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怀东坡     
被誉为“南海明珠”的海南岛,以它瑰奇明媚的碧水蓝天、蕉风椰韵迷醉了多少中外旅游者;然而,人们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却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这个足以媲美夏威夷的观光胜地,古代却曾长期号称“夷岛绝域”,被视为“蛮荒瘴火”的鬼门关。因而也就成了几个封建王朝贬流获罪官员的终点站。但是,恰恰由此,海南才永远和一个令人景仰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海南文化才书写出更为绚丽的一章。这个名字就是苏东坡。苏东坡是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当道以讥讽朝政的罪名一贬再贬,最后贬到更为偏远的海南儋州的。对于这种安排,东坡明知其意:就是想把他这把老…  相似文献   

2.
作品首先塑造了一个政治家的苏东坡。作为才华横溢,见识不俗的青年政治才俊苏东坡进入北宋朝廷,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他却没有站在皇帝一边,支持王安石变法。而是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变法,才会被那些所谓“改革派”排挤,贬谪到杭州。从传记作品描写看,这个时期的苏轼,虽然有热情,有抱负,有担当,敢直言,但与王安石相比,就显露出了政治还缺少远见和思想还处于较稚嫩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情飞大赤壁     
先前旅游过黄州的文赤壁 ,再来到位于长江与陆水汇合处的三国古战场赤壁 ,我有了一些准备 ,暗中提醒自己 :一定要从苏东坡“创作”的赤壁中走出来 ,去文还武 ,看一个真实的大赤壁 ,真正体会一下“火烧战船”的滋味儿 ,领略一回争雄斗智的谋略 ,提高了一次作为当代军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站在蒲圻市西北39公里处长江南岸的赤壁山上 ,虽然眼前“黯淡了刀光剑影” ,耳边“远去了鼓角争鸣” ,但是“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李白诗)的古战场地理环境赫然在目 :茫茫江水 ,滚滚东流 ,赤壁山形如利剑一柄 ,直插江心 ,溅起层层拍岸惊涛…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志士对贪官污吏和社会腐败现象,一直恨之入骨,嗤之以鼻,因而出现许多讽刺诗篇和佳话,为千古传颂。苏东坡巧诗骂贪官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有次微服到浙江一带察访民情。一天,他来到处州府(今浙江丽水县东南部),刚巧这里有位好友请客,苏东坡亦成为嘉宾,正好当地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是座上客。  正在酒酣之时,忽然有人提议说:“各位嘉宾,今日在座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名人雅士,何不即兴赋诗?”  知府和县令都迫不及待地抢先赋诗、题联,赢得一些阿谀奉承者们的一阵喝彩。  苏东坡早已闻得这…  相似文献   

5.
忆诗人谢烨     
顾城和谢烨都在听故事的氛围中长大。顾城自己常常被爸爸编进了故事,他在听故事时会忘记一切,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吓得捂住脸,一会儿又兴奋得拍手跺脚……小顾城在故事中常常历尽艰险,他常会边哭边问:“干嘛我这么倒霉呀?”颐城的幻想幼时就被铸成了雏形,他逐渐把这些幻想变成诗……  相似文献   

6.
苍蝇     
一只苍蝇飞落在公共汽车站的候车室里,突然他看见一个身穿海军蓝西服的男人在用手不停地揉着胃,接下来那个男人就从坐着的塑料椅子上向前倾了倾身子,“哇”的一声吐在了破烂不堪的漆布地毯上,“他妈的!”那个男人嘴里不干不净地嘟囔着,用手背擦了擦嘴,气哼哼地说道:“就这点儿破玩意儿,老子他妈的白花了6块钱!”  相似文献   

7.
岭外杂记     
正岭南五日,跑马观花,以拙眼拾得一些细碎珠光,散乱记之。1、珠海斗门黄杨山南麓,有金台寺。山湾里有一库碧水,库随山的走势,不是很规整,水和山和树之间还有一根黄腰带,那是冬季枯水期的痕迹,腰带很明显,越发衬得水的蓝,如黄金镶嵌。碧水的上方,就是金台寺,南宋的时候叫金台精舍。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秀夫君,我来看您来了。秀夫是陆秀夫,金台寺里其实没有他的像,但和他有关。崖山和金台寺很近,他抱着小皇帝赵昺跳海的哪一刻,整个南宋也  相似文献   

8.
等你在西湖     
正等你在西湖,惠州那个天然幽雅、义薄云天的西湖。"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赖少其先生的这句话,总会在文人心底激起无边的波澜。当初的调侃也好,叹惋也罢,却是对苏东坡命运的经典概括。中国古代的官员,有几人像他那样,揣了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几十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所谓经典概括,舍弃了太多的岁月烙印,只留下让他倾情以注的两个西湖。  相似文献   

9.
一位画家到西双版纳的丛林里写生时,面前突然窜出一只华南虎。当时,老虎与他相距只有1米,以至于老虎有几根胡须他都能数得出来。那一刻,画家屏住呼吸,就那样与老虎对视着,他以为自己注定要成为老虎的美餐了,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老虎看了他一会儿,竟然掉头走开了,画家虎口余生。凭着真切的记忆,他立刻把那只老虎摹画下来。回到住地后,他把这段惊险经历告诉了寨子里的人。当一位老猎人看了他画的那只老虎后,告诉他说“:你碰到的是一只吃饱的老虎。老虎虽然凶猛,但它们遵循一个规则:只要吃饱了肚子,它就不会去伤害其他的动物。”老猎人告诉画家,…  相似文献   

10.
扳道工     
外乡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空荡荡的火车站。由于无人帮忙,他只好自己扛起那只大箱子,累得气喘吁吁。他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汗,然后一只手搭起遮阳,眺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轨。他神情沮丧,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手表:该是开车的时间了。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个人,轻轻地拍了他一下。外乡人转身去看,原来是个小老头,模样象个铁路工人,手里提着一盏玩  相似文献   

11.
感动 《新青年》2006,(11):25
今年夏天,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气温达到了37度,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打着空调也抵御不了汹涌而来的热浪,小护士就不停地向地上撒水,以获得一点儿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就抱怨天气。小护士就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知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当我穿上白大褂走进病房时,送病人来的几个人都离开了。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爸,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  相似文献   

12.
第二章擦石,平地暴富玉石界行话:多看少买,多擦少解半粗半细也成器跟着师傅在密支那学了半个多月擦石头,我又回到了佤城,同朋友小G,合伙买了一件货。这是件大谷地的石头,属于老场区;黄盐沙皮,有三指宽的蟒带,形状如同一个拳头。拳头顶上被敲开了一个碴口,露出石榴籽大的一沙,半是细沙,对我的经验大为怀疑,坚决不肯擦,要原封不动的卖,只要赚个几万,几千也行。我大为恼火,骂他:“要赌石就要有赌的胆量,娶来了媳妇不上床,干什么用。”小G也有理:“照这个扮相,保本没问题,你那本事,粗沙细沙都看不出,要是一擦露了底…  相似文献   

1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不久前河南中医学院2003届博士生班开学典礼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李耀,今年已经74岁,刚刚考上医学博士生。从军患疾久病成医提起李耀老先生读博士的渊源,说来话长。李耀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一个富商之家,少年读书,后在战乱中家道败落。为了生存,李耀随家人四处迁徙,20多岁那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不久他考入黄埔军校第25期,1949年随国民党来到了台湾。长时间枪林弹雨下的紧张生活,使得李耀的心脏一天天脆弱起来,最终导致了心脏病发作。流落台湾后,李耀看了许多西医,心脏病却一直没有治好,他为…  相似文献   

14.
李萍 《西亚非洲》2005,(5):41-45
犹太伦理的核心概念是“他者”,从外延上看,“他者”分3个层次:上帝、同胞、国人;从内涵看,“他者”的本质在于将自身客体化,做“他人的人质”。“他者”与我的关系构成了犹太伦理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也形成了犹太伦理的特点,使它既不同于基督伦理,也有别于儒家伦理。“他者”在场的伦理规范体现为公义、赎罪和慈善。  相似文献   

15.
天涯咫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话那端的一句话,才让我有了勇气和毅力投入枯燥的考研复习之中,报考了这所北京的名牌大学。因为这样离他最近。那天,是我和他分开后的第一个中秋节。白天当他打电话来时,被喜悦和失意缠绕的我调侃地说了一些怪话,诸如考不上就散伙之类。深夜11点半,我从睡梦中被铃声惊醒。拿起话筒,电话那一端的他说:“我今天想了一天,觉得早上你说的话不对。”“什么话?”迷迷糊糊的我莫名其妙。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反正我们能在一起,不管你考不考得上。”我反问:“如果考不上,怎么在一起呢?”呆了一会儿,他没回答,只说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肴馔是文化遗产,这在今天亦勿庸置疑:因为早在唐代,就有杨煜所著的关于烹饪的一部书《膳夫经手录》出现,以后更有不少文人辑收这类的书,如苏东坡、倪云林、曹寅、曹雪芹等都是美食家。鲁迅在《戛剑生杂记》中曾津津有味的记录了几种食谱。其实不单是文人,一些封疆大吏如清末的张佩纶,因马江之战被革职后,曾与妻子李鞠耦(才女,李鸿章之女)合著过一部食谱。当然,如以食谱而论,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可谓是一部出类拔萃之作。袁枚为清乾隆年间的大名士,与纪晓岚齐名并称为“北纪南袁”。人们都知他著有《随园诗话》,是位诗文大家,殊不知…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2002,(2)
在选美现场,主持人向一金发女郎提问:“100+100是多少?”答曰:“1200”。主持人说:“不对。”其他选手齐声大嚷:“再给她一次机会!”主持人又问:“10+10等于多少?”金发女郎犹豫了一会儿说:“10”。主持人摇摇头说:“不对。”其他选手再次大叫:“再给她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位最亲密的知己对我说:最喜欢杜牧《江南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我也喜欢,我印象中,古诗中似乎使用“烟雨”这个词汇的不太多。我喜欢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但古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尤以西湖为胜。苏东坡所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要算是古往今来难以数计的西湖咏叹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了。这就让人常常对它“寤寐思服”。然而,直到今年仲春,才有机会得以一窥西子湖的旖旎风采。西湖远近,名胜古迹实在太多,行色匆匆,纵使踏破铁鞋,又岂能看尽?愈发觉得,还是那些凝聚了千百年来历史风云的人文遗迹更有吸引力。在细雨霏霏中,我乘车赶到了岳坟。岳坟与岳王庙都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栖霞岭下。岳王庙,据载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年间,此后历代相沿,每年修葺。而今矗立在人们面前的,已是…  相似文献   

20.
张爽 《海内与海外》2014,(10):44-46
郭路生因去山西杏花村插队,中断了学业。1973年,郭路生被北医三院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院就医,1975年病愈。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因为他的母亲姓石,石子的谐音)。1990年复病,进入北京第三福利院。每天擦楼道,洗餐具,保持最低的生活费,一直到2002年4月出院。在福利院期间,郭路生每次回福利院时都说是"回家"。他利用擦楼道,洗餐具后的独处时间,或在病友们午觉和晚饭后看电视的时候,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在废纸上积攒诗行,他不让烟火熄灭,那是灵感的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