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维为在2008年1月7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质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要变迁大都局限在上层结构。占中国社会人口大部分的农村还是处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甚至到了  相似文献   

2.
夏航 《党史文汇》2011,(7):63-63
2011年1月初,一篇名为《揭秘:滥杀红军将士的夏曦》的文章充斥各大媒体和网站。文章来源于《学习时报》和《书屋》两家相当重要的报刊。《学习时报》2011年1月3日刊载作者李乔的文章,题为《滥杀红军将士的夏曦》。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的社会变迁过程,而自然农业社会的中国,作为一个落后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必然经历一个曲折、漫长的艰难过程。本文简单梳理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认为:他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必将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构筑一块历史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8,(4):50-51
吕邦安在2月2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此次降临我国的雪灾范围之大、连锁反应之猛,危害之严重、抗御之艰难。都大大出乎预料。作为一个历尽劫难、善于举一反三的民族,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大雪灾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一、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这种现代化不仅水平低,而且对现代化社会关联程度高、脆弱性强的一面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三次选择,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使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开放;同时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机遇,使中国现代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是自近代以来开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继续,也是对建国后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及其经验教训的扬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并继续推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而逐步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改革。所以,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陈明辉 《唯实》2000,(12):12-14
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大体可以划分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第一阶段和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第二阶段 ,也可分别将它们称之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势要求我们 ,不能继续固守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传统的现代化目标 ,而应按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标准 ,重新定位我国的现代化及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内涵。从现在开始 ,中国就应在加快推进第一次现代化步伐的同时 ,担当起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6,(5):32-32
陈创生在2006年3月27日《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我国市民社会发育的一般特点和其特殊性,共同决定了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现代化意识,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前进航标。  相似文献   

10.
宋贵伦 《前线》2023,(1):18-21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我国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完善“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农意识在中国社会与民族观念中 ,早已沦肌浃髓 ,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上升为民族意识的源自于农村经济的观念 ,在整体上是与现代社会 ,尤其是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极不协调的 ,有时甚至是冲突的。研究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首先就需要研究中国小农意识的流变与特征 ,需要探讨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需要研究中国现代化在解决小农意识问题上的对策 ,等等。有关这方面的课题 ,中外学者在不同层面上已有不少的探讨 ,其成果亦为可观。这些成果在研究视角上 ,大都采用社会学的或人类学的方法 ,其手段主要以历史的考察与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1,(10):60-60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蔡辉明的文章提出,要警惕社会管理中的“内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中国自1840年便开始由农业文明向_工业文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又开始向知识文明迈进。可到现在社会转型还没有彻底完成,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不单纯是物质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它更是深层次的文化选择,需要实现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选择主体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创新思想旗帜,明确文化前进方向,择定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活动与过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实现文化转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处》作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标志性理论成果之一,阐述了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丰富的思想。毛泽东在《正处》中从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构想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以及设计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等。《正处》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奠定了理论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菁怡 《兵团党校学报》2013,(5):78-80,F0003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在社会领域的特定表现。就宏观层面而言,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来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分别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动力、中坚动力和关键动力;就徽观层面而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因而,人的素质、人才问题是社会现代化的主导因素和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王虹  刘英 《世纪桥》2008,(3):141-142
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特征,需要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思路是:继承传统的辩证思维方式,并使之条理化;致力于分析思维的精密化;继承传统思维方式中的系统观;打破经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既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 ,在工业现代化中 ,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夺取国际竞争的战略胜利 ,中国就必须在抢占“三个制高点”和多种要素最佳组合上大力提高竞争力 ,全速前进。而要达此目的 ,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以 ,中国工业现代化需要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学习时报》刊登李春耕的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样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社会各阶层。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如何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基本上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变,开启了现代意识之门,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就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明确指出:“不可能走‘捷径’”。①然而,10年之后,1990年3月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了要抓机遇和发展速度,并提出抓上海是一大措施,“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②在邓小平百岁诞辰之际,本文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