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银川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有关部门关于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等非食用物质作为添加剂引起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会议要求,库房不得进购、存放任何非食用添加物;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要以必要性、安全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不得随意使用和超计量使用。  相似文献   

2.
诚信:科学发展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的飓风,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看望“奶粉事件”患病儿童时说:“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现在,回看“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不是见利忘义,就是明知故犯,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明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3.
从公众到媒体,都谴责“三鹿奶粉”事件制造者“唯利是图、背信弃义”。《人民日报》文章如此概括这根“背信”链条的环环相扣: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偏要昧着良心将它加入牛奶;明知道牛奶贩子购买“三聚氰胺”居心叵测,经销商还主动送上门;明知道牛奶已掺入“三聚氰胺”,乳品厂照样制成各种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4.
近期,刚刚重创中国乳业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升级,问题鸡蛋、问题鸡肉相继曝光,而造成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黑名单",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恐惧。  相似文献   

5.
9月中旬,北京残奥会尚未结束,以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为导火索,引发了中国奶业乃至食品业界的十级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大面积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近年来我国食品业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呢?——这是我国奶业多年来“重市场、轻牧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奶业  相似文献   

6.
消费者关于“结石宝宝”的投诉始于今年3月。直至9月11日,新华社才第一时间报道了卫生部的说法:“高度怀疑”三鹿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该奶粉。  相似文献   

7.
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余悸未消,2008年,同是奶粉行业的石家庄三鹿集团又爆出一桩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与4年前炮制出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地下作坊不同,三鹿集团乃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家知名企业,是国产奶粉的“龙头”。三鹿奶粉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殊荣,三鹿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1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省及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产生结石事件,严重危害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地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电[2008]144号)精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积极稳妥地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对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制,客观、及时、准确公开公布信息,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补救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康的决心。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道德反思和关于行政问责的思考。人们都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三鹿奶粉”事件以杜绝,让悲剧不再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12.
崔晨 《北京观察》2011,(11):12-14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松软得可以弹起来"……你是否经常被这样的食品广告词所吸引?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与诱人品相很大程度借助于食品添加剂。此时,你是不是因担忧食品安全而放弃购买和食用呢?近年来,从"三聚氰胺奶粉""、红心鸭蛋",到"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群发性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触发了奶制品的行业危机,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在敏感时刻,毅然决然公布包括伊利、蒙牛、雅士利等行业支柱在内的22家涉事企业名单,显示了坚决整顿市场秩序、重建中国奶制品行业信用的决心。同时,“三鹿奶粉”事件告诫我们,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企业诚信文化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5-18
2009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着实好了一阵子。然而继去年爆出“毒豇豆”事件后,今年“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又接踵而来。中国食品安全为何频频“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16.
刘畅 《求索》2010,(2):126-128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日本、欧洲各国纷纷发生BES疯牛病、O-157大肠杆菌中毒等事件。2008年,我国也出现了世人罕见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目前食品安全规制的不完善性。本文以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例,指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食品安全规制从警察权介入的实体法规制向以风险为导向的自主规制的转变,并实现了对食品“卫生性”规制向食品“安全性”规制上的转变。这是我国在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时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孙瑞灼 《人大研究》2008,(11):43-43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示,包括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在内的22个品牌奶粉生产企业的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9月17日,由于食用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3例死亡。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是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曝光的"三聚氰胺"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苏丹红"鸭蛋、"皮革"牛奶、瘦肉精等有毒有害食品,社会危害性相当严重,給消费者造成了食品安全恐慌,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严峻态势,迫切需要刑法予以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蒙牛特仑苏的OMP事件看似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国家6部门日前组织了卫生、营养、毒理、食品、农业等方面的诸多专家,研讨了OMP的食用安全性,专家们认为其“没有健康危害”,但明眼人可以一眼看出来的是,OMP是未经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难道蒙牛就不应为此违法事件承担责任吗?在三聚氰胺事件出现后,许多人开始改喝“贵一点”的牛奶了,因为不懂如何识别奶粉质量的消费者大多把质量好和价格高画等号。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三鹿、三聚氰胺、毒奶……一个个关键词充溢着人们的视觉和嗅觉。一批批问题乳制品接连曝光,无时不牵动着广大消费者的神经。三鹿奶粉事件后,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动,公布了一批地产乳制品质检结果,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地产乳制品的销售经过短暂低谷,已经逐渐回升,但一些消费者仍心存顾虑。10月11日,阳光洒满了乌鲁木齐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