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析SA8000标准及其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燕 《理论月刊》2005,(4):155-157
社会责任标准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简称SA8000标准),是全球首个有关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其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SA8000标准对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和安全的工作条件起到了有力作用,但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后,成为继“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后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劳动壁垒”。然而关注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的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为企业参与全球经济创造了条件。因此企业在发展战略上,一应将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二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改造生产经营流程;三要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蒋新苗  张程 《求索》2008,(5):149-150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是否需要挂钩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成为WTO成立以来在发达国家成员和发展中国家成员之间形成对立立场的焦点之一。要正确理解、理性应对并有效化解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利的矛盾与冲突,必须着眼于WTO成员间差异化的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为保护劳工权益而不断完善就业标准等法律,改善劳动条件,注重劳动纠纷的预防和协调.设立劳工权益检查员制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实行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这些做法对中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劳工与特定雇主捆绑的工作准证制度使劳工对特定雇主存在高度依赖性,这提供了一种易于剥削的环境。境内外中介利用这种依赖性,以各种方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侵害劳工的权益,而我国劳工低迷的维权积极性又滋生了剥削的不良习气。因此,应当从源头上改变这种易于剥削的高度依赖性,加强中新双方政府的磋商与谈判,加强双边劳务合作;改变对境内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降低中介侵权的可能性;有效利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新加坡本地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力量,切实保障我国海外劳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广东本省与外省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面临就业岗位存在很大缺口、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部分企业存在违反劳动就业法规、就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影响劳工权益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应实行积极灵活的扩大就业政策.调整和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劳动执法力度和加大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保护劳工权益.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文沛  张目强 《前沿》2010,(11):87-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劳工标准一直是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将核心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是否可以将其纳入WTO谈判议题并用贸易制裁的方式来推行统一的劳工标准。作者在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评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今后的谈判中应当坚持的立场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康  张舒 《前沿》2005,(7):41-43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已从流通领域的“反倾销”发展到生产领域的“‘劳工标准’市场禁入”。中国作为最典型的、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辨证地对待所谓国际通行的劳工标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在迎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涉外劳务人员与涉外劳务派遣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模糊、相关机构设置不够科学、有关法规亟待完善、海外劳工工伤保险制度缺位等。应扩大劳动法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效力,完善相关机构设置、《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以及海外劳工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有效保护海外劳工权益,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0.
张千帆 《人大建设》2008,(11):39-41
劳动合同法今年1月1日实施后,不少企业在寻找规避的方法,一些劳动法专家、律师甚至办起了“企业管理者应对劳动合同法策略”培训班。空白合同、员工看不懂的英文合同、一份工作两份合同等“新招”已不新鲜,一家名为“深圳打工者安全健康中心”的机构对当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工权益进行调查,该中心发现,厂方的规避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历史档案记载,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从占领地区强行征召了大约1200万外籍劳工到德国企业做工,这其中主要是犹太人和中东欧国家的劳工。到1944年,德国企业中有30%的工人是来自外国的劳工。在1998年至1999年间,波兰、美国、俄罗斯等国众多的纳粹时期幸存劳工向本国和德国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德国政府为此决定对战时劳工实行全面赔偿。德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赔偿基金法案",对纳粹强制劳工的获赔资格和获赔金额作了详细规定,并成立了专门负责赔偿的机构:"记忆、责任和未来"基金会。它的成立,既是幸存纳粹劳工争取权益的结果,也是德国政府和企业界勇于承担责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确立基本劳工标准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该标准的执行上存在严重的分歧,文章从辨析推行全球核心劳工标准的理论基础——“倒退的竞争理论”入手,指出该理论温和派和强硬派存在的缺陷,进而对发展中国家执行核心劳工标准之利弊展开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双重经济、非正规企业以及贫穷问题三因素影响下对核心劳工标准应采取的态度,最后是作者就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之争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巴西劳工党作为拉美最大的左翼政党,高举“劳工社会主义”的旗帜,赢得了执政地位,创造了巴西奇迹,成为南美洲各国公认的“领头羊”。劳工党执政期间,采取稳健务实的经济政策,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得巴西经济进入黄金增长期,探索出巴西特色的“劳工社会主义”道路。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劳工社会主义”帮助劳工党实现了巴西短期的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繁荣。然而,由于“劳工社会主义”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并未坚持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劳工党最终失去了执政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劳工党“劳工社会主义”模式的本质,寻求其失败的原因,这对于中国防范新自由主义的侵蚀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工荒”背后的企业劳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的春节刚刚过完,各大媒体上关于"用工荒"的报道已经数不胜数了。中国向来被认为是"世界工厂",我们的劳动力资源是"无限供给"、"源源不断"的,怎么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用工荒"呢?我们的农村有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是什么阻断了他们与城镇里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呢?从铺天盖地的言论里,有人支招,要解决招工难问题,应从解决劳工待遇、保障机制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也有人说,劳工地位、劳工权益等这些问题要尽快提上台面上来,要改变"强劳资,弱劳工"的现状……应该说,"用工荒"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十分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令人意外地发生了局部“民工荒”,仅珠三角地区就缺工200万人,连江西这样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也缺工。劳工短缺的背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并没有明显减缓。这说明,随着各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选择更多了,珠三角这样的开发区不再具有唯一的“致命诱惑力”。当SA8000企业道德标准成为约束全球企业的准则,大量重视劳工权益的跨国资本进入中国,劳工权益保护将成为企业一项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一直引以为优势的“廉价劳动力”是否真的廉价而且会永远廉价?企…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参战要求一再被拒后,改而采取“招工出洋、以工代兵、暗事参加”的变通方式曲线参战,向协约国输出30万劳工。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介入并积极参与操作,主动进行的劳工输出,也是为了国家政治、外交需要而进行的一次劳工输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这些赴欧华工成为一个政治参与性比较强的劳工群体,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与劳权保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的重要抉择,也是实现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契机。但中国入世之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将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WTO规则也将会与国内现存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产生碰撞,而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劳资关系和劳工权益保障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一、经济全球化对于劳动关系的影响中国入世是以经济全球化作为基本的历史背景的。对于经济全球化,尽管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人们的评价迥异,但这毕竟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问题在于,我们必…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各国劳工拥有组织工会权、罢工权、与资方的集体谈判与签订集体合同权、享受社会保障权、参与企业管理权.劳工权利的获得是工人阶级不懈斗争的胜利成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给我国的启示是:应启动工会"维权"机制,增强工会的独立性,支持农民工组建工会;应启动"劳资"集体谈判与集体协议机制,以此作为维护劳工权益的重要形式;应启动"劳资"共同决定机制,使劳工切实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李妮 《湖湘论坛》2006,19(1):75-77
国际劳工标准的统一化问题虽存在争议,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国际化趋势。从国际劳工标准统一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原因以及趋势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行的劳工标准已对我国出口产品构成了单边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争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安排,加快批准国际劳工公约、完善我国的劳动立法等来应对贸易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汪洪 《求索》2008,(5):151-15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劳工标准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化给国际劳工标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人权法的重要分支,具有国际法的一般特性和特殊性质,它的发展与推广丰富了国际人权法的内涵,为各国以国际劳工标准促进本国劳动立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中国劳动法制改革,以减少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逐步达到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协调与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