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木咏叹调     
“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一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纯净的台湾童谣在山中纯净地飘荡。在绿色掩映中,那歌声像云霞无形的翅膀,在香林中飞呀飞……三次到阿里山,每次都在这童谣的旋律中,被阿里山神木所震撼。  相似文献   

2.
今年二月份,我随北京市文联由书画家组团的文化交流团赴台湾访问,这是我第二次赴台。令人高兴和向往的是陪同人员邱先生告诉我们,他联系了张大千先生故居,请我们去参观,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南向”政策即是以经贸搭桥,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起新的“睦邻关系”,希望打破其在国际上的孤立,是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向”相对于“西进”而言,“西进”是指由于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商人近年来到大陆投资的趋势。台湾“南向”战略正式始于1994年。从去年底今年初,台湾当局借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启“南向”政策。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金融危机而遭受严重打击,对台湾的经援也表示兴趣,希望借台湾的援助来化解本国的经济危机,有靠近台湾的倾向。这值得我们关注。一、台湾实施的第一次南向政策从1994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作家的情怀──台湾散文散论郭小聪台湾散文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大陆读者来说,恐怕始终是模糊的,这倒不仅是因为我们读的还不够多,不够系统,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台湾社会生活及发展变化的亲身体验,史的线索不可能生动地在脑海里活起来。另外,我们是在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5.
朱小平  陈权 《海内与海外》2006,(6):F0002-F0002,1
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邀请,台湾华侨总会全球代表大陆参访团于2006年6月5日访问大陆,这是大陆,台湾两地侨联一次重要的会晤与交流。6月6日两会在北京华侨大厦举行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论坛洋溢着“同根、同源、同侨,亲情、乡情、友情”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台湾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已给我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将发展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放到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这个三边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分析三个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几点想法。 新的视角及原因 所谓从新的视角看加强我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就是指把我与东南亚国家双边经贸关系放到由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组成的三边格局中来加以考察,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三者之间已呈现一种三边互动的经贸格局。形成上述格局的背景是:  相似文献   

7.
1997年,日本外务省战后第14次公布了一批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的外交档案。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文件主要包括当时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及日本与台湾的关系。这些文件数量颇多且内容浩繁,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尚未与中国建交的情况下,为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而用心良苦和深谋远虑。从而也为我们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世纪英属印度省级行政区划变动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三次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第一次以《孟加拉分割方案》为依托,英属印度将孟加拉分为两个省。第二次以《1935年印度政府组织法》为依托,奥里萨、比哈尔、信德单独建省,亚丁和缅甸脱离英属印度,成为英国单独的殖民地。第三次以《蒙巴顿方案》为依托,印度的省级行政区调整为14个,也正是这一方案致使印巴分治。这三次省级行政区划改革是英国殖民者和当地民族主义者博弈的结果,也是我们考察英属印度政治发展的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界对于斯拉夫、欧亚地区包括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在最近三、四十年中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酝酿和开始改革阶段。应该讲当时中国改革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我们对于上述地区的关注和研究,包括对其从六十年代开始的改革教训的关注和研究而积累下来的分析与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改革的成功与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分不开的。第二次研究高潮与苏联解体有关。当然这基本上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其中包含着总结教训的意味。但是苏联的解体反过来对于中国90年代走向市场经济的高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次研究高潮即与新世纪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关。面对欧亚大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我们国家的决策和战略需求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俄罗斯与欧亚问题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更要不断地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8岁. 斯人仙逝,埋骨台湾,但乡情乡恋乡愁依旧.柏杨一生崎岖,经历了5次婚姻,育有二子三女.现年69岁的郭素萍是柏杨的长女,是柏杨与第-任夫人艾绍荷所生.让我们走进郭素萍,听她讲述一个身为人父的柏杨.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美虽宣称继续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同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却又为李登辉访美辩解。 美国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适合美国的政策的。但这并不妨碍同台湾建立我们享有的那种牢固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至今还有三块地方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与祖国大陆隔开了。它们是台湾、香港和澳门。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心愿。1974年,sl岁高龄的毛泽东在书房里遗憾地告诉英国首相希思:中国统一这件事,我恐怕看不到了。他又指着一旁的邓小平说:这是他们的事了。几年后,邓小平说,实现和平统一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总希望早日实现。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要责备我们。1986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丫0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向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为搞“台独”,以武拒统,不断加强台湾军事防线建设,构筑了所谓的“六大军事防线”。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加强军事防线建设,并提出了“决战境外”的新战略,妄图把未来战争的战场推放在台湾本岛之外。且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六大防线”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症结——回顾中美大使级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遏制、孤立和反对的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和深化了双方的敌对关系。美国以武力霸占台湾,陈兵台湾海峡,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在外交上发起“不承认”新中国的运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由于美国的上述反华政策,从 1949年一直到 1970年,中美两国一直处于隔绝的状态。在这期间,中美之间有过三次接触:一次是朝鲜停战谈判;第二次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其后就是 1955年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而台湾问题就是贯彻会谈始终的最尖锐、最不可调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家书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哀婉动情的吟唱,曾令多少游子饮泪思归!家书维系着人间亲情的光芒,是几千年来亲情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历代文人的悉心呵护下,我们保存了简牍、石刻、拓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家书实物。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研究农业的学者,过去从资料上也研究过台湾农业发展,但没有机会到那边去。去年夏天终于获得一个机会,随一个代表团访问台湾。由于是农业考察,在十多天里老是下乡,到过台湾许多几里旮旯的地方,这些地方还是头一回接待大陆的代表团,甚至有许多乡下人是头回见大陆去的人。我们深入基层,会见了许多农会干部,和一些农民进行了交谈。这种感受自然与其它的访问者不尽相同。归来以后,许多朋友和熟人向我询问那边的情形,听了我的介绍都觉得新鲜,在一些朋友的鼓励下,我决定写出这篇随笔,让没有到过台湾的人了解那边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台湾行记     
“为领土完整,为保卫和平,北京城发出了战斗的号令。听全国人民的钢铁誓言,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中学时唱过的歌曲。三十年后,当我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不自觉地脑海中又回响起这首歌的旋律,历史有时像是与人们在开玩笑。在台湾6天,虽然短暂,但心灵时时被撞击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始终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日苓是除美国之外极可能插手台湾问题的另一个国际因素。日苓是台独势力的活动基地,近年来日台关系不断突破非官方限制,双方军事勾结亦日趋紧密。如果未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可能会在日美安保体制的范围内追随美国进行干预,日苓介入台海危机的态度还将取决于美方的态度和战争的性质。对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发展动向和可能反应,我们有必要进行预测性研究,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寒假的时候,我和合唱团的老师同学代表牛栏山一中赴台参加2016华韵之星海峡两岸青少年艺术交流周活动2月14日我们乘坐飞机经过9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到达宝岛台湾,行程一共有6天,第三天我们就要去参加比赛,时间还是非常紧的。由于没有训练场地,只能在车上和酒店里进行训练,虽然训练条件有些艰苦,但是训练过程充满快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一次次的苦练,我们  相似文献   

20.
很久以来,中华的民俗节日无不用热烈隆重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营造着“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欢乐景象。2011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辽宁台湾文化周”在台湾成功举办,正如一束艳丽的节日烟火,闪耀在台北的夜空,以其饱含的蓬勃发展力量、浓郁关东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为台湾人民增添了一份新春的喜悦和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