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的事实特征与刑法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有组织犯罪预防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一时期,有组织犯罪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其态势已经构成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基层政权的重大威胁,成为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隐忧。因而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对于遏制这类犯罪的蔓延和对社会肌体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应综合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乃至法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兼顾学理与实践,以期提出积极、有效、符合实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论刑法中的组织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一词在刑法分则的多个条文中出现,但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影响该罪的构成要件.本文从组织的含义、在刑法中的共性和特性加以阐述,认为组织有领导、指挥、策划、招募、安排、控制等多层含义;组织行为是多人参与的、有目的的、积极的犯罪行为;但在具体的犯罪中刑法对组织行为的参与人的要求不同、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涉黑组织犯罪主要盘踞和危害城市涉黑组织犯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态,与贩毒、恐怖主义活动一并,被联合国大会宣布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在我国,纵观各犯罪态势,涉黑组织犯罪可以说是其中发展最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秩序破坏最大的一种恶性犯罪。这种犯罪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就一直处于持续高峰期。虽然经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概念二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组织犯罪的理论研究从其一发端便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尴尬──概念确立的艰难。本文通过对当前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清理,凸现了其现时的理论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突破路径,即有组织犯罪概念应从刑法学和犯罪学两个层面上予以二元解说。文章还进一步对二元论的立论基础、理论功能和基本内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的理论研究从其一发端便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尴尬———概念的艰难。直到目前为止 ,我们还始终看不到一个有关“有组织犯罪”的统一的、能为世界普遍接受的概念。当然 ,过份注重概念容易陷入文字游戏和文牍主义的怪圈 ,但不可否认 ,概念作为研究的理论起点和逻辑底线 ,又是极为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清理 ,揭示其现下的理论困境 ,并提出可能的突破路径 ,以期推动有组织犯罪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犯罪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司法领域所使用的"网络"(networks)一词通常是指犯罪组织。一个犯罪网络首先也是一个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自美国"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媒体逐渐认识到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等有组织犯罪进行犯罪网络分析、研究,通过解构犯罪组织,发现犯罪成员体系、结构特征与行动目标,从而对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打击。我国应充分认识社会网络分析在现代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全面了解国外有关理论与应用发展,积极采取政府资助项目研发与直接设立研究机构等多种手段,促进犯罪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变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犯罪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构成状况、犯罪类型和犯罪目的、活动地域、组织状况、成员状况、侵害状况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和发展趋势表明,防治香港有组织犯罪必须紧跟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从加强社会的控制机制入手,采取社会的、立法的、司法的以及国际合作的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phenomenon of organized crime and why it appears to be a uniquely American problem.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en cultural and/or socio-political variables,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American organized crime is uniquely related to its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that the inability of British society (inclusive of the media, researchers, and police officials) to officially recognize organized crime may be a result of “perceptual impairment” as opposed to its non-existence.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study of the organizaion of crime deserves increased emphasis among criminologists,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phenomenon of organized crime.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政法学刊》2010,27(5):87-92
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有组织犯罪侦查工作也基本上能适应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案数量、社会破坏性的迅速增加,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对我国的影响和渗透逐步扩大,现有的侦查主体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应分析西方主要国家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我国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an age of accelerating wealth at the very top and accelerating risks at the bottom, there is a clear disjunction between the flow of social benefits and social damag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actors and their share of these respective benefits and damages. Yet, the specific processes that generate the dualization of tracks of accumulation of rewards or accumulation of risks and precarity are still up for debate. In tackling this dual process in a way that is attuned to the critical contribution of contemporary forms of the law to this uneven accumulation of wealth and of risks, this paper focuses on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where individuals can cumulatively contribute to risks, but avoid individual culpability—and how relations of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provide extensive opportunities for risk arbitrage. Risk arbitrage is correspondingly a process where actors, whether it be individuals or larger organizations, can produce social risk, appropriate benefit from these risks, and disproportionately avoi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risks so as to benefit from the overall “cycle of reward and risk”—even if society as a whole is worse off. The paper identifies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as fundamentally undergirded by mismatches between existing configurations of law and the existing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es of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goods and risks. This paper proceeds to show how gaps in the law enable the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principle—that given a level of risk production,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actors involved and the greater complexity between causes and the risk’s impacts, the less overall culpability that tends to be assigned. It then shows how the organized ir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enables relationships of risk arbitrage that intensify contemporary risk and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特征的构成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我国有组织犯罪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有组织犯罪重新泛滥所处时代的独特性,使得我国有组织犯罪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烙印,其每一个特征的内部结构都不是单一的,存在着复杂的构成形态。了解和认识有组织犯罪主体、结构、手段、观念、活动领域特征以及空间地域特征等方面的构成形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揭示其运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有组织犯罪的研究是当今学界的热门话题。探讨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尚需完善 ,刑法总则应当明确规定有组织犯罪的总体概念、外延及其类型 ,增设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法条 ,行刑制度中应增设对有组织犯罪首要分子判处1 0年有期徒刑以上的 ,不得适用假释的规定 ,刑法分则应提高有组织犯罪的法定刑 ,增设对有组织犯罪财产刑的适用并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 ,增加对参加有组织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重处罚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