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大哈尔滨,是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大哈尔滨"的概念,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哈尔滨必须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要以推进城镇化为突破,完善大哈尔滨战略规划,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再次强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廓清了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开启了哈尔滨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市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依兰县将紧紧围绕市委七次全会精神,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全面加快和谐、富裕、文明、宜居的精彩依兰建设步伐。一、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全力加快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3.
代丽 《学理论》2012,(16):8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扶强做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是哈市科学谋划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哈尔滨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4)
<正>哈尔滨平房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新起点,引领新常态,迎接新挑战,为加快实现"打造龙江产业动车组、建设哈南城市副中心"发展目标,为实现哈尔滨新区跨越发展谱写新篇章。一、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城建设上打造新亮点紧紧围绕建设哈尔滨新区的战略部署,确立了"打造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全国城市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这是市委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为全市人民谋大事、干大事的雄心和魄力。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哈尔滨加快发展必然是一个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而如何  相似文献   

6.
卜丽梅  明庆十 《学理论》2012,(28):6-7,12
面对全国城市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总体目标。这是顺应全省、全市干部群众企盼发展的迫切愿望,解放思想,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发展蓝图。要实现这一美好的发展蓝图,意味着必然进一步加快推进"南拓"发展新战略,而如何加快推进"南拓"新战略,全力打造哈尔滨经济腾飞新引擎,已成为重大而严峻的课题。本文就加快推进"南拓"新战略,全力打造哈尔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全新的价值目标,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的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拓展,又是传统文化中大同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刘军 《学理论》2012,(16):3-4
哈尔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哈尔滨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市加快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四大形象标志"和"四大民生指标"。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县(市)"有条件的都要规划建设中等的现代城市,提升城市化水平",这对方正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是城市内在的价值属性,城市因民生而产生,因民生而发展,因民生而美丽,改善民生是城市化的灵魂。然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却往往偏离民生这一根本价值,出现严重的"城市病",因此,推进城市化建设应该在价值意识上从以城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价值目标上从GDP增长转向民生发展;在价值主体上从特权精英转向平等大众。只有实现这"三个转向",才能使城市化回归民生价值,建设真正的民生城市和幸福城市。  相似文献   

10.
王晶 《学理论》2008,(1):25-26
提起哈尔滨的特色文化.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哈尔滨就是“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欧陆文化。殊不知,哈尔滨的特色城市文化却是多元多彩的。  相似文献   

11.
"人文化"是西安城市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矛盾关系,即: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与保护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增强西安城市文化辐射力与广泛吸纳异域文化的关系;建设城市物化文化与保持内在精神气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于凸现西安城市文化个性、培育西安城市文化气质,把西安建设成为既有厚重历史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具历史原风貌、又兼具现代气息的和谐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7)
建设城市文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建设难题,针对年轻城市文化底蕴薄弱的现状,学者提出了"文化流动理论"来解决城市文化贫瘠的问题,同时有力地批判了"文化积淀论"。从中国目前的城市文化建设情况来看,不只是新兴起的城市需要文化上的建设,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都也应该对潜藏的文化底蕴进行新的阐释。城市文化建设所运用的理论:"文化流动"与"文化积淀"是并行不悖的,这两者只是文化同一本质不同视角的表达。文化流动理论不仅适用于文化底蕴薄弱的城市,同样也适用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积淀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1月14日召开。会上,盖如垠同志做了题为《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报告。为深入领会和贯彻报告提出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凝神聚力,推动哈尔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刊特开辟"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专栏,供广大读者学习、交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彭颖 《理论探讨》2005,(4):173-174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灵魂,当代城市已经进入"文化立市"时代;而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的重要功能;要通过确立"一个基点"和"五个支撑",打造新世纪城市文化体系中的图书馆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高度文化自觉的十二种表征张玉亮(河北省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笔者认为,高度文化自觉应该具备以下"十二种表征":一、不再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发展。二、不再是"一个比较热、一个比较冷",要像抓文化产业那样抓文化事业。三、不再是"一头比较重、一头比较轻",要像抓城市文化那样抓农村文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2)
旧时哈尔滨音乐文化具有地方和民族性。发展到近代,由于沙皇俄国在哈尔滨修筑中东铁路以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日俄文化开始传入哈尔滨,并与当地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文化,具有移植性、中介性和交融性。站在历史的角度浅析日俄文化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深圳在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力探索,承担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的应有责任和担当。未来,深圳需要在突出城市主流文化的目标定位、夯实文化治理的社会基础、彰显经济特区的特色与责任、促进文化流动和文化包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准。  相似文献   

18.
王春生 《学理论》2012,(10):1-2
哈尔滨市十三次党代会以"坚定实施新战略、奋力实现哈尔滨科学发展新跨越"为主题,全面勾画了今后五年哈尔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示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和核心,对于拓展思路、振兴哈尔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心城区,哈尔滨市南岗区经过多年发  相似文献   

19.
孙列兵 《学理论》2010,(19):8-10
<正>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松花江为城市规划建设总纲,打造"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明确了哈尔滨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2)
近代城市的诞生、发展、辉煌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活动主导的,以至于人们忘记了经济背后的文化动因。其实,文化不仅在背后影响甚或决定着经济的生产方式,而且它本身就应该成为推动和引领城市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文化对城市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景观外貌和精神气质。二是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三是文化指明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四是文化是城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原本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