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是》2015,(8)
<正>~~  相似文献   

2.
春风(国画)     
樊蕊 《求是》2013,(1):65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静德 《党史文汇》2004,(10):40-42
1945年 领导军民发动春夏季攻势作战,收复大片国土;指挥上党、平汉两大战役,保卫胜利果实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夜,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号召,邓小平即主持北方局会议,提出:要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摆在首要地位,集中优势兵力向敌守备薄弱地区开展进攻,开辟黄河北岸的豫北、晋南新区,发展豫东及豫西解放区,打通华北与华中的联系;向平汉铁路东侧和鲁西地区之敌展开重点进攻,把敌人压缩到最狭窄的地区和点线上.  相似文献   

10.
11.
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这里产生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千年来,这些神话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着后人,续写着感天动地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又见红旗渠     
蒋元明 《前线》2009,(7):57-57
1975年的秋天,我曾到过红旗渠。那时。我刚刚进入人民日报社当记者。首次外出采访,就在这里见到了著名记者、作家华山。读到他的新作《劈开太行侧》,深深地被红旗渠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3.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1,(19):60-61
50年前,红旗渠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50年后,红旗渠吹响重修号角。是为政绩还是为民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原大地的巍巍太行山间,有一条缠绕于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的蓝色飘带。这飘带,虽然没有长江的浩瀚与壮阔,没有黄河的雄浑与博大,但它所凝结的精神却硬铮铮地穿透了时空,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5.
静德 《党史文汇》2004,(8):34-36
1943年 主持温村会议,总结经验,使边区走出困境 1943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为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日军加紧在占领区抢夺物资,大肆实行"三光"政策.为了扭转这一严重困难局面,邓小平于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在涉县温村主持召开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  相似文献   

16.
静德 《党史文汇》2004,(5):44-46
1940年 邓小平领导的三大建设,使根据地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百团大战中太行军民英勇奋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1940年4月11日,北方局在太行区的黎城县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3个战略区的太行军政委员会,由邓小平任书记.  相似文献   

17.
静德 《党史文汇》2004,(9):40-41
1944年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发动攻势作战,继续领导整风和生产自给运动,召开群英大会,进一步扩大解放区,从思想上、物质上为反攻作好准备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但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屡屡败北,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始局部反攻。此年元旦,邓小平主持召开北方局会议,作出《关于1944年工作方针的指示》,确定本年度华北工作的方针是:团结全华北人民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华北抗战,坚持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迎接胜利。提出全年的中心任务是:强化对敌斗争,开展全年的大生产运动,完成…  相似文献   

18.
红旗渠写生     
怀着无限崇敬与神往,我们走访了红旗渠。一踏进红旗渠,人们就被一种强大的震憾力穿透,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与创造力的人间奇迹啊!不要说别的,就是站在红旗渠边,面对穿行于崇山峻岭、壁立千仞的渠水,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搏杀的冲动,就会有一种百折不屈的豪气涌流。  相似文献   

19.
刘晓阳 《理论学刊》2008,(2):103-105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并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旗渠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就是:红旗渠精神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红旗渠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创业,鞭策我们求真务实,感召我们无私奉献,是引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光辉旗帜;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良好风貌,展示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20.
叶春涛 《学习论坛》2006,22(5):58-61
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林县人民与干旱斗争的历程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林县人民培养造就的革命精神是红旗渠精神形成前的酝酿,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的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豪情壮志与具体实践,是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客观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是红旗渠精神得以形成、发展的根本保证。红旗渠精神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