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丁美洲儿童文学,在人类百花争妍的艺苑中,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早在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一些从西班牙来的传教士和欧洲人后裔,就把当时欧洲流行的神话和寓言陆续传播到了拉丁美洲。到十八世纪后半叶,拉丁美洲开始出现了《耶稣的使命》等儿童文学读物,内容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提起沈醉,不知其名的人恐怕不多。这不仅仅在于他是国民党起义将领(海内外有些文章曾冠以“战犯”,这是不确的。他的身份早巳据有关政策改为起义将领了)、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更在于他那具有神秘色彩而又颇令人生畏的经历,在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那样多的书:《我所知道的戴笠》、《保密局内幕》、《我这三十年》、《军统内幕》、《魔窟生涯》、《沈醉杂文集》、《人鬼之间》、  相似文献   

3.
有悔的青春     
元旦前夕,我收到了莲的贺卡。画面上是一茎亭亭的莲花,背景是凭海临风却模糊的她。像往年一样,她没有留下地址。我把自己埋在冬日的夕阳下,任思绪如黄昏一样漫上来……在那所北方校院里,我和莲曾是最靓丽的风景。她飘逸的长发缠绕住多少男生的情思,而阳光下我的碎发又摔乱了多少男生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在但丁故居     
“万物行动之源———上帝,把荣耀渗透于全宇宙,在各地发光,或多或少,因地而异。”这是但丁《神曲·天堂篇》的开头三句。没有想到,这三行诗竟成了我们访问但丁故居的序曲。我们是12月2日到佛罗伦萨的。在赴佛市途中,为消除团员疲劳,有人提议轮流表演节目。那时,我满脑子都是与这城市连在一起的两位最伟大人物的形象,一位是米开朗基罗,一位就是但丁。我在1962年大学学习期间,曾神秘地拜读他的《神曲》三部曲。40年后的今天,其它的诗句都被时光之水冲得一塌糊涂了,惟有《天堂篇》的第一歌《但丁与贝娅特丽丝同登天堂》的开头,却光闪闪醒目如…  相似文献   

5.
阿磊知道我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喜欢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小小的感动。他专门把我的手机号码设置成《最浪漫的事》作为个性铃声,而他的手机拨打我的号码时也总会响起同一首歌的铃声“:我能想起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半年后,我们携手步入围城。像所有的围城故事一样,我们彼此都有了“审美疲劳”。他随手乱扔自己的臭袜子,晚归,忘了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只不过3年多的时间,我们就成了两个同居的陌生人,缺少激情,没有了婚前的那些点点滴滴的浪漫。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打他的手机时,铃声变成了他喜欢的《后来》;其实我也一样,他…  相似文献   

6.
《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先驱二叶亭四迷的代表作,《寒夜》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的作品,不同时代的作品却在题材选择、情节设计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十分耐人寻味。本文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与对比中,分析了他们的共通之处,内海文三和汪文宣展示了一种灰色的人生哲学,阿势和曾树生走的都是一条既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的道路。相似的时代背景,相同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两部作品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内外短波     
孤之旅近日,中国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旅美作家、诗人王性初先生又一部诗集《孤之旅》,在海内外诗坛引起关注。王性初先生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他高中时就开始写诗,念大学时及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和诗歌评论。其诗歌与儿童文学作品曾分别获得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出版过诗集《独木舟》、《月亮的青春期》、《王性初短诗选(中英对照)》,以及散文集《蝶殇》。他旅居美国旧金山后,在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继续发表了许多诗作。除写诗外,他还先后在美国华文报纸及香港和大陆等地数家报纸辟有专栏,曾…  相似文献   

8.
从昨晚到今天上午,我静下心,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你诗集《草木寓言》里的几十首诗。你知道,我是个伪球迷,我看了晚8点和晚11点的两场世界杯足球,之后就坐下来读你的诗。诗集中有十几首诗,我在《诗刊》发稿的时候曾反复读过,可是现在它们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让我一捧起来就放不下,一气读完。  相似文献   

9.
感动 《新青年》2007,(1):24
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会沾上泥土,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道路都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力丈量全国的道路,之后他做了计算,要把全国所有的路都用布覆盖上,需要20万工匠不停地工作50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50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  相似文献   

10.
我在全国各地期刊开设的20多个专栏里,“罗西说法”(原名叫“罗西哲学”)是最长寿的一个。从1995年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在我人生最锦绣的8年里,我结婚生子、飞“红”腾达、与时俱进、花好月圆,更重要的是主持《新青年》的“罗西说法”专栏。当时,我初出茅庐,一文不值。但我永远尊敬的陈大霞编辑,慧眼识小罗,鼓励我开设个人专栏。命相大师每次在路上碰见我,都会大惊小怪地对我的脸赞叹一番,其中有一条是:“你命里有贵人扶!”这是我最信的。确实,在我的人生路上,总有一群我不得不感谢的贵人在关键的时候,出手扶我一把,当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甲午海战,是一个永不休止的话题,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一个遗憾。这是一场应该打赢而未曾打赢的战争,而由此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灾难。从上世纪50年上演话剧《甲午风云》及同名电影《甲午风云》到90年代播映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一些探讨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书籍也不断出版,近来,曾执导过《北洋水师》的冯小宁,又筹拍史诗巨片《1894·甲午大海战》,有望今年暑期上映。冯导执导的《北洋水师》播映后,我曾在报  相似文献   

12.
姜米粒 《新青年》2004,(5):44-45
很多年以前就听说有一个苏联导演拍了一个片子叫《安娜12岁》,安娜是导演的女儿,从安娜出生到她1 2岁,做爸爸的一直在给她拍.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这个片子,我猜想大约像记录片吧?那时家用录像机很少,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影子录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常羡慕安娜,有一个当导演的爸爸.现在的父母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拍《丫丫18岁》什么的.不比艺术性,时间上肯定熬得过安娜.  相似文献   

13.
这一段时间我喜欢听的磁带是朋友买车时随车赠送的,里面有广告,但这里的歌我喜欢,《航行》、《马萨诸塞》、《斯卡布罗集市》什么的。卖车人一定考虑了买车一族人的年龄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买车,但与这些人同龄,所以这盘带子很投我的喜好。我没有发烧音响,老式的录音机。有时候用复读机,听起来更是歪歪扭扭,不论是歌还是录音机都是发烧友嗤之以鼻的,最不能让他们容忍的是用复读机听歌,那简直该死。但我自己喜欢。放一个影碟也不错,电影音乐很亲近,也不看内容,它放它的,我做我的事情。《花样年华》、《走出非洲》、《星光伴我飞》。有一次听收…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泰一”比作《圣经》,也许你很惊讶,你说:《圣经》我知道,而“泰一”是什么?而且.有什么能与《圣经》相提并论呢?让我告诉你,“泰一”是一种药。怎样向你讲述这种药呢?“泰一”药曾治好过许多癌症患者,但你不能说它专治癌症;它使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精神焕发如枯木逢春,但你也不能说它是一般意义上的补品;肾病、肝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服了“泰一”立见奇效,就连小孩子生口疮,含上一口“泰一”,几分钟就好。然而,你能简单地说”泰一”是消炎药吗?我想到《圣经》,它真是一部奇书,它奇就奇在各种类型、各行各业的人都…  相似文献   

15.
流沙 《新青年》2002,(9):39
有一年秋天我和同学骑车去南栖霞山,回来的时候已是夜晚了。骑到镇江附近,我没有看清道路正在施工,结果一头扎进了一个深坑中昏死过去。同学们把我送到医院,等我醒来时,发觉自己的脸上很疼。第一感觉是我可能毁容了。挣扎着说给我一面镜子,同学们不肯给我。当时我的样子实在可怕,我满脸是血,脸上也有伤痕。  相似文献   

16.
赵严 《新青年》2005,(6):13
曾经有过写写家人的念头,可是不久就轻易地放弃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二三四。当我做好准备工作打算开始的时候,不知怎么一下子想起十几年前小学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来。我料想,像《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文章,每个人在那个年龄大概都写过三五篇吧,现在谁还稀罕呢?再说,“我的妈妈,中等身材,一头乌黑的长发,弯眉毛,大眼睛……”,我真怕自己无法从这种经过反复强化已经深深留在头脑中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人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都是一样的”。我就是生在长在这千千万万幸福屋檐中最最平凡、…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在《笔墨祭》中论道:“只有把书法与生命合而为一的人,才会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求转化为笔底的风光”。读后使我联想到我的艺友——杨世勇。身材精瘦的他与那一幅幅翰墨淋漓、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好像是余秋雨这段话的最形象的注脚。杨世勇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湖南湘江之子,血液中自有灵动之气;杨世勇是得天独厚的在当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身边数载、耳濡目染、心摹手追、得到“真传”的娇子。可以说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一起步就得到良好的哺育与搀扶,自然苗正根深。杨世勇还是勤奋好学之辈,他对绘画的酷爱,确实做到了把绘画与生命合而为…  相似文献   

18.
我与路遥     
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又一次站在路遥的墓碑前,看着铭刻在墓碑上他说过的这句话,我依然无法抑制这句的眼泪,扑簌簌地要流出来。我为路遥落泪,自己不知已有多少次了。但我知道为他落泪,是在我听闻他英年早逝的那个日子。而那还不是头一次,因为我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三期看到他的中篇小说《人生》时,就流过泪了。不过这一次为  相似文献   

19.
断小黛 《新青年》2013,(4):44-45
在转身的一刹那,我分明看到一滴眼泪,从墨镜掩盖的眼眶里,悄悄地流下来,就像她拼命想要掩饰的那些悲伤一样……我在电脑上敲了一张合租信息,把它发在了C大论坛上。还没过两秒钟,帖子就被新的八卦挤到了后面。又是关于刘晓璐。我喝了口茶,百无聊赖的点开《惊!校花刘晓璐男友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四十岁富商!》,很出乎意料的,这次居然不是标题党,而真的是有图有真相。  相似文献   

20.
感觉汪曾祺     
温暖的汪曾祺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汪老的文章。非因他是名人,是心里很想很想。从未见过汪老。只听人说,他身高不够七尺,是个很不起眼的老头儿。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不起眼的人,往往有很强的内在力量。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我一个,还有一个刘恒。他在《冬之门》里写了一个复仇故事——最后把土匪头子杀了的,不是大块头的英雄,而是最没能力杀人的一个厨间的委琐的饭夫。《冬之门》让我一夜没睡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