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于1941年年底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战火引向东南亚后,福建华侨不但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抗日战争,同时还参加了侨居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这种斗争在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等地都有所表现。本文以历史事实论证福建华侨参与东南距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一、菲律宾闽侨的抗日斗争 1、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英勇奋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把侵略中国的战争扩大到东南亚一带,随即侵占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印尼和缅甸等地,日军铁蹄所至,烧杀淫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5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今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正在为和平发展而奋斗,绝不能让那种惨绝人寰的战祸重演。就是在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不少的政治家和广大的日本人民对过去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也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却有一小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先于缅甸受到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此时,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奋起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寄于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当战火蔓延到美丽富饶的缅甸国土以后,中缅两国人民面对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同仇敌忾,互相支持,一致对敌。尤其是中国人民派出优秀的抗日健儿赴缅作战,承受重大的民族牺牲,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在热带亚热带的丛林中克服种种困难,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的50年斗争历史为背景,记述了台湾人民、东北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互相支持,共同抗日的伟大壮举;剖析了日本侵略者以武力为后盾侵吞中国宝岛台湾和东北大好河山,进而达到全面占领中国的卑劣行经;揭示了在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下,台湾人民和东北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舍身救国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论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得到的充分展示、历练和传承;阐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欲想分裂和侵吞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同时,竟然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中国及日本国内大规模从事生化武器的研究,并在侵华战争中进行残酷的细菌战与化学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仍有大量的化学弹药遗留在中国,依然对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总会引起人们的回忆。尤其今年,日本的小泉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情感,悍然第6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历史教科书、南京大屠杀、劳工、慰安妇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向中国人民挑衅。中国人民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可等闲视之。虽然,中国历代都有讨伐倭寇和对日本侵略的自卫战争,但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人民的抗战是自人类文明史以来最悲壮、最惨痛、最坚韧的反抗亡国亡种的战争,中国人付出了最巨大的代价,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据统计二战中同盟国、轴心国共死亡9千多万士兵和平民),损失了五千…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旅居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国内的各界民众一样,曾以旺盛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创办反战报刊、搜集日军情报、发展抵抗组织等爱国抗日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以国共两党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海外策应力量。  相似文献   

8.
“信任”何以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日双方都对以两国民众相互信任程度逐年下降为标志的"信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日本历史教育指导思想上出现的"掩饰侵华性质,推卸战争责任,强调受害意识,拒绝反省认罪"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给日本少数右翼保守势力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严重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侵华战争之害的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将日本民众引向历史认识的误区而对中国产生猜忌,干扰着中日两国民众的沟通、理解与信任。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的一场争夺战,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清政府虽然在战争中宣布中立,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不仅给中国东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破坏,而且也对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江健三郎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是把小说和随笔视为“文学生活中的车之两轮” ,他通过文学中“两轮”的“随笔”之轮对侵略战争进行总清算。即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灭亡中国、征服亚洲 ,战争的性质是侵略战争 ,战争的责任由日本承担。日本必须向中国及亚洲各被害国赎罪、道歉、赔偿 ,才能得到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谅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1.
“Hukbalahap”是他加禄语“Hukbo ng Bayan laban sa Hapon”的缩略语,译为“人民抗日军”(People’s Anti-Japanese Army)。人民抗日军运动(后来人们称之为“HukMovement”)起源于共产党和社会党同盟(Communist and Socialist Union)的领导人在1942年3月建立的抗日抵抗运动。上世纪30年代期间,他们曾经在吕宋岛中部和南部的甘蔗生产省份组织佃农武装起义。他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巩固了地位,从而在战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发生的“七七事变”是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面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七七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壮和胜利,还有深刻的经验和启迪。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世界和平与安全仍然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巩固二战胜利成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以联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舆论宣传阵地。热河事变前后,《盛京时报》违反尊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原则,战前宣扬日本为"自卫"被迫发动战争谎言,战争中渲染关东军与热河人民和谐共处、贬损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形象;战后批评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等,充分暴露了《盛京时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爱国僧人们为了打破日本的欺骗宣传并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援,在东南亚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采取发表演讲和公开信、会晤各界人士、创办刊物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侵略东南亚的野心,向东南亚人民介绍中国抗战的状况,号召全世界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还世界以和平。他们的宣传使东南亚国家同情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抗战募集了资金。  相似文献   

17.
《亚非纵横》2005,(3):1-10
在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与之不和谐的声音却甚嚣尘上:为这场战争的挑起国和那些灭绝人寰的战犯鸣冤叫屈、歌功颂德。近年来,很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有关“二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研究推出一系列论著,他们从这场战争对人类所犯的滔天罪行、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靖国神社问题、战争受害者心理考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些言论。本刊选择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条约生效后,日本的战争责任及战争遗留问题被搁置下来,本来没有进行彻底改造的旧的日本国家机器,在“惯性运转”中不断出台一系列逆潮流而动的法规、政策或举措,使皇国史观重新抬头和复苏,冲击了战争责任意识,甚至出现为战争翻案的逆流。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右翼势力开始呈现泛滥和猖獗之势。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军部的号召下,多数文人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和美化。但此时还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文人没有屈服于日本反动政府的高压统治,站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部分具有人道主义正义感的日本文人毅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用深刻、犀利的文字来表达有良知的日本文人对侵华战争的强烈反对。尽管反战的日本文人数量非常少,影响力非常有限,无法改变日本文人主流的战争观,但是他们的反战言论和活动仍是日本法西斯黑暗统治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20.
从“同志加兄弟”到15年对峙 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整整度过了半个世纪。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而且国情相近,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在这50年的历史过程里,中越关系不太平稳,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走向高坡。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亲密朋友,特别是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后来又是亲密战友。1945年日本投降,胡志明领导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奋起“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未受到国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越南正式建交,是世界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十分亲切和友好。胡志明主席描述两国关系的两句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确如此,从1950年到1975年,越南两次陷入战争灾难,而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在此期间,中国向艰苦奋战的越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无偿援助,先后派遣专家、顾问2万多人。在抗美战争中,作为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 和“可靠后方”,中国还派出32万工程兵和防空部队,有144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还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巴黎会议,为促使越南国家独立、恢复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就是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