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子的哲学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他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其中老子的和谐法治思想更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老子和谐观中的很多智慧思想肯定会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就从老子的和谐思想谈起,简要论述了老子和谐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老子的“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对生命本质及如何养生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其中,著名思想家老子所著的《老子》一书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丰富的养生之道。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老子思想中的修身与养生,老子是从"道"这一最高原则出发,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3.
"无为"的主张,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而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然而对于《老子》中的"无为",向来曲解颇多,如指责其消极保守,"人君南面"的谋权术,或是"愚民政策"等等。本文将忠实于《老子》文本,同时结合老子的整体哲学理论体系,针对以上几种误解,对老子的"无为"思想做一个简要但不妄为的辨析。  相似文献   

4.
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产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春秋末期,其内容包括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等含义。当今社会矛盾激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在群体性事件的背后暴露出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弊端。时代特点的相似性预示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会对当今社会的治理带来启发,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启示,治理模式的改革实现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和谐统一,践行群众路线,规制权力运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无言的存在,天"道"自然无为,因此"治"也应该符合"道"的自然特性,无为而治是唯一可取的道路。无为而治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似文献   

6.
老聃即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史官)”(《史记.老子列传》)著有《老子》。今本《老子》虽有后人个别改纂,但基本上不失为老聃原作,是我们研老聃究的直接史料。老聃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哲学思想在我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里是唯一可以与孔子哲学抗衡的最大思想流派。《老子》一书中的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且富有辩证性,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身为名师,老子有自己区别于儒家的教育主张。他在自己独特的人性观知识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对生命本质及如何养生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其中,著名思想家老子所著的<老子>一书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丰富的养生之道.这里,我们主要来谈谈老子思想中的修身与养生,老子是从"道"这一最高原则出发,最大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9.
老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道法自然”,但是,本文认为“人法自然”才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文从老子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状态入手,分析得出老子是典型的君主论者.接着,抓住老子政治思想的几个关键词——道、柔弱胜刚强、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分析老子思想中人、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得出,“道”作为抽象、神秘、模糊的存在只是装饰门面的作用.人与自然作为实体性的存在,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老子所有的政治要求均围绕“人法自然”而展开.最后,结合当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老子的“人法自然”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界、历史界,对他的思想已进行了长期的广泛深入研究,但对他的政治法律思想还有许多问题须待探索.本文打算就老子和《老子》一书、老子的政治思想、老子的法律思想三个方面,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对动乱时代的一种消极反应.老子为了谋求其思想的推广,使得“无为而治”成为调和“无为”与“有为”的折中产物.老子思想的折中主义取向与时代局限性导致其构建的理想国始终是乌托邦式的存在.尽管老子思想上的保守主义倾向并不能成为当下社会政治建设的主流思想,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建设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隽 《法制与社会》2011,(28):13-15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法的现代化建设,老子思想依然散发着新的生命力。本文试从反思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和提出人的现代化入手,分析影响中国法的现代化因素中人的现代化,论证人的现代化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地位。再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温故知新,强调老子思想是法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并以老子的“法自然”思想和“小国寡民”观为例,探讨其对中国法的现代化中的人的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无为而治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这一思想。此外,"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子及整个道家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其著名的"无为"主义。老子崇尚自然,追求"道法自然"的状态,进而在社会政治方面推崇"无为"政治。但是"无为"的根本在于"善为",通过尚柔贵弱的方式达到"无不为"。这种"无为"政治针对政府的妄为提出,与现代文明提出的有限政府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社会绵亘千年,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对西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道家以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其思想对于中国的古代法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道家法律思想和早期自然法对自然的理解都源于对"自然"本身的敬仰和崇拜的自然观,但是它们对自然更深的认识和附加于自然观念中的不同内涵形成的逻辑和造成的影响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庄子》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书中"三言"文体就是庄子阐发其道家思想的体现。庄子不仅通过"三言"创作实现对"无玄"思想的精妙诠释,而且在接受美学层面,庄子同样发挥了"无"与"玄"在读者"三言"认知中的作用,进而从"创作到接受"中形成一个周和圆满的"无玄"思想释义体系。这种体系所呈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使得庄子"三言"创作带有强烈的道家哲学思辨色彩,并最终使庄子完成了在文学表现和言说维度中与老子无玄思想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黄老道家作为一种突出治理主题的政治思想,源出于老子,融合了诸子,它既是战国后期诸子思想渗透融合的产物,也体现了古老的治理传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世学说。在黄老道家的治理思想中,"无为而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纲领性作用,集中体现了黄老道家思想中的道家成分。在内容上,"无为而治"的思想内容既集中指向治理者的"政",突出了简政放权的原则;也指向了统治者的自我节制,突出了清心寡欲的要求;同时还指向统治者的权术手腕,突出了不被臣下所趁的防奸意识。"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一种治理的智慧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地位与应用价值。它提醒现代复杂社会的治理者要警惕自己的所谓理性,治理者应自觉地简政无为,淡化宏大的改造社会心理,正确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实现现代复杂社会的稳健有序,保持社会的充盈活力,实现共同体的持久繁荣。  相似文献   

18.
《文子》是黄老学的重要著作,它以道家为主,兼取各家,在融合百家学说方面,对战国黄老学做出了重要发展,直接影响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本文指出《文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其中很多思想与西方自然法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生态危机已使人类自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在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老子从独特的角度思考天人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足者富等朴治的生态伦理观思想,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狱政思想呈现出纷纭交织的态势,在狱政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人物主要有管仲、子产、老子和孔子等人。对狱政管理具有明显影响的狱政思想主要有郑国的子产提出的儒家和法家继承发展的“宽猛相济”思想,孔子倡导的礼仁结合思想,孔子主张的“德主刑辅’,和“为政在人”思想,其中,尤以子产的“宽猛”思想和孔子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影响最大,这些思想对春秋时的狱政管理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