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笠充当蒋介石的鹰犬达15年之久.15年里,戴笠为维护、巩固蒋家王朝独裁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自己亦从一个市井无赖升迁至蒋介石的心腹杀手.但在后来,蒋戴之间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产生种种龌龊.最后,这位中国的"希姆莱"撞死在戴山脚下.  相似文献   

2.
戴笠从一个市井无赖成为中国的“希姆莱”,充当蒋介石的鹰犬达15年之久,为维护、巩固蒋家王朝独裁统治,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3.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4.
梁茂芝 《党史纵横》2010,(8):64-64,26
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了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戴笠,这个掌握着5万多名军统特务、世人皆知的杀人魔王、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都忌惮三分的军统头子,是怎么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又为什么从内地跑到香港去呢?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05,(11):56-56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原解放区以河南省桐柏地区为中心,纵横数百里,地处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横跨平汉铁路,南临武汉,北近许昌、洛阳,东接合肥,西连襄樊、南阳。中共部队雄据中原,就像一把利刀插在蒋家王朝的心腹之中,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战略上极为不利。因此,蒋介石把全面内战的突破口选择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蒋介石的抗战角色随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史实在中国大陆逐步获得平反,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抗战角色是否也将难以回避?或者进一步说,蒋介石作为全中国抗战领袖此一事实是否终获确立?由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7月的全面抗战刚好10年,这是蒋介石逐步巩固权势的时期,中国国运依旧坎坷,内有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以及共产党革命,外则是日军持续对中国鲸吞蚕食。无怪东京大本营(…  相似文献   

8.
孔德生 《党史文汇》2004,(11):27-29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除却中间的一次狱中相会),二人再没有谋面,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因此,二人之间的交往,便仅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黄埔师生1924年4月间,蒋介石已被内定为黄埔军校校长。此时,陈赓也早已来到广州投考军校,并通过了笔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下来口试,蒋介石亲自到场。第二个上场的陈赓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后,便镇定…  相似文献   

9.
李宗仁归国前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1965年9月下旬,蒋介石派“国防部长”蒋经国访美,提出派兵到越南参战,遭到美方断然拒绝;1966年7月,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访问台湾答记者说:“我们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唯一”两字不见了;1967年3月,大陆“文革”如火如荼,蒋经国对美国某杂志记者说“挥师北伐,必成必胜”,可该杂志却以《中国神话》为题,发表了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社论;1968年2月,曾带头反共亲蒋的尼克松发表总统竞选演说,说“在今后8年中,中国问题一定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前夕,国民党迁都重庆。为了领导中南、西南地区党的组织和八路军、新四军,加强国共合作,抵御日军侵略,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同时设立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重庆办事处。办事处开始设在机房街70号,后迁红岩咀13号。由于红岩咀离市区较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在曾家岩50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戴笠是国民党特务大头目,但人们不知道的却是他未加入国民党,缘何?1938年3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中央委员会临时全体大会时,蒋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江津县一个静偏的山村走完了他人生最后4年的时光。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在这里好似夹在两座大山之间苟延残喘,永远也找不到当年叱咤风云时留下的蛛丝马迹。这4年是他苦闷、孤独、痛苦、绝望的4年。他看破红尘,但仍被特务监视,而且国民党还派出要员时时想拉拢他,欲使他成为反共工具或为反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1923年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共产国际会议厅。 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中国军官,代表孙中山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中国革命运动状况和国民党内部情况。他,就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蒋介石。蒋在报告中提出:希望共产国际派人帮助中国革命。 10月25日,蒋介石在莫斯科收到孙中山的电报,谓“友邦政府及政党派代表鲍罗廷到粤援助”,才知道帮助中国革命的鲍罗廷已到达广州。 历史的巧合。就在蒋介石一行四人(共产党的张太雷、国民党的沈定一、王登云,沈后来加入共产党)赴苏考察,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鲍罗廷,也在这一天到达了中国北京。所不同的是,蒋介石赴苏考察,是想利用苏援和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办校建军,发展个人权势,并不赞成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而鲍罗廷的使命是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4.
63年前,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在南京板桥镇的岱山坠机身亡,一代“特下之王”结束了其神秘的一生,也给世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谜团。关于戴笠之死,扑朔迷离,坊问流传诸多版本。被称为中国的希姆莱的戴笠,杀人如麻,极其神秘,就连他同时代的人甚至国民党内部,对他都知之甚少。同民党逃离南京前夕,带走了所有军警特的档案,关于军统这一块的资料,现存放在台湾情特机构里,至今没有解密。  相似文献   

15.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二人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二人之间的交往,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与冯玉祥,自1928年换帖结成生死兄弟,到1948年彻底决裂成冤家对头.20年间,他们时而若即若离,时而你死我活.冯玉祥与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演出的这幕长剧,起伏跌宕,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17.
李蕊 《党史文苑》2011,(10):33-35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要的问题是学风问题。在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主观主义、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学风。我们要从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几个方面入手,用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3—1946)是美国职业军人。他自1911年首次来到中国后,一生中又多次来华,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广泛接触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是一个有名的“中国通”。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他之不逢迎不为他所敬仰的人,犹如哑子之不能讲话”。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后的1935年至1939年,史迪威任美国驻华使馆上校武官。他非常关心和同情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怀有  相似文献   

20.
熊坤静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9):33-37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可以这样说,在周恩来与蒋介石的长期交往中,他们既是齐心协力的朋友,又是唇枪舌剑的政敌。共事在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