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人事月报》2014,(1):56-57
年终岁尾,“跳槽热”悄然而至,许多企业开始出现军心不稳、人心思变现象。智联招聘2013年秋季跳槽特别调查显示,20.8%的职场人已完成了跳槽,有三成人已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还有超过三成人表示有跳槽的想法但暂未行动。仅有11.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跳槽的打算。为防止员工在此特殊时期大量流失,很多企业与员工“斗智斗勇”:有的把年终奖拖延到第二年下半年才发,有的分两三次发放,有的在发年终奖之前与员工续签合同……  相似文献   

2.
80后与90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已成为多数企业员工的主流,而很多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仍滞留在对70后员工或70年代以前员工的管理阶段,当个性与自我的员工在上班时突然非常感性地提出离职时,有的公司HR经理与部门经理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化解离职申请的危机。致使公司员工队伍稳定性成为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心中的痛。特别是一些新生代的骨干员工离职,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关系,最近跑了一些企业,所见所闻,略有所思,为什么有的企业秩序井然,岗位满员,业主心情舒畅,职工脸挂笑容,企业效益和职工工资逐年增长,企业越做越大;而有的企业则截然相反。虽有多因,但如何对待员工非常重要。归结而言,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处于转型期,需要调整经营方式的企业,首当其冲即是人员的配置整合问题。当员工结束外派、外借工作返回企业,或部门引入租赁经营方式后不再需要原有人员等情况时,是简单的花钱减员直接推向社会,还是进行内部开发,重新调整留用,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客观情况重新规划。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员工的选择,让员工正确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潜能,找到适合在企业发展的结合点,这样“双向选择、协商一致”的整合过程,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蓝斯登定律     
《时事报告》2014,(2):58-58
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发掘优秀的员工、让员工高效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苦思冥想的问题。有的管理者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高薪能够笼络员工;有的管理者则认为极高的威严能够让员工服服帖帖,企业高效运转;有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洗脑式培训”把员工变成既驯服又忠诚的“奴隶”,才是企业成功的“王道”。  相似文献   

6.
实施裁员,有的方式简单粗暴,事中冲突不断,事后遗留问题一堆;而有的借助EAP的力量,不仅方式方法充满人性关怀,事中安稳平顺,而且事后员工口碑、企业社会形象不降反升。面对这个裁员多发季节,怎样才能让你的被裁员工平静而体面地离开?  相似文献   

7.
铁道部党组提出到本世纪末铁路的三大攻坚目标是:政企分开,减员提效,扭亏为盈。这三个目标能否实现,事关铁路今后的生死存亡。减员提效是扭亏为盈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铁路运输主要行车部门之一的电务部门如何实现减员提效,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的与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极...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中央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条件以来,国有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到目前为止,净减国企职工近1700万,减员率达22%。不容置疑,减员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说明减员增效是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减员增效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具备,减员未必能增效。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仅存在,而且不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员以后效益不仅没有提高,而且继续下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严峻事实。提高经济效益是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减员的目的是增效,国企究竟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减员增效?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的成功,有的是因为领导者足智多谋,有的是因为技术独步天下,有的是因为开拓了新兴市场,有的是因为质量上乘,也有的是因为服务水平高超,所有这些原因和“人”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作为最具能动性的资源,正日益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实业界所关注的对象。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在人力资源不断得以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经济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但人力资…  相似文献   

10.
一、国企减员分流质和量的规定性 国企减员可以说是一个政府为难、企业无奈、职工反感的沉重课题,所以企业不到山穷水尽、无力支付员工工资的地步,一般是不会采取减员分流措施的.虽然国企改革已历经二十余年的漫长历程,但减员分流的力度却一直不大,即使是不得已而进行减员分流,也基本上都是作为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延续企业生存的一种应急手段.对推动国企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对促进企业制度的创新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减员分流的实践效果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近阶段,部分行业持续低迷,许多企业都开始想尽办法严控各项成本支出。由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空间十分有限,最后只能选择降低用工成本这一条途径了。其中,“减员增效”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减员”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种:末位淘汰、无限期放假、大范围裁员,而这三种方法不仅各自存在法律风险,且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还会诱发一连串的减员“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机关干部减员分流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则是最大的难题。因而各级党委政府感到十分棘手,干部群众思想混乱。笔者认为,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减员分流,要正确认识困难,积极探索机关干部减员分流的路子。一、越是贫困越要减员分流贫困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全国一样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并且几乎中央有什么机构,贫困地区也有什么机构。因而,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等现象在贫困地区依然突出地存在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政办〔1998〕27号(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日)河南省粮食厅、河南省计划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与《河南省人民政...  相似文献   

14.
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少数企业在实施减员增效这一重大举措中并未取得满意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全面理解减员增效的含义,没有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 把减员与增效结合起来,必须尽量减少社会就业压力。减员增效中的增效,既包括企业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减员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因增加社会就业压力而增加社会成本。增效也是这样,如果企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基层机构改革很快就要开始了,很多人都在议论:精简那么多人,机关的工作效率能不受影响吗?这种议论,实质上是提出了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减员后能否增效,如何增效。减员与增效,一个减,一个增,这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决定》中讲的虽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减员增效问题,但对机关的机构改革同样是适用的。机关人员大幅度精简后,如何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上海55万纺织大军,曾有过为国家创下税利800多亿的辉煌业绩,成为中国纺织的半璧江山。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上海纺织行业减员到12万5千多人,大批的职工下岗转岗。一开始,她们也为自己因失岗而婉惜过、痛苦过,甚至为之落泪过。但她们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只要自强不息,就能在再就业的新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在社会的各方面热情关怀下,数十万纺织下岗女工经过自我的奋斗拼搏,开拓出一片亮丽的天地,不少人当了干部、入了党,也有的人评上市劳模、再就业明星……  相似文献   

17.
改革全面深入和铁路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给站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新问题,而调查中被普遍认为难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五种: 一是减员分流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到的单位,无一例外地认为现在最伤脑筋的是减员分流。一提到减员分流,领导就喊头痛,说这许多人往哪分,怎么安排?职工中特别是上了40岁有家有口的职工,工作技能比较单一的职工,对减员分流存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反感,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口头禅是“讲点别的!”  相似文献   

18.
工务线桥设备的养护维修是铁路的成本投入大户。实行“状态修”是节约成本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维修投入与设备的实际状态相适应,既不能欠修,又要做到不投入过剩。由于过去的定员配置和地域招工等历史遣留的原因,各领工区之间普遍存在劳力分布平均与维修、保养任务不均衡的矛盾,有的领工区相对多员,造成劳力浪费。而有的领工区则相对缺员,为完成必要的生产任务,还要雇佣民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段从去年开始,以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减员分流为契机,探索实施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9.
减员分流是压缩成本支出,实现扭亏增盈目标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管理,优化经营机制的实质步骤,是优化人才配置,增强企业活力的战略举措。几年来,我们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和经营亏损的被动局面,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在减员分流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  相似文献   

20.
在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中,员工关系一度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模块,有的企业甚至视其为“档案管理”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