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货币替代具有"倾覆效应":成功实现货币替代,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历史考察显示,美元替代英镑如此。欧元要成功替代美元,也需经历长期过程。基于历史惯性和美元当前的实力,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不会发生倾覆效应,但美元霸权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人民币从区域化到国际化,再到成为关键货币,成功实现二次"国际货币替代",中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孟兆娟 《前沿》2006,(2):55-58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本文探讨了货币替代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并提出了反货币替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货币替代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货币替代现象的逐渐凸现,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了对其理论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派别和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对研究我国货币替代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我国实体方面的因素导致货币替代产生、并长期存在,而利率、人民币汇率等预期因素及制度因素的现状又决定了现阶段货币替代规模不显著。但是今后这些因素的发展将很有可能引起更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升值预期下我国货币反替代状况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这就是"货币反替代"现象。货币反替代会改变居民货币资产的结构,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行为,冲击国家外汇储备,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就必须运用各种制度和政策资源抑制货币反替代。  相似文献   

5.
无论超主权货币雏形还是区域货币一体化。还是一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都是向真正国际货币过渡的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波  刘亦文 《求索》2010,(11):35-37
货币替代导致了汇率市场难以稳定、货币政策效力不佳、影响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基于Griton(1981)和LeeR·Thomas模型对中国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替代美元呈显著的正相关,人民币每升值一单位,将对人民币替代美元贡献1.7147个单位。根据Granger因果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是人民币替代美元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仅为20%,而人民币替代美元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不能简单地从直观意义上认为,人民币替代美元弹性系数越高,则人民币升值越快,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待进一步考证,但是必有深层的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单个国家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有限,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但区域货币合作又进而会影响一国的国际储备需求。本文在Clark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的基础上,以欧元区国家为例,对区域货币合作对国际储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加入欧洲货币联盟会减少该国的国际储备需求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行业轮动的原因,并从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两个角度探讨了行业轮动的规律,认为在经济扩张期,可以超配有色、能源、化工板块;在紧缩时期,可以超配食品饮料、医药板块。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所有的行业轮动现象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规律,从长期来看,行业的兴衰、替代是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天玺 《创造》2009,(8):8-11
金融危机将推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改革,将形成新的国际金融大格局。金本位制作为货币体系稳定性的保证是不可替代的。在世界货币的大花园中,百花齐放总是比一花独放更好看,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金本位制的真正力量不在于黄金储备的多少,而在于一个政府对于本国经济稳定和货币安全的坚强承诺。在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正在把人民币打造成最坚挺、最稳定的货币,这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应当象设立安全理事会一样设立金融理事会,作为全球金融货币最高决策和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增强,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控制。本文在对内生货币理论做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表现,并用传统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数字货币为媒介和手段的犯罪案件频发且涉案金额巨大。尽管各国执法机构不断颁发各种法律法规对此进行防范,但由于数字货币相较于传统货币具有特有的易用性、匿名性等多种特性,使其极难被发现,即使发现也难以收缴控制。文章从数字货币的概念入手,阐明了其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关系;以多种数字货币为实例,分析了其不同于传统货币的独有特性;并以此为基础,从警务实战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警察在侦查案件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禹芳琴 《求索》2007,(5):145-147
货币伦理要研究和解决的是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货币伦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货币伦理思想:货币改变人际伦理关系的内在维度;货币成为“道德秩序的辅币”;人的价值和货币价值通约具有不公平性。这些思想也构成了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朱小梅 《理论月刊》2006,(8):137-139
拉美国家美元化作为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前瞻性地分析了拉美国家美元化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拉美国家美元化将促进国际汇率制度朝着固定汇率制度的方向改革;拉美国家美元化在近期会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世界单一货币的诞生;拉美国家美元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赵健 《理论月刊》2012,(4):130-133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和金融创新推进,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变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根据操作变量的选择依据,文章针对其中的可控性,从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实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以及货币乘数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操作变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学术界争议较大的虚拟货币界定问题,从演绎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新的虚拟货币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虚拟货币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相关易混概念的关系问题。虚拟货币本质在于无形与模拟,具有非法定性、非实物性、非真实性与弱流动性四大特征。它不属于货币范畴,而且从逻辑上来看,与电子货币之间没有交集,但在概念外延的判定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是存在一个谱系式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7.
货币哲学的探讨是近年来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为哲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对近期的货币哲学研究进行评述总结很有必要。从观念史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货币哲学、货币与其他经济范畴的关系、货币与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货币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的国际化,堪称一国综合国力金融折射的表象,更是综合国力体系化运用的结果。从货币发展史上看,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往往伴随货币被操控的高风险,而成功的货币国际化,又总是通过市场机制的先行到位,有效地实现了风险控制。中国入世10年,经济、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  相似文献   

19.
钟超 《理论月刊》2003,(4):53-54
从凯恩斯的"管理通货论"到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货币控制的效果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就是引起经济萧条;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业与网络业的飞速发展为货币创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无论货币处于何种运行模式中,制度框架的构筑与信用权威的建立都是保障货币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货币影响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无疑为客观经验事实。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方面分析,货币具有一定的价值维度,与价值观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从货币的功能方面分析,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会对价值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产生影响。随着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不断强化,甚至异化为生产目的时,经济与伦理的内在联系就必然演化为货币对人的价值观的全面渗透和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