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之于民主的关系是比较民主研究的传统议题,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当前资本主义民主危机的讨论使得这一议题重新兴起。综观既有文献,可以把资本之于民主的关系概括为三种竞争性观点:一是和谐论,主张现代民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二是条件论,强调资本促进还是反对民主取决于资本与民主相互适应已达成妥协的能力,并受到多重政治经济条件和历史情境的影响,是政治主体行为博弈的结果;三是冲突论,认为资本与民主虽然存在"偶然和谐",但实质上存在本质矛盾,资本逻辑的扩展与侵蚀是导致民主衰落的根本原因。系统梳理和分析资本对民主的复杂影响,是破除西方民主话语模式的需要,也可以为我们发展适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的民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变迁的民主:当代社会中社会资本的演变》(Democracies in Flux: The Euolu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Contemporary Soceity;ed. by Robert D.Putna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帕特南是社会资本理论的著名学者,由他主编的这部文集收录了诸多著名学者对世界上8个发达的民主国家的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章。书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新发现。这些文章为读者提供了社会资本的全景式  相似文献   

3.
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们才初步掌握了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自阿尔蒙德与维巴有关"公民文化"的经典研究以来,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实证研究始终处于将政治现代化等同为民主化的基本研究预设支配下,围绕"何种政治文化有助于民主制度的稳定"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在意识形态之争终结、"第三波民主化"的大背景下,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进步,通过修改关键概念和改进操作方法,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出现了新一轮的繁荣局面,其中围绕社会信任对民主的支持作用展开的"社会资本"和"价值观变迁"研究议程风行一时。本文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实证研究领域不同研究议程和理论模式的梳理考察,试图展现这一研究领域内在的局限,并解释其为何难以出现"范式转移"型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5.
在以资本逻辑为轴心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商赋人权"重构了自由、民主与平等的价值原则。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标榜的自由本质,是以商品化为逻辑起点、以财产权为核心的经济自由。资本至上的新财富观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平等的最高意识形态。经济性社会的本质化结构及其金融垄断资本导控下的政治"崩溃"注定制度再塑遥不可及。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现实困境是对其普世幻象的指认。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哲学批判证明,它与其依附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必然只是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态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伴随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该理论以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和非暴力为原则,以环保、和平、女权为基本目标,在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中独树一帜,对各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闫兴 《台湾研究》2022,(6):32-41
自台湾地区民主转型以来,民粹主义逐渐演化为政治常态,利用民主形式的建立、扩张与运作,提供反民主的根据。民粹主义政治人物及其追随者通过政治化约主义,把复杂的“宪政民主”,化约为无需民主基本条件支撑的选举政治,造成民主的异化。台湾民粹主义具备世界各地民粹主义的反精英、反建制和崇尚大众民主等普遍性特点,但更主要表现强烈的分离意识和分离主义,呈现出“本土与外来”“本省与外省”“统一与独立”“威权与民主”等多个二元对立矛盾的特质。台湾民粹主义的蔓延销蚀了民主政治基础,造成政党格局异动以及两岸关系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后果,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与岛内政治民主化建设带来困扰,需要长期跟踪与观察。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南非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南非共产党遭遇种族隔离政权镇压、苏东剧变、南非民主转型等重大政治变局的冲击依然屹立不倒,并成为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执政联盟的重要一员,参与国家治理和民族民主社会建设.在长期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南非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南非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特殊类型殖民主义"和"两个阶段革命"等政治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与民族解放组织非国大建立起稳固的政治联盟,这一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成为南非共产党能够适应南非政治变迁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1994年民主转型后,南非共产党依托与非国大的联盟关系,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同时通过推动三方联盟重塑、开展群众性政治运动,积极影响非国大政府的决策,为南非民族民主社会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因素,进而为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能够为政治民主创造条件。然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改革并不一定会导致向政治改革的过渡。与那种认为亚洲为了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进步就必须接纳新的价值观的看法不同,亚洲领导人宣称,亚洲的价值观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本文重新审视了亚洲的经济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建立在三个相互关联和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概念(文明、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李龙 《台湾研究》2014,(6):88-94
台湾自视为民主化的“灯塔”,但“太阳花学运”暴露出台湾民主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广泛争议。争议中的共识是台湾民主出了问题,但也存在分歧,即究竟该对近三十年来的台湾民主化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抑或其他?分歧的产生与民主质量理论运用到台湾民主研究有关,民主质量的概念特性导致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主”的质量,包括竞争性选举、政党轮替等;也有将其理解为中义的“民主政治”的质量,包括法治、宪政、分权、人权等其他政治范畴;还有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民主政体”的质量,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通过民主质量理论可知,台湾基本实现了巩固的民主,但尚未实现优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与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群众有序参与和党的领导高度统一。惟有从规范层面、经验层面以及历史发展的角度,充分考察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生态中的应然与实然,以及当下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基础,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并科学拓展其发展路径。也惟有立基于此,协商民主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共产党长期执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真正支配着我们的主导权力形式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超验权威和暴力,而是体现在财富和资本中的权力。资本作为货币最直接的权力就是购买力,购买力的无限膨胀最终导致了市场社会的形成;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这一特殊的商品,形成了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货币的购买力转化为支配力,人类社会进入了资产阶级社会;资本的权力逐渐与法律的权力媾和在一起,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性律法逐步转化为政治律法,资本的权力成为一种普遍的规训力,使现代社会成为了"财产共和国"。资本统治权是资本购买力、资本支配力和资本规训力三者的结合,与此相应,现代社会成为市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财产共和国的三位一体。驯服资本统治权理应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政治学教授、"参与型政治"(Participatory Politics或Parpolity)理论创始人斯蒂芬·沙洛姆(Stephen Shalom)在2010年3月31日接受了新左翼网站(New Left Project)主编阿列克斯·杜赫提(Alex Doherty)的专访。在访谈中,沙洛姆认为,其参与型政治理论主要受到了左翼理论的影响,参与型政治是参与型经济的政治补充。沙洛姆还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为切入点,分析了参与型政治模式与代议制民主的不同之处,同时阐述了参与型政治模式的框架问题,并对社会运动与参与型政治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一、全民党的角色和任务以民主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植根于公民社会中的全民党,对于民主至关重要。在所有的政治组织中,全民党在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有以下两个理由为证:一是全民党能为社会整体制定出妥协性的政治纲领,协调各种社会利益、价值、公民社会倡议和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全民党致力于争取多数的选民,在政治辩论过程中它们能构想出可  相似文献   

15.
韩国民主劳动党通过选举成为议会第三大党,这是韩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变化,也是韩国社会主义力量兴起的标志。民主劳动党主要以民主劳总为基础建党,受到中下层民众的支持。权永吉等是民主劳动党的创建者,他们是一群富有个性的领导人。民主劳动党主张在政治上建立以劳动者和民众为主体的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建立民主的经济体制,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南北朝鲜自主统一,对外建立自主、互惠、平等的关系。民主劳动党的崛起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民主劳动党属于左翼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在进入议会斗争的新形势下,民主劳动党未来如何发展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拉克劳和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认为,在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从阶级社会转向了大众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义革命策略已经过时,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解体与边缘化。他们认为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需要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激进民主。激进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拓展民主政治领域就是在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主张,试图对这一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差异政治理论的主将艾利斯·扬后期转向政治责任研究领域。通过对个体责任的政策话语以及运气平均主义理论的批判,在汉娜·阿伦特的政治责任概念的启发下,扬基于社会关系本体论提出了认识和解决个人应对结构性不正义承担什么责任这一问题的社会连接责任模式。通过包容性的沟通型民主,她构建了将全球资本主义宏观政治与日常生活微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分析框架,深化了对晚期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民主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话题。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民主的萌生发展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立,而社会谋求自主自治和政治参与的结果。依据民众自主自治的发育水平,社会民主在宏观层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形态,在中观层面是公共领域中人们的自主自治状态,在微观层面上是杜威所阐述的"生活民主"。三个层面的社会民主,既存在差异,又拥有共享价值,呈现出层次的递进性特征。其中,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民主,以革命为路径促进国家和阶级的消亡,引导人们追求彻底的解放和自由;中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以社会再组织化为路径谋求底层自主自治秩序的民主再造;微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以民主主义教育为路径引导人们将民主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总之,以宏观层面的社会民主为导向,大力推进中观和微观层面社会民主的实践探索,将有助于促进善政善治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亚各国的独立和建国始终伴随着民主政治转型进程,虽然现代民主政治原则在该进程中得以体现,但是落后而稳定的经济状况、民族主义的兴起、精英合法性的存在、传统政治文化的遗留、公民社会的孱弱和极低的民主机制约束等因素依旧制约着中亚各国民主政治转型的顺利进行,各国"威权政治"特征明显。尽管道路曲折,但是中亚各国已经在民主转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实质民主"终将得以实现,各国也终将会走向现代民主国家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