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把官员称作“父母官”,但是新中国强调人民翻身作主,于是将“父母官”的称谓改为“公仆”,把官员定义为人民的“仆人”。这种变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过,联系现实,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独立人格是当代中国人伦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人格是当代中国人伦关系的基础复旦大学俞吾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一般是从道德的意义上来谈论“人伦关系”的;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和伦理是两个可以互换的词,有人干脆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道德伦理”的说法。在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黑格尔那里,“道德”...  相似文献   

4.
李里峰 《探索与争鸣》2023,(9):49-53+177-178
<正>传统政治形态向现代政治形态的转型,或者说政治现代性的生成,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探究政治现代性有不同的视角,有人关注传统帝国的衰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人聚焦权力结构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人强调政治思想的演进和政治文化的转型,种种情形,不一而足。伴随着20世纪中叶的“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交流》2007,(1):41-42
近来,国内理论界有人正在热讨中国要不要也来一场“文艺复兴运动”,或者是要来何种样式的“文艺复兴运动”等等。其实,走向未来的中国企业,才更需要一场伟大的“文化复兴运动”(这里没有叫“文艺”)。这种文化复兴的基本特征,至少是:中国的企业应更加将其自身的发展,定位于自身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历经岁月磨砺所生成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现代文明高度融合之后,所形成的文化创新运动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教养     
著名画家韩美林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归来后感叹:“奏国歌时有人不站起来,有人乱扔杂物,有人搞特殊不排队,有人随便触摸展品,还有人嘲笑外国人不懂中国话……别看那些人衣着不错,似乎是文化人,但做起事来,太没教养了。”在这里,韩美林旋到了“教养”二字,并且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以及通过对学术界各种观点、学说的分析综合,进而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文化的界定和释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大概有一两百种,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看法。从词源上看,西方的“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含义为耕种、培养、练习、教育等,有人由此认为,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物质活动。对“文化”一词作出明确的界定并将之作为中心概念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洪泽近年来有人宣扬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舶来品”,而且“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就立即沦为教条”,使“理论与实际脱节更加严重”,等等。总之,他们所要论证的是外来的马克思主义不适用于中国,应当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甚或新儒学来代替。这...  相似文献   

9.
文化炒作与传统■姚新勇记得80年代中后期有一句戏谑之语:“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天”。它嘲讽了中国当代文化尤其文学批评界的状况:表面上轰轰烈烈,日新月异,实质上则无真正的文化建树与文化积累。然而时至今天,这种情况非但没有改观,反到是愈演愈烈,甚...  相似文献   

10.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廖保平 《同舟共进》2013,(12):67-69
时下,有人提醒商人关心政治,否则“抓到我时,已经没人替我说话”;有人则说“在商言商”,“请商人远离政治”,专心把生意做大就行了。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以《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为例来说明。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生存之道,西门庆可谓极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12.
从“和”到“和谐”——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中的“和”观念具有丰富内涵,“和谐”理念是对传统“和”观念的概括与提升。从“和”到“和谐”的发展与转化,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参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神秘莫测。面对这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许多实业家、理论家都在思考:竞争,究竟是在争什么?有人认为是产品和服务之争,有人认为是经营管理之争,有人认为是体制和制度之争……我以为,最深层次的则是文化的竞争。在当代,很大程度上则是审美文化的竞争。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时间”能出金钱,能创造财富,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认识到“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也是金钱,也能创造财富。在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顾客的审美要求日趋强烈,商品中…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15.
何来‘断层’!舒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著名作家和学者)有人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反得大彻底,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不少人应和此说。我却不能理解,不知道何来“断层”!大概也是多年来讲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讲得太热闹了:似乎舞台大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来就有刮风和走极端的坏习气。鸦片战争以来屈辱的历史,使一些中国人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致喊出了“全盘西化”这样极端的口号。 中央提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后,学术界又新增了一种“极品”——“极市场”。一些。人抛开“社会主义”四字,单讲“市场”,奉市场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视“竞争”为无所不能的仙气神光。象当年狂热中的红卫兵把“造反”当成口头禅一样,但凡有人对“市场”、“竞争”略有微词,他们即手执教鞭或大棒上前一顿挥打。打出了名声的,即有“某市场”、“某股份”、“某破产”、“某失…  相似文献   

17.
宁轩 《群众》2023,(4):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南京是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全国重点城市之一,较早启动“我们的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南京行动,制定出台相关方案,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为振兴传统节日、彰显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如今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年代,有商品便要流通,有流通就少不了广告。外国人说过:“广告之于商业,犹如蒸汽之于工业,是第一动力。”于是乎,各种广告借助各种媒体纷涌而来,铺天盖地,夺人视听。既如此,便有人提出了“广告文化”。一为文化,自然也就有渊源。广告文化的源流何在呢,就有人来考证,经考证后有人便说,广告之道,古已有之,且以李白为证。因为据说这位诗仙就写过不止一首的“广告诗”,比如下面这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琅琅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乃当年李白知游齐鲁时所作。他在诗中对兰陵…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民族传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信念。中国由于落后挨打,在20世纪差不多100年中反复批判本民族的传统,特别是文革中发动全国大批孔子儒学,至今还使许多人谈儒色变。现在却有人认为批判儒学还不够。中国典籍甚多,许多人不看,对本民族的文化所知甚少,只要有人提到中华文化的某些成就,就有人批评对本民族的成就念念不忘,就有自认为“现代公民”的人批评这是“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