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丽  郭田田 《人民检察》2023,(14):65-69
仁恕司法是儒家所推崇的仁恕之道在司法场域中的运用,是中华法系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质,彰显了中国人积淀千年的司法经验与智慧。仁恕司法以“德治”主张及“以民为本”思想为基础,通过诸如恤弱、宥过、矜疑、求生求免、悯囚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司法原则与举措,把钦恤与哀矜精神全面融入司法环节。仁恕司法,并非曲法施仁、姑息宽纵,而是以中正用刑为准则,良吏司法为条件,无冤无怨与树德安民为目标,以期国法、天理、人情相契合,力图在根本上树立司法的权威与公信。仁恕司法传统之中所蕴含的“爱民”“为民”之理念,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可以穿越古今,照进现实,为当下之司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南宋的《折狱龟鉴》完整的收录了郑克的法律思想,包含大量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案件等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科学价值,在实际办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考察这些思想,汲取其精华为现代司法审判提供借鉴,实现古为今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明与矜谨,是贯穿于历代案例集《折狱龟鉴》中的核心审断理念。夫严明者,谨持法理,深察人情也;夫矜谨者,哀矜折狱,审谨尽心也。凡折狱理刑,古之用法者秉承“主于严明,佐以矜谨”的司法准则,力求罪与刑相应,法与情两平,哀矜与审谨相辅承,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慎刑观的基本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儒家的中道、仁道与恕道。严明与矜谨的理念是中国古代司法审断经验与司法智慧的传承与凝聚,予历代折狱之官参考模范,亦给后世司法者以镜鉴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由南宋郑克根据《疑狱集》修改补充编撰而成的著作《折狱龟鉴》,通过该书辑录的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北宋的历代有关平反冤滥、抉擿奸慝的案例,总结前人在案件的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等方面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从而具体阐述历代司法判官们如何进行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如何辨析并利用证据、如何通过考察其言辞面色来核定当事人的证词、如何平衡情理与法理的冲突等等。详言之,可分为宏观——即置身于时代背景和价值取向来看《折狱龟鉴》中的司法方法,微观——即借助具象的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和法律发现等司法方法,通过论证模式研究判官们怎样依据证据和考察情理。当代中国应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批判继承其中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方法原则,促进司法改革的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对两汉时代的经义折狱,学界的诸种论点都只关注同一个问题,即在经义折狱案件中经常出现的“原心定罪”及与之相关的公羊学说究竟是一种主观主义刑法理论还是一种客观主义刑法理论.事实上,在汉朝意识形态儒学化,且律令断罪又是汉代法律运行之基本模式的情况下,经义折狱的核心命题实为儒家经典与律令的关系,而所谓的主观说或客观说都只谈到了该命题的某个侧面.在两汉时代,经过董仲舒等儒生与朝廷权力的互动,在儒家经典与律令之间最终形成了以经补律、以经饰律、以经注律、以经破律等各种关系,王霸道并用的汉家法度也由此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尚中"、"中庸"的思想,应合了今天司法独立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法官的内心独立。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法文化当中的"内心独立"观念又与当前中国法学语境中所言说的"内心独立"是有差别的,因为当前中国法学的司法独立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法文化与西方法学语境当中的"内心独立"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今天司法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梁凤荣 《河北法学》2011,29(10):73-80
《尚书.吕刑》作为一篇言刑专文,其所蕴涵的司法理念,初步完成了从"神判"向"人判"的历史性跨越。《吕刑》篇所体现的两造具备、察辞于差、简孚有众、惟察惟法等诉讼制度,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不失为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程序保障,而其中关于哀敬折狱、惟良折狱、戒不勤、绝五过之疵等要求,更是司法者能够"中正"司法的必备素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明确一个要求、瞄准两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做好三件大事、落实十项要求”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对人民法院的职能任务和司法工作规律作出了新的全面概括,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实践上实现了人民法院工作的与时俱进。为进一步了解人民法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具体工作部署,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一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  相似文献   

9.
姚建龙 《法学杂志》2007,28(6):64-66
中国现行少年司法制度的"小刑事司法"结构设计,不允许少年法官的过渡"社会工作者化",但是少年法官吸收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公民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基于"教育、感化、挽救"罪错少年的需要,少年法官从事"非审判事务"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一面.不过,中国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整合的方向应当是建立以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为主体的少年观护体系,由专业性的社会工作者和完善的志愿者队伍,分担少年法官的非审判事务,为少年司法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价值诉求提供专业性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是以江南折租造布为例,来论证唐代的江南(南朝)化说的。根据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上疏以及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唐代江淮地区仍在实行以前南朝的折租纳布制度。开元二十五年之前,该区上供的租米通常是用租布(可能也包括钱)在东都附近籴纳来的。但随着江淮地区上供地位的提高及边境和籴事业的开展,中央政府也出现了直接受纳租布的迹象。唐玄宗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官府的和籴规模、区域事业不断扩大,中央对充任货币职能的布帛需求量也在加大。开元二十五年,政府在京辅一带广行和籴,最终以法令的形式确认了江南的折租造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一书中,尽管斯托纳追溯了美国司法审查的普通法渊源,但是他并未能揭示出普通法与美国司法审查之间的内在理论联系;根据哈耶克的理论.认为两者间的理论关系在于它们对正当行为规则的遵循,进而对司法审查的普通法分析所可能面临的批评进行了申辩.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经济》2009,(13):3-8
《国家赔偿法》是我国一部重要的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实施十四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缺陷和问题。今年6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再次审议了该法的修订草案,虽然尚未获得通过,但还是引起了公众尤其是法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刊为加深读者对该法及其修订草案的认识,特综合编发下面这组相关内容的稿件,通过对该法实施前后情况的回顾和对修订完善后的展望,以期“抛砖引玉”,见仁见智。欢迎有识之士结合司法实践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就当事人的疑难诉求来稿来函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和衷共济,消解矛盾。推进国家法制进程,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遇到理念与实践的冲突和协调、融合的问题,这在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学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尤其突出和明显。一般而言,理念代表着某种思维的方式、角度和深度,实践则是理念在现实中不断被证明或者修正的过程。具体到刑事司法研究,人们对于理念的理解相对于刑事法的价值论、目的论及其选择而言等,多为刑法理论研究者所关注;而实践则是司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理念的接受、应用以及对具体法律的实施和实现活动。当然,刑事法的理念与实践之间还有若干条纽带,就是某些具体的刑法制度和工作机制。对于这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  相似文献   

14.
豫律 《中国律师》2013,(12):43-43
2013年10月24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司法厅共同召开了《关于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共同促进司法公正的若干意见》(以下为《意见》)新闻发布会,该《意见》是河南省首次就法官和律师的关系作出规范。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中,一些诉讼争议或称疑案不易获得普遍接受的结论.从法律与文学思路出发,利用故事文学,也许可以获得启发.<威尼斯商人>作为文学经典,是故事文学利用的极佳样本.故事文学利用,可以削弱甚至消除司法中的一些争论,从某种角度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司法是“卡迪司法”,台湾的张伟仁教授认为韦伯关于“卡迪司法”的命题并无确据,中国传统司法不属于“卡迪司法”的类型。本文认为“卡迪司法”的命题成立,中国传统司法基本上属于“卡迪司法”。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司法制度与观念,涉及如何把握法律的中西古今之维问题,也涉及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方向问题。当代中国法治应划分为三个维度,民生、民权和民心,它们分别与经济系统、政治领域和中国文化相对应,前两者是古今问题,重在现代的制度建构;后者主要是中西问题,重在复兴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市场经济、民主宪政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将是中国法治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孙万怀  何瑞锋 《犯罪研究》2010,(3):98-102,107
《刑事司法与前沿理论》是一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著作。讨论的问题多为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关于刑法褒义价值取向和贬义价值取向的观点的提出,有助于刑法基础概念的廓清。将人权化与“人性司法”理念的结合,体现了一种政策的核心要求。在具体的司法过程中,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以及物质补偿的评价,应当结合法的价值和社会效果综合分析。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刑事解释必须坚持合法性与法律适应性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为规范法院、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程序,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促进司法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办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便于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与适用,现对《意见》的制定背景与经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20.
《修正后的《国家赔偿法》,在归责原则、赔偿程序等方面改进颇多,但在民行司法赔偿方面的规范却不够细致,如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过窄、没有将民行错判纳入司法赔偿范围等。随着我国赔偿案件量的增多和非刑赔偿案件的比重增大,其弊端日渐显露。本文中从《国家赔偿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关系及衔接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弥补《国家赔偿法》在非刑事司法赔偿的漏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