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秋锁 《长白学刊》2005,(1):i014-i014
20年的时光,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无限长河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刊物发展来说,正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却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发展历程和极为重要的发展时刻.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涵养;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受很多条件影响和制约的一个过程,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人实现全面发展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中,人的生存是基础,而发展是建立在生存基础上的一种有目的的高级生存状态。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政治生态是决定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不研究人的生态环境,不能不研究人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少儿期刊的发展史上,《儿童时代》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它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本少儿期刊,迄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儿童时代》创刊以来,发行量多年位居少儿刊物前列,在读者中家喻户晓,并曾向海外10多个国家发行。《儿童时代》引领了几代人的精神成长,累计读者超过3亿,成为几代读者温暖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5.
徐匡迪 《今日浙江》2009,(17):53-53
在当今视屏媒体吸引眼球、轻松娱乐流行的时代,业余读书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枯燥的事,书的作用有被弱化的危险。但是从人的成长和素质发展的角度讲,读书确实比一般娱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更应成为每个人品格和情操的滋养剂。看一本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它能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转化为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曾经饱含热泪颂读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时统君 《前沿》2008,3(3):23-25
长期以来,西方诸多哲学流派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人学的空场”;国内学者也曾一度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从社会生产、社会关系的角度科学地论证了人的形成、人的本质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出发,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价值纬度,围绕着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主题而构筑的。  相似文献   

7.
邓敏  王思敬 《湖湘论坛》2009,22(2):52-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衡量标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赵超 《民主与法制》2020,(16):64-64
人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努力和汗水,只要有努力,就有可能有失败和遗憾。努力后获得了成功,固然是给自己的青春增添一抹亮色;但如果真的失败了,曾经的那些付出,得到的锻炼,又何尝不是自己生命中的一枚枚勋章。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向和最高境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以实践、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多面手”以及高尚的“道德人”,是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实施全面教育、必须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是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安静的角落     
人多的场所也是语言和思想最为平均化的地方。 说到安静,我们会觉得这种要求越来越奢侈,除了极少数人,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获得的。去哪里都是人流如织,呼号之声震耳,根本没法安静下来。可是人如果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会十分可怕,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不会获得最起码的幸福,更谈不上做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学会不计较     
吴川 《公民导刊》2008,(7):55-55
一般情况下,人的发展是有边际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底洞,弄得不好掉在这个洞里就起不来了。晚上失眠时,我时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的经历。我有过心比天高的时候。目空一切,不知天高地厚。李白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催我在人生道路上,求索不止,也曾为那些看似辉煌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傲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实际过程中就是要体现人的价值。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最宝贵的,世问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刨造出来。”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性的完善有着特别的意义,从我国现代人的发展的低阶段性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人的发展完善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石坚 《天津人大》2014,(4):10-11
石坚同志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的老领导,一直非常关注和支持《天津人大》刊物的成长,多次专为本刊撰写文稿,回顾革命历史,追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发展历程。近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老人家特意为刊物撰写了这篇文章,追忆亲历往事,弘扬优良传统作风。本期刊定之时,传来石老溘然辞世的噩耗,编辑部工作人员沉痛不已。现以特稿刊发石老遗作,谨致哀思。  相似文献   

15.
不一样的文化可一样尊重人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豪才 《人权》2011,(6):2-3
第一,增进全人类的幸福与尊严,构筑人权保障的坚实根基 人的尊严,顾名思义是指人固有的尊贵与威严,即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品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的尊严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人的理性和道德性。从内容上来看,人的尊严包含了对人的价值重要性的概括和认可,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得到平等对待的要求,反对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  相似文献   

16.
李纪才 《长白学刊》2003,1(1):49-51
人的需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归宿是使人的各种正当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由此决定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也决定了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服务”的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洪银兴 《群众》2023,(1):22-24
<正>现代化不能只见物质不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实质上是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关于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就有明确的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进程,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所要促进的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云溪子 《小康》2009,(8):74-75
人的行为,应受理智的支配。而感情与理智是两回事,二者有一致之时,更有矛盾的时候。当感情与理智不一致时,感情用事必然有悖理智,行为自然不会正确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前沿》2012,(1):57-6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自由的方法论前提。自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对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给以尊重;人的自由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与人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的自由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需要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可以把人的自由划分为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按照自由的内容可以将自由划分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以及法律自由等。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着人的自由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通过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和感受,使人感到满意,受到激励,从而按照组织的期望健康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