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0年我在在鹿回头临近海边的炮兵连当副排长。二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在椰庄负责保卫工作的战友王儒明邀请我在椰庄招待所共进早餐。见到一位白发花苍苍、高鼻梁、蓝眼睛,上身着花色短袖衣,下身穿翠花长裙的老太太,在一位约莫30岁左右戴着近视眼镜、着墨绿色旗袍的女士陪同下,缓缓进入餐厅,然后在我们就餐的左前方餐桌坐下。服务员为她们各送上一杯牛奶、和四个小笼蒸包,她们没有讲话,安静地用餐。餐后,老太太把吃剩的小包子用碗盖着端上留作午餐吃,缓缓地  相似文献   

2.
在大人们眼中,年方十六七岁、正在校园读书的她们还是孩子,但是有一天,当她们在街头看见一位被狠心的父母遗弃的少年时,善良的她们产生出了神圣的成人责任,义不容辞地收养了那位可怜的12岁弃儿;为了让弃儿能够幸福地生活,她们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养育”行动:不仅节饮缩食,顿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大年三十10点钟,冬阳暖暖地穿射进小屋,我正在二楼玻璃封闭的凉台阳光房里进行身体锻炼。窗外楼下四周万木凋残,一派枯黄衰败景象。大柳树上的柳叶早已遭北风一扫而光,长长空空的柳丝也是无奈地随大风摇曳着,今年北京久违的雪花姗姗来迟。她们天天盼着早春来临,使她们容光焕发,使她们如去年春天一样浑身上下着青穿绿打扮起来,柳眉如黛,叶叶大方婷展。在这绿色世界中,在群芳中,柳总是诗人词家笔下惠风中的风情万种。我眯上眼也梦想着她们在我房后春夏秋的浓荫遮天,绿荫匝地,真的遮住了西晒酷阳的炎热。  相似文献   

4.
赵潇 《新青年》2023,(6):54-55
<正>一个遥远的夏天,风突然在夜里起了身,一次次推开的窗帘,像一只即将入侵的怪兽,正张着血盆大口想要吞噬我的梦境。梦里,总有一只小鸟扑腾着翅膀,试图在云端上飞翔,却又半途折回停在电线上。醒来时,我的目光穿过热气腾腾的餐桌,落到门外翩翩起舞的身影上。那时,小小的我,懵懂地看着那起舞的身影,最后隐匿在晨光中。阔别多年,当我扑向那熟悉的身影时,那久别重逢的泪水翻越了父亲满脸的沟壑。黑夜里,我和姐姐并排躺在一张床上,  相似文献   

5.
电子邮件     
13岁时,我特别想要找一个笔友。那年,我刚开始上高中,好像非常渴望与别人交流。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所有有关笔友的网站,在这些网站里搜寻与我年龄相仿,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女孩。我并不是特别挑剔的人,我给一位瑞典女孩,一位意大利女孩,一位美国女孩,一位芬兰女孩,一位阿拉伯女孩和一位埃及女孩分别发了电子邮件,告诉她们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家庭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情况。只有一位回信了,是那位埃及女孩。当我打开自己电子邮箱的收件箱时,看到了这封回信,心里非常激动,其他的感情我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我对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知识如饥似渴,…  相似文献   

6.
小岭 《新青年》2005,(2):22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在一家医学院学习的梅子居然和她的另外5位寝友到了同一所医院实习,因为她们学习的专业相同,她们都被安排在妇产科实习。在学校能够一起学习生活,实习又能够在一起,这让6姐妹非常欢喜。但没有多久,一个问题残酷地摆到6姐妹面前,这所医院最后只能留用其中一人。能够留在这所省内最高等级的医院是6姐妹的共同渴望,但她们不得不面对“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残酷竞争与淘汰。临近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6姐妹的较量也越来越激烈,但她们始终相互激励着,相互祝福着。院方为了确定那一名留用者,举行了一次考核,结果出来…  相似文献   

7.
冬天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悉尼的环形码头车站,一位老人尴尬地倚着墙坐在地上。我朝他看了一眼,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乞丐,然后就随着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人流从他身边走了过去。那天晚上下班时,我又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那位老人,这时,他倒在地上,头几乎碰到了地面,两位急救员正蹲在他身边进行急救。这次,我停下了脚步,那位老人并不是乞丐,他只是上了年纪,可是他还是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脸上的胡须刮得一干二净,但是,他的情况非常不妙。一阵羞愧感涌上了心头,让一位有病的老人坐在冷冷的地面上,一整天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他很可…  相似文献   

8.
说出你的爱     
肖峰 《新青年》2005,(9):40
我来北京打工三四年了,我曾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资助,但自己从未堂堂正正地说过一句感谢话,“谢L is谢”两个字不知怎地就是从我口里说不出来。刚到这个小学,就冷不丁地收到许多老师捐赠的衣服,当我开口准备道谢一声时,竟不由喉头一热,“谢谢”两字终究没能说出口。我分明感到自己是被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了。我没说“谢谢”,这些老师并不介意,她们仍旧接二连三地为我送这送那。既然她们一直不介意“谢谢”这两字,那我就一直不说。其实,我何尝不从内心感激她们呢,只是觉得自己从小生活在没有“谢谢”的小山沟里,今日非得一改口径,文明两句,倒显…  相似文献   

9.
yh我曾是一位职业海员,先后数十次往返过苏伊士运河,只要看到此河两岸的参考物,也能知道船的大概位置。直到组织上安排我离开远洋船队,去北京一家水运报社任职,乘船途经苏伊士运河时,我才最后仔细打量起它来,那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过苏伊士运河了。当我从10月的北欧带着丝丝秋意赶到苏伊士运河入河口塞得港时,那里还是酷暑难当。那尊石雕镇河雄狮仿佛也流着热汗在俯视着这条南北水上大通道。那位大胡子引水员登船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那浑圆的太阳坠到大海的瞬间,将余辉投放在运河两岸的沙滩上,反射出似黄呈红转暗五彩斑斓的光折。黄昏的微…  相似文献   

10.
苏子 《新青年》2002,(1):4-5
我是带着一种不美丽的缺憾出生的.在我出生之前,我们家族已几代没有女孩了.我奶奶就曾生过3个女孩,长得都异常的美丽,不幸却都早早夭折.让我奶奶在过了几十年之后,还时常心痛不已地怀念她们,入神地描绘她们那粉嘟嘟的脸蛋,漆黑的眉毛,长得打卷的睫毛.  相似文献   

11.
绣花鞋     
我早已不是浪漫的年龄,却常常进入少女的梦境。偶然一次梦见自己身着绿纱衣裙,脚穿一双翠绿翠绿的镶着一朵粉色莲花的鞋子在葫芦架下荡着秋千,清风微拂,脚下的碧草翻滚着,扭着绿腰……醒来不禁一脸的惆怅。远去也,远去也,那久远的黄花时节恍若又在心中,绽出一望无际的灿烂……我钟爱绣花鞋。常常驻足在很有品位的鞋店,明知自己早已不是穿绣花鞋的年龄,明知自己早已失去穿绣花鞋的身段了,却在营业员的冷眼下,很执著地登上桃红色绣花鞋,在镜前扭动,望着镜子里小丑般的自己,瞧着镜中那臃肿的身体,越看越不像个良家妇女,于是木着脸放下鞋,走出门…  相似文献   

12.
我和娟的缘分,应该是上辈子注定的。我的妈妈和她的妈妈是好朋友,她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也同住一个家属区,甚至还同时怀了孕。于是她们约定:如果是一男一女就结为亲家;如果都是男孩或是女孩就结为兄弟或姐妹。就这样在她们的期盼中,在一个冬日的清晨我来到了人世,似乎是为了感应我的到来,12小时后她也赶到了人间。这也成为家长们解释我皮肤为什么这么白,而她的却那么黑的理由——我是天刚亮时生的,她是天快黑时生的。就这样,我们在摇篮中就成了姐妹,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小辫,唱一样的儿歌,情同手足。童年的时光在欢笑中潺潺流淌,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浪花从不慌张,它知道要不了多久,又会回到顶峰。晨曦乍亮,阳光穿过云层洒向大海,海面上泛着耀眼的蓝光。那一汪蓝是如此深邃、明澈,而又变幻莫测。风行走在水面上,踏起千层浪。一朵一朵的浪花,升腾、幻灭,此起彼伏,是一场美丽而盛大的绽放。海滩上出现两个身影,欢快地奔跑着,那是我和弟弟在沙滩上追逐,嬉闹。雪白的浪花拍打着礁石,拍打着沙滩,发出极有节奏的哗哗声。弟弟停了下来,说,"姐  相似文献   

14.
雪小禅 《新青年》2005,(12):19-20
我要恋爱了22岁以前,我一直和男生混在一起,穿宽大的牛仔裤,梳着极短的板寸头,一点儿也不淑女,这个世界是自由的,我想怎么样便怎么样,凭什么我要淑女?有很多男生是我的哥们儿,我们一起去小酒吧里买醉,一起去丽江自助游,没有人把我当成女生,因为爬山涉水我绝不会落下!而吃肉时我从来不考虑身材,总是大快朵颐,我从来不和那些莺声燕语的女生一样,晚饭只吃半片面包,然后娇滴滴地让男生再送一袋酸奶过去,当我举着一只大鸡腿就着香菇豆角美美地吃着时,我觉得她们是羡慕我的,因为我的人生是多么完美啊。但吴旖旎的话让我很伤自尊,她身高一米七0,体…  相似文献   

15.
静的中午,阳光暖暖地照,猫一样蜷在桌边,想起一些片断。上世纪末,和几位不太熟悉的友人一同乘车,聊过几句后到铺位休息,刚一挨床便觉出凉意,不由自语“好凉啊!”对面是一位仅一面之缘的男士,他将自己的外衣递过来,“铺上吧。”我用手摸一下,很软,便不忍,“不行,会出褶的。”他温和地坚持,“没事。”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件衣服,火车上的那一夜睡得很香。如果可能,真的想告诉那位老兄,他花半个月工资买到的上衣,温暖了我两个世纪。第一场大雪,早晨6点老妈就来电话,“把那件八两棉花的棉裤穿上。”没几分静钟,爹又来电话,“别听你妈的,再捂坏喽,冻…  相似文献   

16.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17.
时髦物语     
高一入学不久的一个晚上,在宿舍,熄灯后例行聊天,大家谈起未来“那位”,意见颇一致,就是要找宽容幽默前程似锦那种。轮到我发言,很正经很坚决地说,我要寻觅一个热爱劳动忠厚老实的,话音一落同学个个喷饭。老九还说,我将来八成嫁不出去,因为适合这种要求的人一般盛产在一九五几年。为此,她们擅自改变出牌套路,姐妹十个老大老二老三一路叫下来,到我这儿把老五改成了老土。上周六,陪同事去买手机,在商场看见两个女孩儿,从发梢到趾甲,无不前卫,有点儿另类,有点儿生动,有点儿诱惑,不由叹道:真时髦。同事看我一眼,笑道:“老土,那叫时尚。”你看,我…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四川省政府在成都锦江大礼堂举办的一场文艺晚会上,主持人正介绍川剧《白蛇传》选段《水漫金山》时,舞台后却斜刺里走出一位俊俏的洋姑娘来,她走的台步一板一眼,令主持人和台下观众吃惊不已:“你来干什么?”“我是来表演川剧的。”“你会表演川剧?”主持人将信将疑:“那你表演什么内容?” “我表演《水漫金山》里的鲢巴郎……”萍姑娘骄傲地说。那位姑娘说完就像模像样地表演起来,她  相似文献   

19.
古怪的六一村:缠足史的尾巴蜷缩在这里云南高原上有一座城堡式的小村庄———六一村。在高高的石墙后面,至今仍生活着300多位小脚老太太。她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从1984年开始,我就用古怪的眼睛,偷窥这座乡村城堡,进而隐身其中,谨慎地搜索小脚女人们的生存秘密。不可否认,我对这座村庄和这群小脚女人,都有一种诗意的幻想联想,几乎从一进村口的那一时刻起,我的情感和智力活动,就混沌在幻觉、想象与残酷的现实之间。我寻找的不是人间乐园,而是追寻一种即将殒没于世的关于一群边缘女人的小脚尖尖上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0.
猫和狒狒     
猫要去参加个聚会,就去了狒狒开的发廊给自己美美发.狒狒漫不经心地问道:“是哪类聚会呀?”一边说着一边给猫按摩着脖子,这样做是为了让猫放松一些,她对自己所有的顾客都这么做.“真希望你去的这个聚会不是在河边跳庆丰收舞的那种聚会,我姐姐去年去了,回来跟我说她从来都没去过那么闹哄哄的聚会,说是两只负鼠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打起来,结果哪个姐妹,说不清是他们两个谁的媳妇儿,被推倒在地上的树桩子上了,一下子就磕掉了四颗门牙,那可是雪白雪白的四颗上等门牙呀!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种街上什么垃圾都吃得那些东西嘴里黄乎乎的那种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