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转移的外部性问题内在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揭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如何激励正外部性的转移与避免负外部性的转移。转移外部性问题内在化要采取道德规范、社会约束等非公共解决方法和征税、补贴等公共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一航  周紫阳 《学理论》2013,(12):19-20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生、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低就业、教育均衡、房价高、看病难、交通堵塞、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等,已然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平时关注的焦点。城市进程中民生问题呈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民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农民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又给农民的流动与就业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从长远讲,城市化能够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城市化也能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但也必须克服城乡间体制、制度性壁垒和政策缺陷,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制度,解决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也迅速向二、三产业部门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很复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劳动力不平等就业依然存在,如何逐步破解和消除,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才能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城乡人口流动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客观现象,也是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现代经济的必经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促进这一群体公平、稳定就业,各国政府都相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研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农民工流动就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4)
城中村,是指出现在城市中的农村村落,因此也被人们称作"都市里的村庄"。它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出现,并且成为日渐严峻的一个社会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围绕城中村这一关键词,对其含义、特征、成因、类型及改造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娟 《学理论》2010,(23):71-72,250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十分巨大,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拓宽农业内部就业空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3)
我国城市化是由国家政策主导并推动,依靠经济拉动力迅猛发展起来的。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中国城市和农村同源而生的两大问题。城市化发展前期导致的社会问题,是继续推进城市化发展的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  相似文献   

10.
张遂 《理论探索》2003,(6):53-5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应当与“二元结构”的体制改革、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住房商品化时代,在这一时代氛围下,似乎遮蔽了住房消费的本质:即住房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对人们生存保障的意义。事实上,对于住房这一具有保障性的准公共产品,并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资源配置和有效供给,当市场不能满足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时,政府有责任建立和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应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步入新世纪后,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这不仅因为其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面临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即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国内 9亿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中国就业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入世后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又是基础薄弱的中国农业以及收入水平低下的中国农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事关大局 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在中国农业受人多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导和政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静 《理论导刊》2005,(6):57-59
在21世纪的今天,农村城市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造成我国城市化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工业化滞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等之外,目前政府主导的“块块矛盾”和“条条分割”也为其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解决的出路在于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间的户籍制度藩篱在不断融化之中,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并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但给农村留下了许多人口问题.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理论界仍把农民变为市民当主流、但单纯开放城市户口的政策导向带来的问题在不断积累,普通居民对城市户口的态度已经改变.因此,新阶段的户籍制度改革应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加大“三农问题”解决力度的基础上,谨慎推出每一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导致了人口的大量迁移,而人口的大量迁移首先引起的就是对房地产的庞大需求。促进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的措施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化;保持合理的房地产投资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文化生态建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展开,新文化生态的建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努力建构以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为导向,以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和新的社会关系的新文化生态,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发展机制,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含义充分发掘出来,拓展更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伴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农村文化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需要农村文化的振兴,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本文关于农村文化困境的出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分为"激活原动力,给农村文化打一剂强心针"和"加强外推力,给农村文化装一个助推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多方面探讨了实现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汪兆旗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剩余"形式1.累积性剩余。我国人口增长机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厂的盲目增长行列之中。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政策,切断了人口变动与家庭经济状况变化之间的因果反馈联系。导致生育成本计算...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来吸纳就业人口的。长株潭城市群尚存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等不利于发挥城市化吸纳就业的问题。长株潭城市群化解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采取新型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