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绥棱是国家批准的重点革命老区之一。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绥棱县是东北抗日联军和中共北满省委开展抗日活动的主要地区,成为抗日游击根据地。绥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东北抗联将士的足迹。散落在深山密林和广阔田野上的革命遗址,是我们开展爱  相似文献   

2.
王卫东 《世纪桥》2013,(10):16-19
张玉珩,原名张玉衡,号德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躲避敌人追杀,他先后化名张汝珩(张如恒)、张振国、张敬山(张进山)、杨振江。他1923年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就任汝南县委书记,以后来东北,先后任辽宁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省委驻吉林特派员、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政委、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本文就张玉珩的事迹记叙了他出身富裕家庭,不恋荣华,不惜生命,投身革命,对党和革命忠贞不渝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王卫东 《世纪桥》2013,(14):16-19
张玉珩,原名张玉衡,号德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躲避敌人追杀,他先后化名张汝珩(张如恒)、张振国、张敬山(张进山)、杨振江。他1923年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就任汝南县委书记,以后来东北,先后任辽宁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省委驻吉林特派员、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政委、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本文就张玉珩的事迹记叙了他出身富裕家庭,不恋荣华,不惜生命,投身革命,对党和革命忠贞不渝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忠骨铸太平     
让文字走进石头,是因为怕被历史遗忘,同时也是为了岁月的永生。柳城县太平镇是抗日战争革命老根据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中。太平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优秀儿女.在这块土地上掩埋着40位烈士的忠骨。  相似文献   

5.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24):30-3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山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在东固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江西苏区的革命发展和苏维埃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信捷 《党课》2014,(20):102-106
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只有36岁,他的许多抱负和才华都来不及施展,但他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却是不容忽视和难以磨灭的。据史料记载,方志敏在中共党史上有四大贡献——他是党内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7.
延安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总策源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  相似文献   

8.
普宁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市,全市老区村庄、人口、面积所占比例均达80%以上。在这块革命的热土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贺龙、叶挺、聂荣臻、徐向前、杨石魂、方方、古大存等曾在此浴血奋战,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留下光辉的足迹。在波澜起伏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老区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
雷国珍  祁雪春 《湘潮》2015,(7):31-35
毛泽东对湘南情有独钟。五四时期,毛泽东就到湘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他到湘南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八七会议后,他出任湘南特委书记。在领导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出向湘南发展。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率领红军转战湘南,大片湘南土地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湘南这块红色土地上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引导了许多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教导旅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特殊的人民抗日武装,充分利用其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多方周旋,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其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保存革命火种,积蓄革命力量;坚持东北抗战,支援全国抗战;响应中央号召,配合东北解放。东北抗联教导旅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对其研究理应深入,对其评价更应客观。  相似文献   

12.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政权向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党提出创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在东北沦陷、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起来的、与之对立的抗日政权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人民政权,不但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支持了抗日游击战争,也是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赵立刚 《党史纵横》2009,(11):38-41
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反复说明争取东北的重要性。他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基础。东北在创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辽宁,不仅是东北的核心,而且在共和国的历史关节点上也处于重要地位,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座落在南海之滨的深圳,其前身宝安县是广东省较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而又悠久的革命传统。自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这块土地上举义反清,发动辛亥革命,吹响了近代革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又带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程,深圳党组织自1924年建立至今77年来,前赴后继,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中国共产党在深圳的建立和发展,是从1924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共广东区委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共产党员黄学增、龙乃武,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吸收农民运动的骨干…  相似文献   

15.
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是指弋阳、横峰、信江地区,而早期1928年赣东北特委书记饶漱石、黄光领导的赣东北苏区主要是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这边,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土地革命,开辟了红色苏区,"湖口暴动"攻占了县城,影响全中国。而这辉煌一页,主要是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邹觉民主席和中央特派员起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党史我们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复杂影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机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革命进行了指导,既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又在不同时期发挥了负面的作用。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本文阐明了中国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旨在说明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的众多革命精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相结合,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这块土壤上;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表明必须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东北抗日联军14年悲壮惨烈的英勇斗争,是中国革命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长期孤悬敌后,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陈云是与抗联关系密切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胡昌方 《党史文汇》2008,(10):34-35
2008年11月,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泗洪是苏北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战斗过的地方。1940年,刘少奇同志在这块热土上亲自领导泗洪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很多十分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