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这五章根据未成年人犯罪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规律及其主客观作用,规定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体系,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总的反映在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中,更突出反映在预防犯罪的教育与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这二章中。一、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与前提本法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各国未成年人犯罪普遍增加、日趋严重的发展态势,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对未成年人犯罪单纯采取严厉的打击和惩罚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工作,使未成年人犯罪能够预防在先。然而,现实社会如何有效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早期预防工作,确是世界各国倍感棘手的一大难题。我国《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法》)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用国家法律的形式提出了对未成年人开展预防犯罪教育的重大举措,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具体运作要求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未成年人开展犯罪预防教…  相似文献   

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模式是综合治理。这一模式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全社会的统一行动,是一种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犯罪预防模式,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预防犯罪的态度,是适合于中国国情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基本规律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过程中,这一模式将发挥重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大法──《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也是继《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国制定的第二部关于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该法的制定,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制化的又一重要体现。全法共8章57条,体现我国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我国全面建设文明国家、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和表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体现了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坚持教育、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青少年法制建设中又一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健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积极主动、效果最好的犯罪对策,向来是我国保护青少年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也是《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所确认的重要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通过,是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走上法制化轨道的里程碑与标志,必将推动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深入发展。新通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惩罚性和严厉性是刑罚基本的天然属性。正是这种属性,在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上造成了威慑和恐怖的效应,而达成人们远罪避害的心理和行为定向,”[1]使潜在的犯罪人打消犯罪意图,并预防犯罪的发生。但是,犯罪行为的存在表明刑罚并非“威力无穷”,而且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其效力也是不一样的。本文研究的是就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刑罚威慑的实际作用如何?造成刑罚威慑作用有限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刑罚的威慑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刑罚威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预防作用。刑罚预防,是指通过国家司法机关揭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在中学开设法律课程,对中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普法教育,从而达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相信通过向中学推广法律专职教师,不仅能够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促进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化,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居高不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颇有意义的探索,并形成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经验和科学的对策措施。对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无疑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母亲素质与未成年人犯罪源头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一个动态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近百年来,在探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虽然学说林立、观点纷呈,但大多忽略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中“母亲素质”这个因素。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母子之间往往共同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形成一方施教与一方受教的社会化过程,其中母亲素质的高低,作用举足轻重。母亲不良言行的引导会直接影响孩子不良行为产生乃至出现犯罪行为的苗头。深入探讨母亲素质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系,强化未成年人犯罪源头预防,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缺陷,希冀立法机关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两大支柱,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在案件绝对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中存在未成年人的案件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预控,尤其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尽到应尽的职责,方能取得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老年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中,未成年入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和保护工作。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党和国家又十分重视对老年人的关心,照顾和爱护工作。两者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都很大,地位都很重要,形成两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如何建立起被社会认可的、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纽带的教育、感化,挽救体系和长效机制,形成牢不可破的隔代亲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治理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本文提出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15.
试论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目前还处于局部的试行之中。这一制度对预防犯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要探索和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应占有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预防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要从源头抓起,这个源头就是包括监护制度在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本文结合案例,对完善、监护制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设想,力图勾画出未来监护制度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事业组织,它能结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青春期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形成。这显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充分肯定中小学校在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应尽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中小学校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预防其犯罪的重要义务。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笔者在此借助凤阳县检察院近两年来提请批捕的未成年案件,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谈下自己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构成的日益复杂化、犯罪性质的日益暴力化、犯罪手段的日益成人化,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有报道指出,美国是世界上发生少年犯罪案件最多的国家,“每年有200万以上不到18岁的少年因犯罪而被捕”。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实施6年了。在贯彻实施该法过程中,牡丹江市东安区检察院被市院指定为受理四个城区全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基层检察院。这对我们更好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本着“严格认真贯彻、灵活运用职能、探索预防新路、努力减少犯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