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于诗词的审美心理,与普通审美心理一样,具有感知,理解,情感调动,发挥想象等要素.它们交错融合,自由活动,完成审美的心理过程.读者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必须要建立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格式塔意象,以达到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整体美的把握.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和"闭合性"原则,运用到诗词鉴赏中可以帮助建构格式塔意象,诠释中国古代诗词中丰富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
张德民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4):F0003-F0003
对国家的爱源于对故土家乡的爱恋。诗人们离开家乡、告别亲人, 离别之苦、眷恋之情便会萦绕心头。用做诗表达自己的乡恋之情,实在是一种发自内心而又出于无奈的别样浪漫。这种诗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一种“感情的储藏”。  相似文献   

3.
张德民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5):F0003-F0003
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注重亲情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他国文化的鲜明特征。古代文人将亲情注入自己的作品,小说、诗歌、词曲,乃至绘画、书法,阅读和欣赏之时.使人由文知理、  相似文献   

4.
钟婷婷 《前沿》2014,(9):218-220
创作手法上,“渔父”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借代象征和环境渲染。结构上的两大显著特征分别是“句末言志”和“僧渔并提”,前者与中国古代诗歌的“诗言志”和尚寄兴的两大传统密不可分;后者则与唐代社会中文士僧侣间往来密切的风气,以及僧家渔家之间的内在精神相通有关。  相似文献   

5.
牟尼 《小康》2007,(8):84-84
借助对古典诗词的品味和赏析,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6.
姜金元 《理论月刊》2007,(5):124-127
在表现生命主题时,中国古典诗词大多从人生的悲苦情怀入手,而蟋蟀是诗人表现悲苦情怀的常见意象.本文分析了蟋蟀意象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相对于智育、德育而言的。与德育和智育一起共同承担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古典诗词的特殊魅力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孙健 《宁夏政报》2015,(4):63-64
把握诗歌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归纳意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把握诗人的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从而领悟诗歌深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赏析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陶冶情趣.情趣的陶冶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融合,学生情趣的高低直接体现学生素质的高低,也体现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古典诗词对学生情趣的陶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前沿》2009,(1):190-193
大学语文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具体教学中,应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着重在教学方法上多探究,注重对作品的引导赏析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同时还应突出对学生感悟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以切实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12.
张顺 《前沿》2014,(1):237-238
本文针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探究,指出了创新性教学应用对于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关于推进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的创新性教学应用的几点建议和看法,以期有助于提升中国古典山水绘画技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山水绘画的正确认识和对于绘画方法的掌握,让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能够永久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威胁是美国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一种偏见意象,它的生成是知识、制度和利益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频频推出中国威胁论,目的在于抑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威望,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全面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人生各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我追求的不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我要把我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  相似文献   

16.
刘卫平 《前沿》2008,(9):78-81
苏州古典园林精妙绝伦,将建筑、山水、花木高度融合,化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出融多种意象群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既是诗意栖居的地方,又是隐逸文化的中心。本文试从造园立意的文字隐逸审美意象、建筑陈设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山水隐逸文化审美意象、植物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分析入手阐述苏州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深厚的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词人善于驱使前人佳篇名句,化入自己的词作中,既使听众易于接受,又可达到化熟为新、因难见巧的效果。评论者多认为从《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发展至流行歌词,虽有体式上的变化,但某些特质却是一脉相承。本文从整体结构、基本功能、表现方法等具体角度,对于流行歌词继承与借鉴古典诗词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立华 《青年论坛》2003,(4):123-124
中国绘画理论不仅是一种技法理论 ,更是对“画理”的论述 ,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辩证思维模式 ,对立统一、阴阳之道 ,在中国绘画理论的审美观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着重从辩证的对立统一思想方法和认识论上谈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李立华  陈洁 《青年论坛》2007,(6):152-154
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我们遇到最多的是许多有章可循的法则和程式,这些程式成为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程式不仅仅是绘画教学的内容,它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给古今中外的诗人留下了多少感叹,以季节词为意象的诗歌比比皆是。因各地四季的自然特征有一致性,汉英诗歌“四季”意象的寓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气候、地理、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四季”意象的含义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出汉英各自民族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