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收入分配改革正进入关键期。人们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呼声和期待,正日益高涨。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拟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仍未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有迹象表明,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正令决策者有所踯躅。这其中,就包括"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2.
大视野     
《时代风采》2010,(15):8-9
收入倍增何时不再成空 一直在聚光灯下若隐若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仍未露出真容。据称,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5年倍增,是最敏感的纠结点。(7月20日《财经国家周刊》)  相似文献   

3.
刘琳  范若虹 《时代风采》2010,(15):23-24
收入分配改革正进入关键期。人们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呼声和期待,正日益高涨。而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研究拟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仍未有明确的官方时间表。有迹象表明,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正令决策者有所踯躅。这其中,就包括“收入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4.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收入差距应保持适度。当前我国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不公平等。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当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制度;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消除垄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其必然性;中等收入阶层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必须抑制贫富两极分化趋势,努力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其路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第二条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第三条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人士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进展情况将对外公布。对于如何"切蛋糕",目前难度很大。(3月22日中国网)[点评]:从目前透露出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些细节看,只是对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个人、资本与劳动等收入分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场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近日,香港《大公报》刊出署名文章,直陈中国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一是少数人垄断高薪,有悖法理;二是多数人收入偏低,不敢消费;三是收入贫富悬殊,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8.
长期主导全球经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了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使收入不平等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影响了国家凝聚力和社会信心,破坏了社会稳定与安宁.解决收入不平等加剧,对策上要制定收入增长战略,改革收入分配,促进经济持续的包容性增长;政策上要改革税收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减少非正规就业等.各国工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切实保护工人权益.  相似文献   

9.
魏遵明 《工友》2023,(1):19-20
<正>欲善其事,计划先行。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之初,襄阳市总工会就印发了《全市工会组织参与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十大工程”实施方案》,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实施凝心聚力宣讲、维权质效提升、志愿服务先锋、阵地建设融合、品质服务倍增、精神文明培育、笃行强技示范、精准帮扶扩面、组织建设进位、试点建设推进等,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10,(2):31-32
多年来,杨浦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打造二级平台四种模式,使力借力,集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倍增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他刊撷英     
从重效率到重公平《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刊有康士勇的《收入分配战略调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一文。文中指出,从改革伊始到2004年,我国收入分配一直强调效率优先。第一阶段是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原则、鼓励勤劳致富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明确效率优先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完善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收入分配会议  相似文献   

12.
<正>收入分配改革虽然艰难,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改革已箭在弦上。"贫富"两重天改革的前提是: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以2008年统计公报为例,城乡之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  相似文献   

13.
产权改革后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基本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企业劳动关系逐步走向规范化,但主体双方的地位存在着明显差异;职工群众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他们对企业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对经济收入也更加关注;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对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条件是具备市民化能力,市民化能力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农民工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目前能够带给农民工财产性收入的只有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但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存在很多制度性缺陷,最核心的缺陷是产权模糊,权属关系不清,农民工的财产性收入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必须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工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财产性收入,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与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联系起来理解,按劳分配为主应该是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较大的比重。这既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又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一是自1992年以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通过比较分析,劳动报酬提高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政府通过实施工资倍增计划,可以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劳动者收入相对偏低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较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上升,这是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即存在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进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职工的内部分化及其利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利益存在差异。非工资性收入、要素参与分配强化了内部分化,经营者群体与弱势(困难)职工群体成为分化的两极。易导致分化矛盾的是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灰色或黑色收入造成的收入差距、经营者无业绩前提下的收入差距、经营者与普通职工收入的逆向分化、企业转制中非规范操作形成的财富差距。企业内部的利益差异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利益整合要立足中间调控两端,扩大企业内部中等收入者比重,工会在利益关系整合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新时期 ,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一方面平均主义严重 ,另一方面收入差距悬殊。我们在分析收入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出生于1948年,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现为襄樊市某特困企业职工,月收入400多元。我家有4口人,老伴是一名退休职工,每月退休金500多元;女儿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在襄阳区法院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儿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我现在对现实中的一些现状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不妥之处,望大家见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从新医改、新社保等惠民政策到明确提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广大职工群众收入等举措,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职工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0多倍。这30多年是广大职工群众收入增长形势最好、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民生领域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尤其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