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要消除“发展”与“增长”等同的误区,以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促发展“发展”与“增长”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增长”是量的扩张.是“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是,“增长”并不能代表“发展”。“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还包含社会发展、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机会平等、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萧琛 《新视野》2021,(3):5-11
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的新起点上,系统探讨“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和营商环境制度升级的内在联系,提出实体经济、虚体经济和制度设计的经济学思考与相应政策建议。围绕新发展理念依次探讨: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态势的丰富内涵及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数字经济”“新基建”“都市圈”等新产业群兴起的路径及愿景;移除“双循环”堵点、“改观最终消费”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财经路径;营商环境制度升级中宜注意的三个新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3,(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它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深圳建设。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较快。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已达50多万家,从业人员500多万人。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深圳至关重要。而要保证“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助…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而由科学发展观出发,科学改革观也呼之欲出。从逻辑延伸来看,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改革观。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截然不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不断强调,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硬道理”。同样,与“抓革命、促生产”、“抓纲治国”截然不同,1978年以来,领导人自觉以“改革开放”来推动发展。“改革是…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创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徐正兴  傅莲英 《求实》2004,(4):50-53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是对发展观念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统筹兼顾”和“五个统筹发展”是它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软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以外的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民营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是部分地区民营经济的软环境建设进程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政策“错位”、文化“式微”、制度“脱节”、立法“滞后”和理念“固化”。有鉴于此,应该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实现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龙凯 《当代贵州》2013,(35):56-56
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同步小康”示范村,镇远县金堡镇党委立足镇情,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强村带弱村”发展思路,实行“干部能人治村”管理方式,发挥“名人、名村、名支书”和中心村作用,走“抱团式”发展之路,创造性地探索出“四联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展观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结构转变+可持续”的过程。从“增长”到“发展”是一个认识上的渐进过程,充分体现了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立足优质化、强调内源化、突出入本化、注重协调化、追求持续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心环节,提出要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争创“福建制造”和“福建创造”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经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主办了“中国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以“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为主题,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进展回顾”、“中国的民主观念和路径”、“域外政治发展经验”、“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深处武陵山区、仍属欠发达地区和欠发展阶段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坚持不懈地打好“增收”、“民生”、“文化”、“生态”四大攻坚战,努力在科学发展中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王忠林 《奋斗》2011,(1):14-15
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绘就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在承接“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抢抓新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雅安市雨城区合江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党建强村、产业强镇”战略,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助推器”,把发展和壮大茶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立足“四个着眼”,  相似文献   

16.
王建铨 《新视野》2004,(1):17-19
时代性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说明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先进性”、“主体性”、“规律性”、“创新性”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观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剑威 《学习月刊》2010,(16):83-85
2010年3月4日,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实现“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明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协调教育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按照不同的发展重点和节奏运行,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其中最根本的是重点把握“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其中最根本的是重点把握“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和发展了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1·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大发展”和“大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十七大报告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等几方面,阐述了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