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艰苦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重温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革是人类应对各种危机的必然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12):49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提的著名论断,时代已经证明其对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但近来有学者表示,30年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艰苦实践和理论创新,使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重温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变革是人类应对各种危机的必然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程素卿 《党史博采》2006,3(7):10-12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论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了中国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指明了中国发展的道路;提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指明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是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极端重要性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著名论断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历史定位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本质属性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针.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总是存在着一些噪音杂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质疑和责难中国现在搞的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一类是蓄意宣扬和兜售各种"改革药方",试图诱导我国改革开放"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针对这些噪音杂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弄清楚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它不仅有着恢宏的历史感,同时蕴含了博大精深的深刻哲理。纵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展才是硬理"的思想贯穿始终,它以简明生动的语言,极其精炼地阐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浓缩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含着巨大的思想容量。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论断进行深入思考,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关系我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前途的根本性问题。关于这一问题,邓小平阐述得很清楚、明确。这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以下五个论断中:"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重温这些论断,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特别是有助于澄清一些曲解和误解;有助于透彻理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论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噪音杂音的错误实质,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科技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邓小平科技发展战略思想,进行论述。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在科技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春天,而在四个现代化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抓整顿时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此,邓小平做出了科学的论断,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论断,我们认为要正确把握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需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分清几个不同概念,弄清几个基本关系。一、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在学习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时,容易引起人们疑惑和经常发生争论的,主要源于和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本质论"中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在一些同志看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只姓"社",它是一切新生的或仍有生命力的社会形态共有的属性,而不是社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1994,(8)
企业的实力在科技本刊特约记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做出的精辟论断。犹如一颗闪闪的明灯,这个论断使得无数国人豁然开朗,我们这个曾经以“四大发明”而震撼全球的国度,又重新认识了科技的威力。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第一汽车集...  相似文献   

13.
正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邓小平说:"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同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里一个"命运决择"三个"才能发展"的论断,对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深入理解胡锦涛同志对于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的新论断,对于我们今后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好地坚持、推进、加快改革开放、尤其是对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其重要。为此,约请上海哲学学会的专家,对此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5.
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硬道理张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他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精辟论断,也是他多次阐述和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邓小平同志在经济领域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基本观点和战略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他创立和发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精兵简政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不仅提出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著名论断,把精简机构的重大意义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系统地提出了精简机构的步骤和方法,为我们切实做好精简机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他的许多论断都体现出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栋梁之才,但仍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缺陷。我们必须认清问题所在,大胆改革用人制度和领导体制,打破条条框框,为人才创造一个用武之地,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时,相信改革开放会成功,但同时也不断告诫人们改革开放有风险,有很大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精神污染,精神文明方面问题严重;腐败现象大量迅速蔓延;“左”和右的干扰。邓小平避免改革开放风险的思路是:总结经验;强化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增强综合国力;发挥政治上层建筑的作用。我们要牢记邓小平嘱托,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公平问题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