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生活(青海)》2007,(9):F0002-F0002
冷湖行政区地处柴达森盆的西北边缘,是我省通疆入门的重要门户,辖区总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是典型的纯工矿区。冷湖行政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地质部门已初步探明的资源储量有13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4.48万亿元,其中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锂、芒硝、石油、天然气、金、铜、云母、煤都有相当储量,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各大区党政军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生活(青海)》2010,(6):F0002-F0002
“茫崖”,在蒙古语里为“额头”之意,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是我省的“西大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区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下辖花土沟、茫崖两镇,3个牧业村,常住人口3.4万。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以大西南为地理背景的卧底及剿匪为题材的影视剧屡见屏幕,吊起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胃口。那么,大西南地区都包括哪里呢?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曾按不同方位,设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管辖所属的省级行政单位。1954年撤销大行政区。现在的西南地区泛指云、贵、川、渝,大西南主要包括云、贵、川、渝和藏、桂等地区。  相似文献   

5.
茫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是青海省的“西大门”。茫崖区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现辖茫崖、花土沟2个镇.3个牧业村,常住人口3.4万人,有汉、蒙古、撒拉、维吾尔、藏等17个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纪念章颁发的高峰时期,每逢大行政区解放或大战役结束后,都会及时颁发纪念章表彰功臣,纪念历史。第四野战军暨东北军区颁发了解放东北纪念章,华东军区颁发了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西南军区颁发了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华北军区颁发了华北解放纪念章,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了解放西北纪念章,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颁发了解放海南岛纪念章,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了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这些纪念章熔铸了战争的风云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经济国际化或全球化的趋势,二是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在当前改革开放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我国,国民经济也呈现出全国一盘棋和区域集团化的两大趋势。为了正确处理这两大趋势之间的关系,认真探讨我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集团化,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在高度集权的旧体制下,我国早在建国初就形成了以省、市为单位而组建的六大行政区。大行政区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很快便与当时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因此于1954年被撤销。后又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等七大经济  相似文献   

8.
致敬冷湖     
正2014年秋天,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之邀,我和老友王文泸、程起骏结伴去了一趟冷湖。阔别多年之后,有幸故地重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冷湖是一座因石油而兴的年轻的城镇。1954年之前,这里是一片几乎无人涉足的戈壁荒漠。戈壁滩上有一个阿尔金山积雪融化而形成的湖泊,它的名字叫做奎屯诺尔,译成汉语就是冷湖。后来随着地质勘探中石油的发现,这里先是有了大批地质勘探工作者、石油工人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6,(7)
正守护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党中央、毛泽东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后,成立了西北办事处,并且把陕北根据地划分成陕北、陕甘、关中、神府4个行政区。1936年9月,习仲勋被任命为关中分委书记(后又兼任专员公署专员)。关中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将其政策逐步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1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既有的以行政区为界限的“行政区经济”格局,愈来愈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行政区经济”导致各地自成体系发展,产业结构趋同,要素市场分割化,以及所谓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从“行政区经济”转向“经济区经济”不仅要求转变区域发展理念、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行政区划,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协调发展管理组织。  相似文献   

11.
遂宁市安居区是2003年12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如何抢抓历史机遇,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后来居上,是安居最大的实际。2011年2月,  相似文献   

12.
<正>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寂静地环绕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的怀抱中。曾经,柴达木许多地方在中国的版图上,连名称都找不到,自从有了青海石油人,这里便有了油泉子、冷湖、南八仙、英雄岭等一个个具有油气特定内涵和传奇故事的地理名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代青海石油人踏遍瀚海、征战戈壁,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将指导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引领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地处西北边陲,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必将有着突出的发展优势,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疆大发展则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西北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脊梁.中国文化的重心从西北走到中原,又走到江南,又再北上,西北是曾经的源头. 我与西北有特殊的缘分.我是山西人,在地理上归属华北.但按现在的经济地图,山西,甚至河北的一部分都属中国西北,是后发达地区.而且,我大学毕业后,迈入社会的第一站,是在内蒙古西部工作.虽名义上还是在华北,在乡下却穿着老羊皮袄,喝着西北风,住在沙窝子里,过着西北人的生活.被穷怕了、冷怕了、干旱怕了.所以我骨子里有西北情节,总是忧心这里的气候、生态和历史.我至今,还有一个习惯,不论走到哪里,总爱问人家的降雨量、无霜期、森林覆盖率,来与西北比较.我的作品有一多半是写西北.甚至像写林则徐、左宗棠等这些南方籍的历史人物,也是单写他们在西北的一段奋斗史.写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时,不由又想到西北的缺雨.得了一种西北相思病.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行政区,分别建立大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中央政府授权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各地区进行领导。大行政区的建立,源于中共早在建国前就已开始筹划的中央与地方...  相似文献   

16.
朱德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三大会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事关人民军队和革命事业发展的朱、毛部队井冈山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西北大会师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和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为三大会师的实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冷湖工委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党员管理教育新模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实行“二次管理”.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迈向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下辖10大功能区、23个镇街.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各大功能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西海岸新区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功能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进功能区改革创新的要求,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战略、人文融合,积极理顺各方关系,实现功能区与行政区高度协同...  相似文献   

19.
"西北学说"是大革命后期由鲍罗廷等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的一项策略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中国革命只有到西北建立军事基地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对1934—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对战略转移目的地取舍的历史考略和选址原则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伊始并没有事先计划把革命落脚地选在陕北,而是先后经过了北上湘西、初定川黔、再定川西、最后落脚陕甘四个阶段的动态调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最终确定在陕甘地区落脚是当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转移陕北并取得民主革命的不断胜利,并不是贯彻"西北学说"的体现,也不是"西北学说"关于中国革命只有在西北建立根据地才能取得胜利的历史印证.把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而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视为是"西北学说"于中国革命之必然,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志裁剪论、外力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从而必将陷入是非颠倒的历史虚无主义、主客倒置的历史唯心主义和动静混淆的历史先验主义,从而得出关于中国革命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20.
"西北学说"是大革命后期由鲍罗廷等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的一项策略思想,其核心观点是"中国革命只有到西北建立军事基地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对1934—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对战略转移目的地取舍的历史考略和选址原则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伊始并没有事先计划把革命落脚地选在陕北,而是先后经过了北上湘西、初定川黔、再定川西、最后落脚陕甘四个阶段的动态调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最终确定在陕甘地区落脚是当时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转移陕北并取得民主革命的不断胜利,并不是贯彻"西北学说"的体现,也不是"西北学说"关于中国革命只有在西北建立根据地才能取得胜利的历史印证。把红军在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而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视为是"西北学说"于中国革命之必然,实际上是典型的意志裁剪论、外力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从而必将陷入是非颠倒的历史虚无主义、主客倒置的历史唯心主义和动静混淆的历史先验主义,从而得出关于中国革命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