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圆梦大草原     
醇香的奶茶飘溢着草原的芬芳,幸福的微笑写满了鄂温克族老牧民那仁哈吉德饱经风霜的面庞。回首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这位七旬老人把万千感慨化成了一句肺腑之言:是共产党,是新中国,是改革开放,圆了我们牧民祖祖辈辈的梦想。1929年,那仁哈吉德生在鄂温克草原深处的嘎鲁吐嘎查,这片草原是他永远的家。大自然赐予这里丰美的水草,然而,在旧社会,牧民们住着低矮的蒙古包,过着贫穷的游牧生活。“勒勒车”(牛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牧民们常年吃着稷子米、黑面汤,没有大米白面,更没有蔬菜。草原上没有一家医院,牧民们生了病。只…  相似文献   

2.
在草原明珠呼伦贝尔市南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镇,这就是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这个镇下辖四个嘎查,总面积14万亩,有90户牧民,502口人,是由鄂温克、达斡尔、蒙、汉等多民族组成的牧业嘎查。这个嘎查是1995年由原来的6个生产队合并成的。当时嘎查共有1340头只牲畜,人均年收入只有1200元,嘎查所有固定资产就是两间空房子和80亩撂荒地。 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嘎查,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  相似文献   

3.
我们蒙古族有一句谚语,译成汉语就是男子汉的心胸能够装进一匹备上鞍子的马,也就是说,这个人胸怀宽广。廷·巴特尔就是这样的人,他以宽广的胸怀默默地为草原和草原上的人民奉献了青春、智慧和汗水,赢得了广大牧民的赞誉。 廷·巴特尔对嘎查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自从他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快10年了,嘎查报销的正常接待费和油料费一直是零的记录。记得1998年嘎查账目公开时,全嘎查报销一年的发票,只有一笔仅58元的面包、饼干和茶叶的钱,那是嘎查牧民开大会开得晚了,牧民们共同吃饭的全部费用。10多年没有报销正常的接待费和油料费,不是因为嘎查没有来过领导、没有事情出过车,而是廷·巴特尔自己把这些费用全都包下了。对很多交通便利的地方来说,出车是件容易的事儿,可对于我们居住在浑善达克沙地的牧民来说,出车就相当难,特别是风天、雨天。可廷·巴特尔无论何  相似文献   

4.
黎明嘎查是阿左旗奔小康路上迅猛跃进的嘎查,这个嘎查牧、农、工、运“四业”同步发展,240户牧民、1200多人的嘎查拥有公积金70多万元,牧民人均收入1200元;拥有牲畜18000头(只),汽车40辆,手扶和小四轮拖拉机140多辆,摩托车100余辆,平均每6户牧民拥有一辆汽车,每17户牧民拥有一台手扶拖拉机;每2.4户牧民拥有一辆摩托车,已经成为全旗闻名的富裕嘎查。 但谁能想到,这个位于贺兰山北端、有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嘎查,在承包经营之前却是一个“守着‘聚宝盆’要饭吃”的纯牧业穷嘎查──当时人均收入只有140元! 1983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牧民们在嘎…  相似文献   

5.
“双增双提”发展战略是自治区为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它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我区多年来畜牧业如何发展的困惑,对以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经济基础薄弱、草场退化严重的地区在具体实施中如何尽快冲破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进而实现“双增双提”的历史性跨跃呢?镶黄旗伊很乌素嘎查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伊很乌素嘎查是全旗出了名的贫困嘎查。前些年,该嘎查牧民在摆脱贫穷强烈愿望的驱使下,盲目增加牲畜头数,最高年份每亩可利用草场的载畜量竟达到23个羊单位。这种粗放型超载放牧,致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荒漠化草原扩大到总面积的90%,辛苦一年,保持原有的生活状况已是很难得了,伊很乌素嘎查的牧民们被逼进了死胡同。 全旗类似伊很乌素这种情况的嘎查就有十几个,救助式扶贫只能救济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贫困落后的面貌。为救活一个,唤起一片,旗委、政府对伊很乌素面临的困境十分重视,1996年专门指定旗财政局作为该嘎查的定点包扶单位。旗财政局在接受扶贫任务后,对该嘎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在重点了解牧民生活情况和普遍心态的基础上,与他们一道就寻求发展出路展开了认真的定位学习讨论。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6.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这是乌拉山里的一个小山村,57户人家,44户蒙族,13户汉族,有192人。走近村头,只见山花烂漫、牛羊遍野,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看就是一个日子富裕的好村子。 然而过去的乌日图高勒嘎查,却是十年九旱,靠天养畜,场房破烂,牧民生活艰难。这几年,牧民走上了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嘎查党支部引导群众把消费资金向生产建设转移,牧民们把买摩托车、家用电器的钱拿出来打井上电,在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3年投资12.4万元,人均220元,新打机电井5眼,扩大水浇饲料地300多亩,使饲料地达到了15…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托里嘎查地处克旗西部的贡格尔草原上。近年来,托里嘎查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坚持以达小康总揽全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牧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畜牧业和脱贫致富做文章,因地制宜,走科学养畜、建设养畜的路子,使当地的畜牧业生产不断向“优质、高效”迈进。一、实施“五个一工程”,发展现代畜牧业。1995年哈斯特木尔当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团结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从加强基础建设入手,加大实施“五个一工程”力度,改变祖辈流传下来的粗放型经营…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10)
<正>孟格图嘎查地处大漠腹地,全嘎查120户牧民分散在方圆几百公里的戈壁大漠上。由于常年干旱,这里成为额济纳旗远近闻名的贫困嘎查。1997年,乌云苏依拉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上任不久,阿拉善盟开始实施"转移发展战略",孟格图嘎查成为搬迁转移嘎查之一,可多数牧民都不愿离开世代生活的草原到城里生活。乌云苏依拉就带领嘎查干部深入牧户,一户户讲政策、说道理,仅用两年时间,孟克图嘎查在全旗率先完成了搬迁转移、退牧还草工作。  相似文献   

9.
实施"村村通电"工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然而,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现仍有356个无电嘎查(村)、10.45万农牧户、约4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没电的农牧民日子怎么过?记者走访了锡林郭勒盟一些无电嘎查(村),聆听了农牧民的诉求和企盼。距正镶黄旗新宝拉格镇30多公里的银图嘎查,有13个浩特、58户、200多牧民。41岁的嘎查长青格勒在去年秋天找到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10)
正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有位远近闻名的"80后"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他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阿其图呼门"(汉语意为亲人、恩人),他带领牧民共同创业,成为牧民致富的领路人。大学毕业后,米吉格道尔吉回到家乡,他有头脑肯干事,被牧民推举为嘎查达。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带领草原上的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当时,芒来嘎查贫困落后,牧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由于草场界限不清,牧民间的纠  相似文献   

11.
嘎查的骄傲     
在我们嘎查,提起廷·巴特尔书记,每个牧民都会向您讲述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廷·巴特尔是我们嘎查的骄傲、牧民的主心骨。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我们嘎查党支部书记,已连任四届嘎查长的他面临着严峻的现状:自从草畜承包后,虽然部分牧民走上了富裕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牧户,由于粗放经营,不会精打细算,没几年就坐吃山空了,草场超载放牧,沙化严重,有的地方草短得连老鼠肚皮都遮不住。廷·巴特尔和班子成员商量,必须下大力整顿  相似文献   

12.
廷·巴特尔是原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廷懋将军的儿子。19岁时作为一名知青自愿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至今已在草原上渡过了二十八个春秋。多年来,他没有利用父亲的将星去光彩自己,而廷·巴特尔是扎根草原,甘心为改变牧区落后的面貌奋斗,情愿为改善牧民贫穷的生活努力。他现在的“官职”虽然只是个嘎查书记,生活上也不算富裕,但他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的言行中闪烁着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正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8)
正18年来,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尔嘎勒赛汉镇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剑英带领嘎查转产牧民从零开始,逐步实现整体脱贫致富,人均收入由搬迁初期不足300元发展到目前的12850元,集体积累及固定资产从零变为1500万元。1995年,李剑英同77户移民毅然搬离了地处腾格里沙漠腹地、环境恶劣的布来厢嘎查。走进草原怀抱的孪井滩,没有房屋,没有水电。李剑  相似文献   

14.
“我的四个心愿已实现.但牧民群众还需要我.还需要我留下来为他们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还有好多事要做。我不能离开。”望着草原上一处处牧民们倒塌了的房屋.叶青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肋骨骨折,肺部淤血。身遭重伤。结古镇甘达村党支部书记叶青却依旧心系牧民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为救灾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0,(1):22-23
<正>在海拉尔河南岸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陈巴尔虎旗完工镇白音布日德嘎查。1983年,牲畜作价归户时,嘎查有牲畜9045头(只),由于经营不善,加之遭遇白灾,到1985年,嘎查牲畜下滑到4870头(只)。形势严峻,不进则退。嘎查干部、牧民睡不着,吃不香,连日开会讨论,越议越明,一致认为:求发展,关键在带头人。  相似文献   

16.
怎样表达对党的忠诚?如何为人民服务?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党员们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让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 北疆新牧民 回报党恩情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讯为银装素裹的巴尔虎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大早,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白音查干嘎查的牧民苏亚拉图骑着摩托车,赶着30只膘肥体壮的基础母羊浩浩荡荡地来到嘎查活动室.他对嘎查党支部书记说:"我要把这30只基础母羊捐给嘎查,帮助嘎查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7.
1999年5月的一天,东乌珠穆沁旗党委领导接待了一位中年牧民,中年牧民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裹恭恭敬敬地递到领导手中,说:“请组织把我这小小的礼物转交给党中央、国务院。”旗委领导欣然接受他的要求,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谢谢!我们一定尽快转交上级组织,请放心。”……他就是霍日其格嘎查党支部书记———37岁的牧民恩合。依靠科技走上富裕道路恩合的父亲是一位老党员,前些年去世,母亲患有顽固性风湿病;生活的艰辛使他初中未毕业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关照二位老人,又关心弟弟妹妹上学。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草原时,早年…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党支部的巴力吉是牧民们信赖的好书记。在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开展之前,他就脚踏实地地为牧民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经过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之后,他代表民意、为民谋利的劲头更足、气魄更大了。乌兰敖都有沙子多高水多高的说法,沙地浅表水分布较广,但水质不好,水色暗红,有一股铁锈味,头一天的水放到第二天便会沉淀半碗泥。全嘎查只有一眼大口井供人畜饮水,天旱时井水水位下降,井沿旁的挑水牧民便排起了长龙。沙窝里风沙大,牲畜粪便常常随风刮入井内。为了解决全…  相似文献   

19.
阳春3月,记者来到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探寻被牧民们形象地称赞为“格桑花”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相似文献   

20.
“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随着牧民定居计划的深入推进,广袤草原上的牧民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与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