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风建设》2001,(10):15-15
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全社会应重新认识腐败,研究和分析腐败。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有哪些主要腐败类型?它给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它对广大消费者造成多大的社会福利损失?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是什么?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在《中国:挑战腐败》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清算了一笔腐败损失总账。€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2,(10):29-29
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他认为,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4.
崔书芳 《党建文汇》2002,(19):24-24
“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说这番话的是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面临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国情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说。据他计算,中国正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1.83%的国际资源来为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换句话,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人口才提供4.3亿个工作岗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提供7.3亿个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3,(8):56-56
2003年6月25日的中新网报道(孙自法 文),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论坛”上接受了本社记者专访,他针对中国持续经济进步的一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五项战略:(1)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运用》2004,(2):95-95
最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在接受有关报社记者专访时,针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一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五大战略,以此作为构建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近日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将是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刊登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的专访,阐述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三个关键。胡鞍钢指出,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有了消费才有内需。所以任何投资项目必须与创造工作岗位挂钩,保增长也保就业,甚至更需要保就业。  相似文献   

10.
博览     
《正气》2001,(5)
腐败损失知多少每年一万亿小海 摘自《南方周末》  腐败究竟使一个国家遭受多少损失 ?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在 20世纪 90年代后半期,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 9875亿元— 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 GDP总量的 13. 2%— 16. 8%。  由于腐败活动十分隐蔽,难以获取准确的资料和信息,对腐败损失作出精确估计是很困难的,那么这些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  胡鞍钢说主要用了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寻租理论对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各类租金进行估计;二是官方统计公布的腐败事件引起的损失;三是根…  相似文献   

11.
受邀的12位经济专家 王洛林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树青 北大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黄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 谢平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研究员 胡鞍钢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主任 林毅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2.
《前线》1997,(7)
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胡鞍钢指出,如果说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那么,解决占总人口1/2以上的劳动人口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中国就业发展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  相似文献   

13.
20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提出"贵州现象",探索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滞后症结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均衡过分悬殊的地区差距。在贵州"十二五"完美收官,经济增速连续5年居全国前3位、地区生产总值迈入"万亿俱乐部"、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之际,当代贵州全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在北京对胡鞍钢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分析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时认为,如今,外部需求减弱,出口增长受阻,是我国积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我国扩大内需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是让13亿中国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因此,扩大内需必须要注意四个维度的安全:一是财务安全,要保证资金的投入与使用透明、高效;二是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贵州现象”发端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胡鞍钢博士《“贵卅I现象”呼唤重大政策调整》一文,胡鞍钢调研后认为:“贵州现象”特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在全国挂末、贫困人口众多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环境和体制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最突出的欠发达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兵团党校学报》2005,(2):60-60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提出,中国改革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等五方面达到社会共识的改革观。需要以人为本的改革。改革不是以物为本,特别不是GDP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就中国而言,改革应有助于十三亿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发展能力、分享发展成果,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十三亿人口得到全面发展,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又是改革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17.
2005年,联合国有一个预测,到2026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帽子总算要甩给别人了。然而,国情专家胡鞍钢认为:“也许印度拥有比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报道,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中国经济发展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的转型包括市场转型、社会转型、开放转型以及政府转型四个方面,其中关键是政府转型。如果没有政府的转型,这四个转型本身也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提出"贵州现象",探究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滞后症结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均衡过分悬殊的地区差距。20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与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贵州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2017年,贵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40.83亿元,自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三位。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曾这样评价胡鞍钢:第一为中央说话,第二为贫民说话。为中央说话,是指胡鞍钢的研究总是站在决策层的高度,并屡屡被决策层所采纳。为贫民说话,是指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利益得失,并义无反顾地充当起他们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