融会贯通。随着内地大量移民的到来,许多历史悠久的汉族地方戏曲传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少数民族豫剧票友现象也是由来已久。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记载、新闻报道广泛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论述了新疆少数民族豫剧票友现象的概况,少数民族豫剧票友发生区域的广泛性、多语种性以及对民族团结教育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日益加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加快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流失。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同时实现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疆十三个主要世居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都信仰伊斯兰教。受宗教观念、风俗习惯、禁忌心理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行为有其特殊性。医方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特殊性,并作出积极应对,才能有效保护患者权利。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村有许多防范和化解纠纷的习惯规则,习惯法调解也成为穆斯林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这也刚好解决了司法资源匮乏的难题,但习惯法中也有许多诸如自助等需要法律规范的内容。此外,随着农村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对法律的认可,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手段也已经逐渐为当地民众所接受,主要运用于较大财产的纠纷化解。因此,探究把诉讼和调解完美结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矛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逐渐经由"全球化"、"信息化"进入服务经济的文化时代,新疆多民族社会急需构建国家认同来提升民族自治效能,适应社会跨越式共进的刚性需求。聚焦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社会学基础,探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契约框架、社会身份文化的转型思路以及社会治理的"善治观"与"服务观",揭示国家认同的本质是让人们因为生活幸福而变得更团结。  相似文献   

8.
谭艳  魏冰 《传承》2014,(2):98-99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增强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对不断开拓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借助动物书写表现了一系列与民族命运、民族生存、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生命形态息息相关的情感。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心理,作者以物观人,以动物命运反映民族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所做出的命运博弈,折射出民族传统习俗与未来变革之间的不断碰撞;另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倾向,作家们企图让动物站在一个与人类错拥的位置,来揭示民族人性中的伪善与猥琐,突出民族生命意识的原生态和民族生命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六个维度,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多数省区公务员规模的趋同或差异可以用上述六个因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因子解释,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区公务员规模的本质特征不能用上述六个因子进行合理解释。这表明,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的科学界定不仅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六个因子的影响,而且必须进一步挖掘其他影响因子与公务员规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疆公安机关双语教育训练的战略意义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常驻人口2100万人,包含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世居新疆。新疆的人才培育、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农村人口一样大量进入城市寻求发展,这给城市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既有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稳定,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民族团结的大局。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梳理和思考。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指不具备城市户籍,但又在城市居住并从事各种经济、文化活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它有别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和城市新进少数民族。城市世居少数民族一般是指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4.
任乐明 《中国民政》2010,(11):34-35
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管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立足实际,充分运用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快推动社区建设的步伐。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一、现状和困境阿勒泰地区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聚居成份较多的边远地区,辖六县一市。  相似文献   

15.
16.
张璐燕 《求索》2012,(4):156-158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李玫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14-117
因为历史及居住环境等因素,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和载体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本民族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体现在本民族妇女身上仍然十分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她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延缓了现代化进程。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来消除少数民族妇女自身障碍,这是促使她们能够自觉地改变旧有观念,进而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是促使其个体健康发展继而融入到人力资源优势整体中的关键;也是建立新型农村、塑造新型农民,让弱势群体共享社会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向现代化积极迈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口援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工作。从党建工作重要性、存在问题和科学设计援疆大学生党建方面,对这一工作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新疆建设者,也能为其他地区培养此类大学生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历史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问题处理的方法。重读邓小平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成果,无论是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认识,还是对推进平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省际结合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福亮 《前沿》2012,(1):123-127
省际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它指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向省级行政腹地延展的区域,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课题组对省际结合部的田野调查,对省际结合部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论及省际结合部的形成过程,现阶段省际结合部的特点,省际结合部在各族人民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和现阶段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