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鏖战羊山     
黄河天险告破,司徒雷登大惊失色/蒋介石发出围攻刘邓大军的总动员令,毛泽东针锋相对,指示刘邓“放手歼灭敌人”1947年夏,解放战争整整进行了一年,蒋介石面对败仗频频,决定改对解放区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妄图凭借能代替“四十万大军”的黄河天险,把晋冀鲁豫野战军聚而歼之。毛泽东透过迷雾,高瞻远瞩,明确指出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把战略进攻的矛头指向大别山。  相似文献   

2.
张才千,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长、师长,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兼江汉军区司令员、第44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总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保卫陕甘宁边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和中原突围等作战,指挥所部在鄂西北等地区坚持游击战争,领导建立江汉解放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相似文献   

3.
赵士红 《学习论坛》2004,20(7):11-1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包括 :顾全大局 ,勇挑重担的精神 ;艰苦奋斗 ,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齐心协力 ,精诚团结的精神。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 ,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尊重客观实际,实行无后方作战,具有求实性;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同步进行,具有科学性;新区建设实行新策略,具有创新性.由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根据地建设模式,才最终在大别山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野战军主力(通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陈粟大军和陈谢集团密切有力地配合下,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对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70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纪念与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一、跃进大别山是扭转战局的英明决策1947年6月,全国解…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曾驻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浴血千里太行山,直到1945年12月离开。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指挥上党战役等大小战斗3100多场,他们夜袭阳明堡,两袭长生口,两伏七亘村,伏击黄崖底、广阳、神头岭……几乎是每战必伏,每伏必胜,连战连捷,打得日军人心惶惶。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造就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盛雷 《党史文汇》2011,(12):58-59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盛雷 《党史文苑》2012,(4):7-10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周,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全军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思想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而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具体实践中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的胜利完成,不仅使全军上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大军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1946年底到1947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采用毛泽东敌进我进战术,在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对国民党军队纵深地区发起进攻。1947年1月15至16日空前激烈的定陶西台集战斗,是这场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战役的完美收官之战。新华社当时评论说,该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敌进我也进、围点来打援,西援之敌成了瓮中之鳖  相似文献   

10.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刘邓大军采用“敌进我进”战术,向国民党军发起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其中,发生在山东省定陶县西台集的战斗是此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激战一天一夜,便歼敌6000余人。当时新华社评论说,该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相似文献   

11.
董保存 《湘潮》2014,(2):32-36
溯源寻根 如果寻根的话,第十二集团军是由黄麻暴动后成立的红军第七十四师一部、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一部和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部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战役大捷后,正拟"休整10天"的刘邓大军接到毛泽东急电,只好中止休整,提前出动,"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相似文献   

13.
1947年6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悉心指导以及友邻部队的有力策应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率先挺进中原,义无反顾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正>历尽艰辛,胜利穿越黄泛区刘邓大军深入国民党军战略纵深100多公里后,蒋介石仍然弄不清我军的战略意图,为堵截"共匪"向南"流窜",仅以驻蚌埠的整编第四十六师一部西进太和,纠合地方团队在沙河布防,控制船只,防我南渡;而以主力罗广文兵团和张淦兵团的12个旅为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15.
<正>胸怀全局,刘邓定下南进决心1947年7月底的一天,位于山东巨野县西北的赵家楼村显得格外热闹,来自晋冀鲁豫野战军各纵队的司令员、政委们冒着雨,蹚着水,踏进临时成为野战军指挥部的农家小院,参加刘、邓首长召集的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16.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天险,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成为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5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追忆刘邓大军的光辉业  相似文献   

17.
正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迎来了伟大的转折点。谁拉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谁是插向国民党统治区心脏的一把尖刀?谁进行了解放军大兵团千里跃进无后方依托的创新尝试?谁以局部利益的巨大牺牲为换取全国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它就是中国革命史上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今年是刘邓大军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70周年,我们回望这场中国革命战争转折点的千里跃进,以纪  相似文献   

18.
"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8月28日在河南新县召开。会议主要取得四个方面的成果: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展开研讨,深化了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精神内涵的认识;在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全面考察和准确把握基础上,深化了对其历史贡献和伟大意义的认识;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对千里跃进大别山历史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考察,对一些重要问题取得了新的认识和突破;自觉地把研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同习近平强军思想结合起来,拓展了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的视野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20.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