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犯罪学与刑法学彼此分离各自为“家”,导致了中国社会过于看重严刑峻法而忽视犯罪原因,使得犯罪虽受到严惩但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重。如何扭转这一现象,尽快使刑法学惩罚犯罪的研究与犯罪学预防犯罪的研究相互结合,构筑刑法学与犯罪学整体相互联动的格局,是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现实政治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要求,更是中国社会通过历史反思对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的必然趋势,从而实现使中国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惩罚为主到刑事预防为主的战略转移,刑事法理论对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重点研究为主要转移到对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主的研究重点上来,以此迎接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但犯罪并不猖獗疯狂的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与刑法学都以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两种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不同,导致犯罪学与刑法学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计算机犯罪概念在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定义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差异是目前计算机犯罪概念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在犯罪学语境中定义计算机犯罪,那么计算机犯罪的外延包括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的计算机犯罪和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的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对刑法学与犯罪学两门学科各自的研究角度与宗旨出发,认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应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说,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是将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包括在内的。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牧 《中国法学》2004,(1):130-141
在犯罪学诞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刑法学是研究犯罪的,所以在犯罪学诞生时两个学科发生了互相否定,致使它们之间界限一直不清;为明确两个学科界限,该文揭示了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论争及与犯罪学的联系,论证了两派分歧的本质和根源,提出了以学科任务确定学科对象、定义学科的概念,指出刑法学并不研究犯罪和刑罚本身,而是研究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定,犯罪学才是研究犯罪本身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作为一个语词,通常指称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一定场合又指称犯罪现象;本文揭示二者各自具有的、足以相互区别的若干特征,得出二者不是等同概念的结论。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刑法学研究对象的—部分;而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由此,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犯罪为研究对象的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一样,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世纪即将拉上帷幕之时,对中国犯罪学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廓清症结,对于21世纪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兼谈犯罪学的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与刑法学互为亲缘学科 ,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母子关系”或派生与被派生的关系 ,而是有着一定亲缘联系的共生关系。按学科属性归类 ,犯罪学属于行为科学 ;按学科功能归类 ,犯罪学可以归于刑事科学。通过对犯罪学的实证研究 ,对犯罪可以获得本体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 ,犯罪学不是刑法学的辅助学科。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发展 ,需要二者的结盟。  相似文献   

8.
罗力群 《犯罪研究》2022,(5):97-112
现代犯罪学的第一个学派即意大利学派重视生物学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但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主流犯罪学研究实际上就是犯罪社会学研究,而无视犯罪的生物学成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依托于生物学的新进展的生物社会犯罪学逐渐发展起来。生物社会犯罪学倡导结合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洞见来解释犯罪行为。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进化犯罪学、犯罪的行为遗传学研究、神经犯罪学。这三个分支分别受到进化生物学、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的影响。生物社会犯罪学能够丰富传统犯罪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为犯罪研究带来新的知识和洞见;它能帮助犯罪学融入科学洪流,使之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一同前进;它也有潜力为犯罪预防和矫正提供更有效的对策。发展生物社会犯罪学并不存在真正的学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传统刑法学,尤其是规范刑法学,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挑战和发展瓶颈.这些挑战既有来自学界基于社科法学的意识和兴趣而对法教义学进行的反思,也有规范刑法学在就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回应时的捉襟见肘.而转型期的中国,既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供检验犯罪学的理论,也孕育着新的挑战,从而丰富和发展既有的理论框架.作为实证学科的犯罪学可能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提供哪些理论和研究方法层面的支持,也将决定正在兴起的中国犯罪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从犯罪的刑罚学到刑罚的犯罪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寻刑法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从前科学时代的犯罪与刑罚、犯罪的刑罚学、刑罚的犯罪学、刑罚的犯罪学的研究趣旨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刑法学发展的规律: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引导着刑罚的理性;刑法科学,已从犯罪的刑罚学迈向刑罚的犯罪学,并且必将日益投身于犯罪学。指出,刑法学在步入刑罚的犯罪学的今天,应当至为关切与犯罪原因的不同特征相适应的犯罪人类型及其相应的刑事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解读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刑法学上"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上"犯罪"的概念所涵盖内容的不同之处,始终困扰着刑事法学界,也成为犯罪学是否具有学科独立性的争论焦点之一。有必要基于肯定犯罪学独立性的立场,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两个学科的"犯罪"概念进行比较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犯罪学在整个刑事法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兼论犯罪学的学科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励 《犯罪研究》2004,(4):8-17,23
犯罪是最古老的社会现象之一,由于它的特殊的社会危害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对它的研究,而研究犯罪的终极目的是“因为有犯罪,并且为了没有犯罪”①,即从社会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依据原南斯拉夫犯罪学家帕施奇给犯罪学下过的定义“犯罪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犯罪而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卢山 《犯罪研究》2007,(4):20-25
犯罪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研究是这些不同侧面的重中之重,犯罪——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研究轨迹,而犯罪——刑罚则大体体现了刑法学中的犯罪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人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之为人,在于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虽研究视角不同,但主体性因素决定了要对人的情感因素进行探析,其中,既有个体情感因素,也有社会情感因素。恰当评价情感因素的作用,在犯罪原因的探求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而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亦是达至罪责刑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历史犯罪学并不是历史学,而是运用历史方法进行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研究。历史犯罪学具有为考察现在的犯罪与刑事司法提供背景、探索当前犯罪与刑事司法现象的起源、凸显当前犯罪与刑事司法现象的特性、诠释当下刑事司法变革的过程等功能。历史犯罪学研究有三种常见模式,分别是“不和谐的对位”“令人惊讶的连续性”以及“长期历史调查”,同时历史犯罪学中的历史研究类型可以分为叙事型、比较型以及形成型三种。  相似文献   

16.
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贝卡里亚及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不仅是刑法学界的遗产,也是犯罪学的一笔丰厚遗产。贝卡里亚的犯罪学理论是建立在对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批判之上的,通过与前启蒙时代犯罪学的比较,可以发掘贝卡里亚对犯罪学理论的巨大贡献。系统整理贝卡里亚及其犯罪学思想,不仅是犯罪学对于学界的一种理论贡献,更是对于深度融合刑事法学各个学科,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犯罪学和刑法学都以“犯罪”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学科任务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研究视角、对呵巳罪”本质的认识以及对“犯罪”外延的认识等方面郝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论证犯罪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来解释犯罪的复杂原因、具体特点和客观规律,并研究如何预测犯罪、预防犯罪、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的科学。它把犯罪学、人类学、伦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和刑法学汇总在一个范畴之内,并根据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差别来考察、分析那些仅靠某一学科是不能给予圆满解释或解决的社会现象,如经济犯罪、女性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以及业务上过失犯罪等。论证犯罪学  相似文献   

19.
犯罪学的范式是有关犯罪和犯罪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研究人员对犯罪本质的基本看法、他们用以描述和分析犯罪的概念选择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策略。犯罪学的范式包含几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犯罪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犯罪的基本理论假设;犯罪研究领域和兴趣主题;犯罪的基本政策纲领。犯罪学中存在着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新实证犯罪学、后实证犯罪学等范式,认识并研究犯罪学的范式有助于提升犯罪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论犯罪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兼论犯罪学的良性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均心  周亮 《法学论坛》2007,22(4):108-114
犯罪学研究成果应当及时转化为刑事立法、刑事政策、实务部门的具体决策以及社会公众防范犯罪的方法、手段等,切实发挥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作用,充分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服务.当前,犯罪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面临较多的实际困难,关键在于研究成果的研发机制、中介机制、评价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脱节,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犯罪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大力推动犯罪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