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旷日  相似文献   

2.
胡为雄 《新视野》2006,3(6):8-10
通过对《国家与革命》的重新阅读,可以看出列宁既是暴力论者,又是非暴力论者。列宁在号召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时,又积极争取和平革命的可能性;在揭示资产阶级国家作为暴力机关的属性时,又看重国家的其他职能。列宁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时深信不需要任何暴力和服从的共产主义时代会到来。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也许是一场和平的政治革命。这正是《国家与革命》的现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造成了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集中体现在近代哲学形式与内容的二律背反。近代哲学从认识论出发探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物化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导致了近代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出现克服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从而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意识的成熟形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其超越资产阶级哲学的根本所在。在笔者看来,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分析是极其深刻的。但是,由于局限于黑格尔哲学的视域中,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阐释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郑建 《前线》2016,(6):54-57
正0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毋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其基本特征和要求,是在国家利益方面坚持同中求异.其基本经验是:要正确处理国际主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与各种类别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不断变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事实,不断调整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并最终完成从暴力革命转向和平过渡的重大理论突破,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进程和策略的新思想,树立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在公共领域的合作,是有效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本质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揭示的这一基本原理,为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提供了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8.
郑建 《前线》2016,(6):58-58
正《国家与革命》写作于1917年8至9月间,它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的秘密状态下写成的。19世纪末以来,在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国家与革命问题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围绕该问题一直存在激烈的斗争。列宁在侨居瑞士期间,从1916年下半年到1917年初,认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伯恩施坦、考茨基有关国家与革命问题的大量著作,写下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读书笔记,因笔记本封面为蓝色,  相似文献   

9.
《马恩思想中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文的观点是作者强加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国有制的思想是一贯的,即始终认为,在经过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到股份公司占有和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后,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宴行无产阶级国家占有,在促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整个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使劳动异化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0.
魏鹿兮 《湘潮》2010,(7):34-37
<正>《东方红》是一首富有陕北民歌特色的红歌,词作者是当地农民李有源,曲子是陕北的民歌调,歌曲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的无限深情,歌颂了领导人民翻身做主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1,(1):64-64
“微创新”是这个时代里一种具有颠覆色彩的创新路径。如推特(Twitter)的出现,它的出发点非常“微小”:以140字的简洁话语,描述自己当前所做的事,让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发布信息。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创举,几乎受到网民及手机用户如潮水般的热捧和拥护,甚至被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互动交友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探讨国家构建(文中等同“现代国家构建”)作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主题出发,考察国家构建问题在中国政治中的独特展现方式,提出既有国家构建理论缺乏群众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关注基于群众的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独特历程是审视中国现代国家未来走向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一位最独特的政治思想家,阿伦特对革命的关注源自她对于政治自由和公共领域的价值关怀.阿伦特认为,革命的唯一正当目标是自由,以此为标准,法国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美国革命则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同样以此为标准,阿伦特认为,美国革命后确立的代议制却终结了它的"成功";为了在后革命的时代确保政治自由不坠落,阿伦特提出了颇具乌托邦色彩的"委员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一直备受瞩目。米格代尔从历史经验与现实关怀出发,反思过分拘泥于韦伯理想型的国家概念,提出集“观念”与“实践”于一体的超越狭义建构的新国家观,并结合动态性视角,建构了过程导向的“社会中的国家”这一研究路径。作为一种研究发展与变迁的分析路径,“社会中的国家”摒弃了纯粹的二元对立的单向度解释,转而关注动态的、过程性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不仅为在比较研究中已被深入探讨的问题提供了新鲜和令人兴奋的答案,同时也丰富了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开创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月刊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该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主编为李达。这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党内机关刊物。它主要介绍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建党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发源 《新湘评论》2005,(10):61-61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永葆其真理的光辉。人民群众也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会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解放自己。因此,马克思主义以人民群众作为物质力量,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从事理论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促使二者结合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进行三河坝战役80周年。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梅州市委和大埔县委等单位在这里举行纪念座谈会,既是对当年我党、我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三河坝战役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八一南昌起义结合广东情况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纪念。我很高兴应邀来参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所固有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1]虽然从来没有得到过公开的确认,但它的存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存在于历史长河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一个人由单一的自然人成长为合乎社会要求的社会人;一个阶级由希图夺取政权到控制政权,再到保持与巩固政权;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由纷乱到平稳,再到发展,思  相似文献   

19.
《法兰西阶级斗争》全称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马克思的最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运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对法国二月革命的原因、性质和进程  相似文献   

20.
新科技革命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火车头”,从而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可能性。全球化的发展又使得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科学技术的国际传播机制,广泛地吸收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努力改善工具系统的物质形态部分,创造出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并最终跨越“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