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俊霞 《前沿》2011,(9):78-8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加强了被征收人权益的保护,但对被征收人的救济途径规定仍不够完善。要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征收和野蛮拆迁,除了要重申公民的物权神圣不可侵犯,更重要的是赋予被征收人在征收及拆迁过程中享有完善的救济权利。这既需要通过行政程序规范政府的公权力,赋予被征收人事前的知情权、听证权、异议权等参与权,保障公权力限制私权利的正当性。还应建立事中紧急公力救助机制,正确引导被征收人紧急情况下自力救济权的适用。应完善对被征收人的事后救济制度,明确补偿安置纠纷的民事性质,取消政府就补偿安置问题作出行政决定的权力,赋予被征收人就补偿安置问题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杨宪民 《人民论坛》2014,(9):153-15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从事最为苦累、危险的工作,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我国农民工的安全保障堪忧,工伤概率高、参保率低,现行的农民工工伤救济制度并不完善,从而给农民工维护权益带来障碍。  相似文献   

3.
公平竞争权侵权是指行为主体侵犯其他主体所享有的公平竞争权的行为,实践中有政府侵权、市场主体侵权和消费者侵权三种类型。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平竞争权的救济是相对粗疏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因此,我国需要在竞争法及竞争相关法中明确规定公平竞争权,并通过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权。  相似文献   

4.
张燕  陈志科 《理论月刊》2007,(1):162-166
新时期"三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国家和社会机制运行中的一个瓶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本文以农民权利为主线,分析了农民权利保护程度偏低的原因,并从公权力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权利的几点意义和建议,希望能站在法律维度为农民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张在范  闫飞飞 《前沿》2011,(7):107-109
农民工是目前总体规模庞大且人数仍在急速增长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等方面受侵害相当严重,因此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工资集体谈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农民工集体谈判必要性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工资集体谈判的实现路径和法律救济,期望能够以此次工资集体谈判为契机,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6.
冯哲 《前沿》2010,(13):66-68
现行法律制度为农民工合法权益救济提供了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的多种途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要求诉讼救济途径应发挥其应有的实效性,但现有的诉讼救济途径存在着诸多不顺畅因素,尤其农民工维权多以群体形式出现,团体诉讼制度的建立成为提高诉讼救济途径的关键所在。以农民工维权领域团体诉讼制度的建立为突破口,在我国确立团体诉讼制度,区分工会、非政府组织的团体诉讼原告身份,厘清工会、非政府组织程序意义原告人与农民工实体意义原告人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团体诉讼制度,以实现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杜以昌  张鑫 《前沿》2012,(6):184-18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本文通过分析现今高校大学生权益保护现状,研究探讨大学生权益的保护与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救济体系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娟红  龙卓舟 《求索》2005,(8):62-64
农村贫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救济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传统的社会救济模式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寄希望于在农村建立广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基本生产条件的具备是农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首要条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救济问题,必须首先拯救农业,对农业实施救济,确保农民拥有基本的生产条件。科学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应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9.
离婚残疾妇女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宪法司法保护已经走向世界化全球化。应借鉴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保障秩序,开放社会救济渠道,完善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迟占霞 《前沿》2007,(11):158-160
本文首先在了解世界各国行政指导法律救济概况后,阐明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可能性,最后在前者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行政指导法律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在家庭暴力事件的处理上,经历了当事人自治为主到公权力积极干预的发展过程.然而作为重要的公权力干预手段的保护令制度,并未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保护令的核发速度和核发内容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鉴于家庭暴力之特质与调解模式的高度契合,调解在家庭暴力领域弥补公权力不足的功能重新获得重视.而乡镇市调解作为台湾地区最基层也最受群众欢迎的调解制度,在处理家庭暴力事件上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总之,在家庭暴力事件的处理上,公权力干预与调解模式是相瓦配合的关系,二者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通过正常法律程序和法律途径表达和实现民众合理诉求,是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决不仅仅在GDP的增长,而是以此为基础的民生、民主、民权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与适用,而权利救济是公民权利实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邓微 《湖湘论坛》2008,21(3):47-49,65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劳动群体,他们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应该以推进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险覆盖为重点。认真研究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建设不适应社会要求问题,准确把握农民工的身份和群体特征,选择科学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并设计好制度实现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本文对中外部分国家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比较研究,引发一些对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思考,并以之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姜虹 《公安研究》2002,(9):30-33
家庭暴力不仅破坏家庭稳定,而且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婚姻法》修正案将制止家庭暴力规定为公安机关的法定义务。因此,防治家庭暴力应当是公安机关与个人、社区及各级组织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全社会防治家庭暴力的网络体系,从而使家庭暴力的发生率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发展私人侦探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私人侦探业因公力救济的缺陷在法理上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发展私人侦探业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意义表现在 :及时全面地保护参加诉讼个体的利益 ;保障交易安全 ,促进社会诚信原则的普遍建立 ;揭露腐败 ,促进政务透明公开。  相似文献   

17.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建工)局:建筑业是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劳动保障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公安部的部门规章随即取消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认定程序,人民法院也不再受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使得关系当事人重大权利义务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丧失了有效的救济途径。交通事故认定一旦错误。便将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正确把握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属性,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其引入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建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正、高效地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提供一条便捷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案件具有发生范围的广泛性、施暴手段的多样性和残忍性、发生地点的隐蔽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违法性。男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受害者的忍让、情感因素、暴力的周期性循环、公力救济的软弱等是家庭暴力产生和存在的主要根源。遏制家庭暴力的主要途径是社会预防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20.
王聪  陈民 《前沿》2012,(4):75-77
加害给付源于德国积极侵害债权的理论,20世纪初,在德国民法中被提出后即被称为“法学上之发现”,并作为大陆法系债法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而备受关注,争议不断。本文从加害给付的概念、构成要件人手,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特别围绕《合同法》第122条的不足,提出加害给付法律救济途径的研究焦点,提出在适用扩张后的违约责任为原则的基础上,在履行利益的赔偿范围上加以完善,以立法形式在违约责任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