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0,(1):7-7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12月28日发出通知,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综合考虑转入地与转出地、当期与长远的资金平衡关系,办法规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12%的单位缴费。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非正规性,使这些劳动者往往难以纳入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因此,需要在理念上、制度上和管理上,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新制度的特色应体现广覆盖、低费率、易转移.工会应探讨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时代风采》2013,(1):30-30
问:“我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在老家可以参加新农合,因为经常在不同地点打工,医保应该如何办?”答:农村户籍人员在城镇单位就业并有稳定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参加就业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他流动就业的,可自愿选择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并按照有关规定到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或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5.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21,(2):42-43
云南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面启动2021年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为外出务工群众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协调组织“务工专列”“务工班车”“务工包机”等多种方式输出,推动全省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确保完成2021年转移就业规模不少于1500万人、省外转移就业不少于380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少于318万人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6.
灵活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共享性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 2020 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灵活就业人员群体的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 究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对工作总体上呈现较为满意的状态,但面临着学历偏低、工资水平较低、工作时间较长、 权益保障不到位、晋升通道不通畅等问题。研究建议,政府和企业应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多在职培训和重新 深造的机会;政府应高度重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发挥技能鉴定和职 称评定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激励作用,打通灵活就业人员的晋升通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背景下,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提升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研 究基于资本和职业流动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多重考察和检验不同劳动力市场影响劳 动者就业质量提升的因素。研究发现: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的知识人力资本、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 政治资本对提升就业质量有积极作用,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提升知识人力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弱关系 型社会资本、干部职位政治资本提升就业质量;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主动、自愿的职业流动实现就业质 量的提升,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增加职业流动次数有效提升就业质量;资本因素对首要劳动力市场就业 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就业质量不具有抑制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通过职业流动提升 就业质量的作用。因此,要充分了解劳动者的诉求与真实就业状况,帮助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者增加资本 ( 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 ) 的投入和积累,以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胡广婉 《工友》2006,(11):9-10
目前,除了少数人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动工作,社会保险关系可以顺利转移接续外,大多数企业职工转换工作单位、流动到其他地区就会碰上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参保人的养老保险关系,往往从原参保地转出来不难,但到新参保地却接续不上。  相似文献   

9.
《时代风采》2011,(15):12-12
南京失业人员可以免费参加职工医保。未就业大学生可以免费参加就业培训等惠民政策,因种种原因,未惠及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劳动就业,工会应侧重做好就业保障方面的工作,维护好在职职工的就业权。为此,工会应当着力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搞好源头参与,为实现就业保障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加强职业培训,增强职工的就业竞争能力;协助企业开辟多种渠道,搞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尽量减少下岗和失业;强化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监督,把好职工流失关;积极参与处理好有关就业方面的劳动争议,保障职工就业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1.
信息超市     
《工友》2009,(3)
南京14条新政稳定劳动关系当前,南京市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放在积极扶持和扩大就业方面,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实施就业;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推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10,(1):50-51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河北省首次以立法形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该《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有就业愿望及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09,(2):41-41
《工友》编辑部: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可是按照我国的失业保险有关规定,失业人员已经就业的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请问: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算就业吗?他们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与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政策矛盾吗?  相似文献   

14.
4月I1日,盐津县农村劳力转移就业电焊技能培训开学典礼,在柿子乡水平村桃花源宾馆举行开班仪式,参加开学典礼的人员有250多人,其中学员200人,涉及到1乡6个行政村的运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此次培训历时30天。这次培训班准备充分,开学典礼隆重。  相似文献   

15.
聚焦云南     
《时代风采》2020,(2):42-43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逾1211万人截至2019年,云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1.1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56.10%,比上年增加112.26万人,增长10.21%。滇东北规模较大,昭通、曲靖两市在全省占比达31.50%,分别为215.4万人和166.17万人?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周边的四川、贵州、广西、重庆。其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33.24%、31.78%和8.48%。此外,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第一产业转移就业317.09万人,占26.18%;第二产业转移就业421.62万人,占34.81%;第三产业转移就业472.48万人次,占39.01%。  相似文献   

16.
《重庆工运》2006,(5):8-11
(十六)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9,(2)
《工友》编辑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可是按照我国的失业保险有关规定,失业人员已经就业的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请问:失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结构和用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职工被推向社会,自谋职业,成为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在就业和维权等方面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规范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地出台多项措施,突出抓好重点就业群体扶持工作:加大保障力度,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点对点就业服务;出台优惠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提供便利;简化办理手续,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失业补助金、社保补贴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日益突出的结构性不合理问题。本文基于2012年以来的数据,对典型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后女性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女性就业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我国女性就业总量整体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在职业类型上的性别差异逐渐拉大;我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在不同职业类型下呈现出较大差异;我国女性的就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转变,流通部门就业比重增长最快。在改革的同时兼顾女性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需要出台一系列措施配合供给侧改革以避免女性就业困境的进一步加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兼顾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渠道方式提升女性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配套基础设施为女性提高劳动参与率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反歧视法律体系,实现对女性就业权的有效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