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南雁 《中国减灾》2001,11(4):24-25
9·11恐怖袭击影响波及全球经济,美国经济中心遭受严重打击。美国GDP以9万亿美元金刚之尊,占全世界GDP的28%,全世界GDP30万亿美元,而美国中部地区的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则占美国GDP的16%,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消费者信心都遭到沉重打击。200年来美国曾经历过17次危机,9·11此属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2.
刘伟 《时事报告》2007,(2):55-57
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9年,在这段历程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球影响力大大提升。2006年,中国GDP比1978年增长12.3倍,年均增速达g.67%,人均GDP已达2010美元。  相似文献   

3.
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不仅处在两岸政治气氛融洽、社会交流热络的良好势头下,也存在诸多有利的经济条件。其中,大陆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与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为两岸经济关系不断深化提供新的契机。2009年大陆GDP达33.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7%,而第四季的GDP增长率高达10.7%,在国际金融危机笼罩下的全球经济中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保护环境,中国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而随着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值与往昔也不可同日而语。比如2013年GDP增长7.7%,看似明显低于2009年9.2%的增速,但实际上,2013年GDP增长的绝对值约5万亿,而2009年增长的绝对值只有约2。7万亿。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2):83-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目前,个体私营工业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40%左右,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总额的60%以上。加上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一半。  相似文献   

6.
“十五”计划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为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对2006年至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作出趋势预测分析,将对编制“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期规划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人均GDP为770美元。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在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在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我国人均GDP要从77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还需要增长2.6倍,以年均递增8%的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增长12年,即到2010年。而人均GDP从770美元到10000美  相似文献   

7.
马光远 《同舟共进》2014,(10):24-26
2014年,中国的经济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也没那么糟糕,而是相当微妙。上半年,GDP增长率为7.4%,很多人对这个数字表示焦虑和不满。为什么?因为多数人的思维仍停留在过去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但这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未来的经济与过去30年将完全不同,我们要改变对GDP增速的看法,这个数字并非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8.
数字     
《创造》2009,(12):14-14
2010年《经济蓝皮书》出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经济蓝皮书》主编陈佳责院长表示,中国今年GDP可达8.3%以上.明年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经济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下滑,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低谷,从高峰到低谷共经历18个月.GDP的增长从13.4%下降到6.1%。之后,中央开始采取各种强制性措施.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回升,在三个季度内完成了向上回升,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达到10%以上.形成了一个V字型曲线。今后随着国家“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最终经济增长会出现加快趋势。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继续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孙慧 《前沿》2013,(12):97-98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新疆1952-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新疆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每增加1%会引起GDP增长1.391%,GDP每增长1%会引起二氧化碳增长0.602%.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出,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而碳排放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15):19-21
7.1%这个数字,让人在经济阴霾下看到了一缕曙光。 当我国上半年“年报”公开亮相时,7.1%的GDP增速——对于中国乃至全球走出经济困境,无疑都是一支绝好的信心剂。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14,(4):4-4
谈经济增长:我们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增速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表示,2010年,预测GDP增长速度为9%,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国际环境不再发生反复,维持现在这种发展的趋势。他认为,目前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2010年达到9%的增长速度,就基本达到了此前的正常水平(即2003年以来增长速度保持在9%至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聚焦     
《政协天地》2014,(8):12-15
前言2013年,福建省民营经济增加值1.4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民营企业提供了全省60%的税收。解决了85%的就业,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4%。  相似文献   

15.
《大连干部学刊》2013,(1):59-59
首先,经济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升。从GDP环比增长速度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5%、2.0%、2.2%,呈逐季走高态势。综合看,经济在调整中正积聚复苏力量,并在震荡中逐步趋稳。  相似文献   

16.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也是去年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此外,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超出市场预期。一系列低于市场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不仅让一些人担忧后续增长乏力,未来增速进一步下滑,也导致海内外“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泡沫破灭”的论调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圈点     
7.3%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三季度同比增长7.3%.  相似文献   

18.
陈建清 《群众》2013,(2):36-37
实体经济涵盖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中的绝大部分产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占GDP80%以上。当前,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科学发展,不仅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保持稳中求进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民生幸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檀江林 《台声》2000,(1):21-22
台湾大地震,加之台湾当局炮制“两国论”,制造两岸紧张形势以来,一系列经济数据均表明,岛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前景不容乐观。(一)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小觑。据最新统计,这次大地震共造成高达新台币3500多亿元(折合美元110亿)的直接损失,虽然仅及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九分之一和1994年美国加州大地震的四分之一,但按GDP计算,台湾地震的直接损失占其3.7%,远高于日本的2%和加州的0.7%。直接受灾民众占总人口比例1.4%,也数倍于日本0.3%的水平。若加上在其他方面造成的损失,将使台湾当年GDP下降0.4—0.5…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她五十五周年的华诞。这注定将是一个举国欢腾、流先溢彩的日子。在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决赛中像一道闪电划过。他振臂高呼“中国有我!世界有我”的光辉瞬间,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中国更以创纪录的32块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二。我们欢呼,我们歌唱.荣耀属于全体中国人。今天的荣耀不仅来自奥运赛场.也来自三峡大坝的雄起、“神舟五号”翱翔九天,来自中国人在各行各业每一个奋进的足迹。欣欣向荣的背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1978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亿元;1986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03年,中国经济迎来新的增长周期,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今年,我国的GDP将迈向12万亿元的新台阶。GDP的更遮变幻,不只是一串串枯燥的数字,作为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它意味着国家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雨五十五载,农食住行见发展:中国人穿的、用的、吃的日益富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节假日选择去饭店吃饭,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中国居民私人住房拥有率高达80%,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轿车也越来越多地驶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已步入世界汽车产销大国行列。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为改变“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生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七五”计划首次将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以来,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共和国五十五周年生日前夕,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报道.让我们通过这些地区的巨大变化,从另一角度来感受共和国五十五年所走过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