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前,河南省面临着我国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步伐明显加快,来源地、涉及领域和承接地分布集中,项目质量不断提高等特点。河南省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审时度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和策略;二是选择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三是培育产业集群,适应产业转移;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河南产业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当前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主动力源的第四轮产业转移,为河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有得天独厚区住优势的河南,如何把握机遇,积极主动、科学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产业转移中的产业升级不能只依靠市场来创造,还要依靠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进.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要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3.
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为邵阳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邵阳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契机。在此过程中,邵商是产业转移的主力军、代言人和成果共享者。然而当前邵商回归的状况并不理想,存在政府引导、企业预期、政府与企业共谋及产业环境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邵阳如何扩大招商引资、吸引邵商回归,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对于邵阳经济和邵商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增强我省经济实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转移至我省的产业虽然其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结构也日渐优化、来源较为集中,但是,我省在承接产业过程中也面临诸如劳动力资源不高、企业转移综合成本偏高、市场发育程度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有鉴于此,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过程中,我省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禀赋,壮大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又要把建设黔中城市群与建设产业带、产业集群集合起来。既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又必须选择性地引资。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建设快速成长的进程中,利用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引进和转出是实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面。商务部2008年4月将南宁列为第二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能否处理好国内外产业的承接成为南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分析目前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存在问题,完善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加快南宁的工业化进程,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实现南宁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和飞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现代产业转移理论为指导,阐述了贵州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分析了贵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提出了加快推进贵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将一批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渐转移到河北省,意图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目标,给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目前河北省的产业承接能力较弱、产业配套设施也较不齐全,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理论,通过对河北省目前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简要描述,提出了目前河北省在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势,最后,针对如何提高承接京津地区产业的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姜悦学 《工会论坛》2005,11(4):59-59
胶东半岛地区是山东制造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在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必将为山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一年多来,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和优化产业转移承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的协调问题。因此,探讨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如何正确处理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注定要将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作为东西部交流的交接点,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因而也抓住了这次机会积极配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来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分别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也指出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企业招工难和潜力有待挖掘等问题。最后,提出几点促进广西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即依靠政府的力量,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决定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产业转移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广东西翼城市茂名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然而茂名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存在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把握住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茂名必须利用资源优势,巩固品牌优势,培育潜在优势,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南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有利条件来看,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这为南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振兴、优化产业结构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我国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南宁是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的中心,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这为我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总结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要素条件,提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承接产业转移是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中欠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下,吸引外资数量也不断上升,但同时承受着日益增大的产业升级和环境压力。本文通过构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效率的评价体系,将甘肃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效率与整体西部地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西部经济落后省份产业承接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经济落后省份进一步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一般是处在主导地位和能够发挥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作用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利弊共存的,由于实践中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且也是政府理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因而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除应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政策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诚信责任外,还应在生态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所作为;否则,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产业转移的内在积极影响也必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蓬勃发展态势,对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转移到江西的33家大型企业为例,从产业分布、企业所有制分布和企业规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现阶段转移到江西的企业的特点是:以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和以非国有企业为主。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可归结为市场开拓型、资源开发型、市场开拓 资源开发、战略资产增加型等几种。样本企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江西的经济景气度和人气指数的提升、江西正在营造的一流投资创业环境、江西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等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的速度,这为河南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虽然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因此,河南要做好政府规划布局,实现产业承接科学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完善与所承接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及设施;建设服务政府,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这几年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倾斜政策的出台,东部地区部分产业逐渐将资本、技术、劳动等向西部地区转移。新的产业转移形势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因此,研究贵州省如何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主动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