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本书,叫做《中华诗词排行榜》,对排行榜我很反感,这个概念是从外国学来的,是接受了西方统计学的一个观测分析方法,规定了若干个指标,符合一个指标加一分,企业、富豪、明星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排队。这本书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对诗词进行筛选打分,第一:古代的、现代的关于诗词的书籍,一首诗被各种选本选过来选过去,比如有二十八本选这  相似文献   

2.
正说起往事,毓先生自我解嘲:我们那还不予起诉、释放,其实都算不上战犯,战犯出来的都安排到政协去了,我们这些人,叫小人物穿到大串上了——要不是跟着溥仪的话,战犯管理所人家也不要你,你算哪门子战犯?是不?不够格!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令他无法释怀的是与母亲的那一段离别之痛:在大栗子那几天,现  相似文献   

3.
正7月8日下午,我正在厦门出差,突然接到毓嶦老伴金丽水阿姨委托朋友发来的短信:爱新觉罗·毓嶦先生,于2016年7月8日上午7时3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告别仪式将于2016年7月10日上午7时在八宝山举行。尽管早已预知老人身体近况,内心仍旧陡然升出一缕惜别的冷意。因研究恭王府问题,我与毓嶦老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屈指算来,  相似文献   

4.
5.
正毛梦溪新近出版的诗词集《幸好与你遇见》对我们来说至多是一本歌词集;而现在,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进一步解释诗歌发展兴衰与形式关系的重要契机。这一介于传统歌词与现代诗之间的文本形式,显然较易引起争议:在诗与歌的分化传统下,诗本身对于这一兼容形式无疑是反对的;而在主张诗的通俗化或亲民化一方看来,这一形式又恰恰属于诗的正统范畴。但是,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位在中  相似文献   

6.
承研究清代皇族贵胄谱系专家冯其利先生赠我一册《述德笔记》(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读来饶有兴味,对于了解清末王公贵族的日常起居及参预政局不无裨益。作者爱新觉罗·毓盈,其爵为三等镇国将军,为清末著名的两王三贝勒之一的贝勒毓朗之弟。两王三贝勒均为清末受那拉氏重用、手握权柄之天潢贵胄。两王指醇亲王载沣与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  相似文献   

7.
闺阁诗词(包括才女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现象,如果划分类别的话,无外乎才女类、秦淮八艳类、真正闺阁类等几种。以我的目光看,真正发乎于性情的大约不多,秦淮八艳们的诗词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抬高身份,闺阁诗词则多有一种封闭式的情感(说畸形变态大概有些伤人),因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诗词数量浩繁,作者队伍庞大,流派众多。仅晚清徐世昌辑的《晚晴鋎诗汇》就收录诗人六千一百余家,超过《全唐诗》二千二百余家的两倍。词的方面,据《全清词抄》收录四千余家,比《全宋词》收录的一千三百余家多三倍。读清人诗,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清初和晚清时期的诗歌有丰  相似文献   

9.
我与赵朴老本不相识。初始是由于我曾在报刊上偶然读到他的一些诗词之作,及其传诵人口的一些自度曲,始获知其人大名,并对其古文学修养之深,留有深刻之印象,但却长期未能有相见之机缘。一直到1987年之夏历五月,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成立,在北京召开大会。我被邀请以顾问之名义参加此  相似文献   

10.
11.
先生琐忆     
吾师教了一辈子书,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为师者,传道授业乃其本分,而授之为人方为为师之道。吾师也便以此为座右铭。吾师姓方,就是他说过的走人生之路需方方正正的方。也许是年龄相差太大的缘故,我们更习惯于称其为先生。那年我正中考失利,上了一所不起眼的中学。失利的痛苦和恼怒搀杂在一起汇集成心中无限的烦躁。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无心于学业,我把自己投入到了放纵的迷雾中,一时竟难以自拔。每天的课堂上沉迷于武侠小说中的恩恩怨怨,放学了丢下书包径直飞奔于球场,我发现只有这黑白的精灵能让我陶醉于其中,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  相似文献   

12.
头一次见到缅甸宝石业巨子杨先生是在2001年的2月。那次他的金固公司在仰光大湖宾馆举办迎春宴会。每逢年节庆典,仰光华人都有欢宴的习惯,其规模百十人至千人不等。在缅期间,参加这类宴会多得数不清,不过以往均由社团举办,而由一个公司出面并邀请到缅甸矿业部长讲话的则是头一回,所以印象较深。  相似文献   

13.
素享“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之誉的蔡元培先生,是清末、民国以来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学贯中西,博精群籍,学识宏富,操守高洁,一生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为中外人士所敬仰。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捡拾旧作,看到了几篇当时的小文。纸,黄了;字,旧了。惟有回忆却永远是鲜活的,跳荡在眼前。当年人事、斯时情怀,历历如昨。结识刘绍棠先生,大约是1988年的事。绍棠先生当时也就是50岁出头的年纪,白净面庞,戴一副黑框眼镜,书卷气很浓。我递上名片,他看了一眼,说,小娥、小  相似文献   

15.
这个残腊新正,是在一种绵绵的思念中寂然度过的。因为,三十年来高擎中华诗词大旗的吟坛巨擘李汝伦先生在这时节突然离我们而远行了。一副挽联几首悼诗,书不尽对他的哀思。前几日,汝伦老师的女儿文心女史说,希望我有一点追怀她父亲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捡拾旧作,看到了几篇当时的小文。纸,黄了;字,旧了。惟有回忆却永远是鲜活的,跳荡在眼前。当年人事、斯时情怀,历历如昨。结识刘绍棠先生,大约是1988年的事。绍棠先生当时也就是50岁出头的年纪,白净面庞,戴一副黑框眼镜,书卷气很浓。  相似文献   

17.
正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及《启功全集》(20卷)。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侯宝林先生冥辰90周年,我本无写纪念文章的资格。青年时代曾随朋友去拜访过他。侯先生逝世后,与他的三子侯耀文成为朋友,按朋友圈里对他的称谓,亦呼为"三哥"。如今三哥也去世了,这  相似文献   

19.
先生哲君     
哲君老师是我中学语文老师。腋下夹本书,布底鞋轻轻踩过校园的林阴小道,恍若从久远的岁月悄然而至,丝毫不为周围的一切所惊扰。先生哲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清逸。只是那时候,我们还小还很顽皮,在他背后说一些很淘气很孩子气的话,先生听了,总是宽容地笑笑。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暗笑他的迂,常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先生就抿了嘴无可奈何地看着我们,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在我的记忆里,先生从未责骂过我们,仿佛我们没犯过任何错误。有时我们也向先生借书,他眼里便射出光彩,忙不迭地引了我们去。先生的家是学校分配的一间小…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中华诗词协会拟编辑出版《中华诗词文库·分省诗词卷》。北京诗词协会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应该认真组织实施。遂于2009年4月成立编委会,邀请数位专家学者建起编辑班子,研究了工作实施安排。决定编选北京近代、现代和当代诗词各一卷,随即开展了北京近代诗词卷的编选工作,并得到凯风公益基金会的出版资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