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治中轶事     
张治中,安徽巢县人,系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与毛泽东志同道合,和周恩来志趣相投。1949年,北平和谈时,毅然率代表团与国民党政权决裂,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以上宾相待。他文武全才,刚直不阿,留给后人许多佳话。“夫人作证”1925年,张治中在南京任国  相似文献   

2.
1947年,台湾。 一条树木掩映的盘山公路上,有辆轿车在急驰。坐在司机旁的是个穿美式将校呢军装的中年人,他就是张治中将军,当时的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此次是经蒋介石特批,来台湾休假的。  相似文献   

3.
三方委员会议结束后,我携带有关资料和文件跟随叶剑英委员及饶伯森准备同乘一架飞机赴南京,向军事三人小组中共代表周恩来同志汇报谈判情况(三人小组美方成员是马歇尔,国民党代表是张治中将军)。在飞机场准备登机时,张蕴钰对叶剑英同志说,他对冀东不熟悉,是否换一位比较熟悉冀东的同志去安平。叶剑英同志转身问我:“你熟悉不熟悉冀东情况?”“没有去过,但是认识几个人”,我说。叶剑英同志接着说:“那你俩就对调一下吧。”我将有关资料和文件交给张蕴钰,就算把工作对调了。因我没有单独和敌人谈判的经验,就赶紧问叶剑英同志:“参座(当时叶剑…  相似文献   

4.
父亲和国民党将领李仙洲是莱芜战役的死敌,但是1985年,在这场战争历经了近40年的时候,父亲与李仙洲在济南“相逢一笑泯恩仇”。父亲说:“你是黄埔一期的,应该是我的前辈,现在高寿?”  相似文献   

5.
胡志明是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为增进和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1942年8月,胡志明为了去重庆会见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并发动和组织在中国的越侨支援越南革命,他从越南秘密来到中国,在中越边境被国民党地方乡公所的乡警拘留。1942年12月  相似文献   

6.
1937年3月周恩来与张冲在西湖会谈时合影。题头的这幅照片,虽然经历了59个春秋,图中人物却依然清晰可辨:表情凝重、目光深邃的左立者是大家熟悉的周恩来,而面带微笑、踌躇满志的右立者为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当我们在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后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的帮助下,从尘封已久的国家文物档案中寻觅到这张编号为101的珍贵照片时,不禁对照片本身及它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西湖佳话”便由此引发,国共两党当年的那场秘密谈判也端倪初露……周恩来、潘汉年随国民党联络代表张冲从…  相似文献   

7.
受周恩来指示,保护琼崖纵队;蒋介石斥责他“擅权行事”3月,第四十六军编入第二方面军。4月,日军为在东北、华北抗击苏军、美军,把华南的部队向北方集中,第二、第三方面军乘日军撤离湘桂沿线之际发起桂柳追击战。5月25日,韩练成正式到职,率第四十六军投入反攻,30日攻克宾阳,6月1日攻克迁江,29日与第二十九军配合攻克柳州,7月攻克镇南关、雷州半岛,打下廉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由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从延安飞抵重庆,国共两党代表开始和谈。韩练成衷心希望双方能谈出一个和平建国的良好开…  相似文献   

8.
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父亲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儿科专家。我母亲也曾担任过广州肿瘤医院院长。记得我刚满13岁那年.也就是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的前夕,当时任广州中央医院(即现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的父亲,愤怒地拒绝了国民党南京卫生署让他携医院巨款撤去台湾的胁迫,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父亲热爱祖国,醉心于医疗事业。50年代,国家还很贫穷,科研条件更是有限,他为了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实验用的小白鼠,家里也成了他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韩练成是颇为特殊的一位。75年的军旅生涯,他先后被国民革命军和人民解放军分别授予中将军衔,他的名字被收入《民国将领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今天,提起韩练成,人们难免感到有些陌生。但是,回顾中国人民争取独立、统一、民主、解放的历程,翻检国共两党的秘史,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名字在北伐硝烟、抗战烽火和新中国晨曦中时隐时现。他的前半生,曾是西北战将、黄埔出身、桂系亲信,令人扑朔迷离。国民党党史专家称他为“导致神州陆沉的军事共谍”,蒋介石次子蒋纬国称他为“隐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毛泽东对他说,蒋委员长身边有你们这些人,我这个小小的指挥部不仅指挥解放军,也调动得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周恩来称他为没有办理入党手续的共产党员:朱德称赞他为党、为革命立了大功,立了奇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韩练成将军在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西北开发中做出了默默贡献;在“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中,他“出身”复杂却能悄然度过;他的葬礼简朴而又哀荣极盛……韩练成将军功成身退之前,绝少提及个人经历。他之所以被中共军事情报工作领导者李克农上将称为“隐形人”,除了有着奇特的经历、多重的身份、隐秘的角色,令人难以明辨之外,还在于他在抗战相持阶段秘密联络周恩来之后,将自己的旧照连同旧军人的历史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10.
走出南熏亭南熏亭上,少年萧克眺望远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香花岭之麓的神岗岭山脊,有一座凉亭,它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南熏亭。萧克将军就出生在此凉亭之东里许的小街田村。萧克的家庭世代书香,他的曾祖父、祖父、四伯父和父亲都是贡生,三伯父考中拔贡,是父辈中学历最高的。三伯父在家乡的第二高等小学当校长,后到桂阳第八中学任国文教员,还到湖北、安徽等省讲学。萧克经常见到三伯父来去匆匆的身影,在南熏亭的山路上渐行渐远,有时一去便几个月。萧克的父亲萧覃茂是读书人,虽然家中人口多,劳动力少,生活比较艰难,但这并不…  相似文献   

11.
“不能忘记老朋友”,这是中共历代领导人六十多年来对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先生的特殊尊重。在海峡两岸阻隔、张学良软禁不释的阴冷岁月,中共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传递对在台湾的原国民党老朋友的关切和惦念。在一次纪念“西安事变”的活动结束后,周恩来特意对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说:“我近来很想到你家吃东北菜。如果哪天汉卿获释,我是要亲自去接他回来的。”“不要忘记老朋友”1975年,周恩来总理已是重病缠身了,多次昏迷。就在这种情况下,当他苏醒过来时,还是强撑病体,找有关人员研究台湾问题,关注台湾的老朋友。1975年9月4日,周恩来就3日《参…  相似文献   

12.
2000年 1月下旬,天津市政协召开全委会,在休会期间,我们多次想访问王树成先生,他始终是那么忙,不是和老同学、老同事团聚,就是接待他教过的学生。直到市政协会议闭幕的那天下午,他放弃一切活动,从 3点接受我们的采访,一直谈到 7点,仍语犹未尽。因为晚 8点他另有安排,吃过便饭后,我们便告辞了。   教师生涯的职业习惯,使王先生的语言表达是那么有条理和清晰。他先从自己的童年谈起。他的父亲王植章、母亲陈瑞差都是福建南安人。由于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父亲早年背起行囊,携妻离乡背井,飘洋过海,到印尼谋生。父亲和当地许…  相似文献   

13.
有句法国谚语说:“无人能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奉为先知圣人。”可是周恩来却是一个例外,他在自己的国家里深受人民敬仰,尤其受到年轻人们的崇拜。在他去世之时,整个中国泪雨滂论,一片悲声哀语,人们向他表达出I无限的崇敬、感激与深情。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没有任何领袖可以与之相比。在我所结识的世界领袖中,周恩来是我视为最杰出的两位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法国的戴高乐。以周恩来的才华与品德,他可以成为任何一个民族的领袖并建立卓越功勋。然而,让人颇感不解同时也最令人感叹的是,周恩来最伟大的美德是他一生都甘居…  相似文献   

14.
罗青长同志说─—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讲到,我们改造了末代皇帝薄仪,又争取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两大胜利!引言1997年6月30日,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宋同志审查完笔者撰写的《毛泽东与李宗仁》一书,应笔者的邀请,他欣然为该书撰写了前言。前言说:在新中国成立36年之际,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政策感如下,终于毅然回到了祖国。这是当年为国内外瞩目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政治影响。这部著作记载了这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朋友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孝敬父亲的机会很多,所以,回父亲家的时候总想着找当年的发小、同学狂侃、疯玩。有一次,他听到父亲说起,好几个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他的长辈已相继去世时,他才猛然惊醒: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已经可以用次数来计算了: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假若父亲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16.
说到新疆的和平解放,人们会想到陶峙岳、包尔汉,会想到彭德怀、王震,但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张治中。 正如彭德怀在与张治中飞抵新疆时,对陶峙岳、包尔汉和欢迎的人群所说,“陶将军、包主席及其部属功不可没,党中央、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对各位的义举十分赞赏,当然,还有一位功臣我们也不能忘记,这就是张治中将军。”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26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陈毅元帅诞辰100周年。这百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第20世纪,这百年涌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英雄,陈毅乃是这些英雄中的杰出的一员。今天我们在纪念陈毅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愈加崇敬和怀念这位人民心目中的真正的革命英雄。“南国烽烟正十年”,“创业艰难百战多”。这是陈毅在1936年冬写作的《梅岭三章》中的两句,说的是他从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由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顺江东下,在江西抚州赶上撤出南昌的起义军部队,接受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的委…  相似文献   

18.
微博     
13岁男子汉 我愿成为父亲的腿 母亲早逝、父亲截肢,他休学在家;为照顾病父,他每晚都睡不踏实。“爸,你先吃吧”,而他的菜只是个咸鸭蛋;他是柔道好苗子,但无法正常训练。“成为柔道队员,我就能得奖为父亲治病了”,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辽宁好少年国大海。懂事得让人心疼。@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提起张灵甫,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国民党军的王牌悍将,他所指挥的整编74师是国民党蒋介石的五大王牌主力之一。在解放战争中,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我华东野战军一举全歼。  相似文献   

20.
楼上大哥 楼上大哥姓季,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人,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事,住平房的时候就在一个院子里;后来搬到楼房,还是邻居,我家二楼,他家三楼。二楼的新邻居中也有一位大哥,姓纪,两个姓氏同音不同字,叫起来都是“季(纪)大哥”,不好区分。尤其是当我在家里提到他们的时候,往往很费口舌。于是,我很快就给两位大哥划清了界限,季大哥叫楼上大哥,纪大哥叫隔壁大哥。姓氏一律省略,平时无论跟谁见了面,自然就把“楼上”或“隔壁”这样的字眼也去掉了,就叫大哥,省事,也亲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