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戈尔巴乔夫1986年初正式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到1987年11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正式出版,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但是,新思维及其在实践中的政策主张,已迫使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认真地温习战后四十多年的国际关系史。并对今后十几年、二十年,乃至几十年的世界前景作出各种猜测和描绘。"新思维"究竟新在哪里;何以会引起种种复杂的反响;经历过"冷战、解冻、紧张,缓和、紧张"等不同阶段的国际局势,在"新思维"的冲击下,是否有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正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苏联改革的进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起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苏联改革的成败的影响要大得多。不管苏联咄咄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恶习多么令人厌恶,苏联作为年龄最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地位,使人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主要由于上述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一、决定苏联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从客观形势上说,苏联社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苏联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以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例,八五计划期间是7.7%,九五计划降为5.7%,十五计划(1976-1980)又降为3.7%。81年为3.2%,82年只有2.6%。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从经济本身上看,原因在于苏联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的发展抓得不得力。当苏联人津津乐道其科技发明占世界的1/3,其科学家占世界  相似文献   

3.
陈和午 《南风窗》2013,(9):39-41
楼市改革最重要的是"去投资化",使房地产回归居住消费属性,楼市改革必须跟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联动。对于新一届政府而言,楼市毫无疑问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上一届政府楼市调控的最后一棒"国五条",现实中正遭遇地方政府的"软抵抗"。尽管3月底的大限已过,但地方版"国五条"细则却并不给力。北京等10多个城市出台了不同力度的执行细则,但多被指缺乏实质性内容,而更多城市却是犹抱琵琶  相似文献   

4.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决定性影响。苏联的每次改革都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体制的效率,但各个时期改革的目标不同,效果不同,结果也不同。从冒进的赫鲁晓夫到保守的勃列日涅夫,再到过渡性的安德罗波夫,最终,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梁益坚 《国际展望》2013,(6):117-134
国际关系体系理论事实上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大多数体系理论又都以理性主义为指引的,凡不遵循理性主义逻辑的体系理论,多不被视作严肃的体系理论。需要指出的是,体系理论的缺陷恰好在于其对理性主义方法的应用:体系理论更关注宏观层次的讨论,而理性主义方法却注重微观层次的考察。这就导致了止步于宏观层次的体系理论简洁有余但解释力不足,而多数引入更为微观讨论的理论尝试又陷入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强调理性主义的微观关注,将微观研究重新引入体系理论。本文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和思考国际关系的体系理论,一方面尝试将体系理论的宏观层面与理性主义的微观层面相结合,另一方面旨在寻找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汇合点,并由此得出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六个推论。希望本研究能推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体系一单元关联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关系理论历来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整合问题。这三者整合得 好,会发展出成功的理论范式,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就理论价 值而言,本体论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的最基 本问题,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是什么的本源性课题。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 的第三次、第四次论战来看,它们均直接与本体论问题有关,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理 论反思和本体思辨,这种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已经大大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中国 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建设来说,只有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建构起中国学派。需要强调 的是,以自己的本体论为基础,建构中国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学 科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源泉,并提供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问题--从西方理论到中国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理论历来存在着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之间的整合问题。这三者整合得好,会发展出成功的理论范式,从而极大地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中,就理论价值而言,本体论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存在形式是什么的最基本问题,也关系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核是什么的本源性课题。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的第三次、第四次论战来看,它们均直接与本体论问题有关,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界最大的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这种理论反思和本体思辨已经大大促进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就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建设来说,只有在本体论上取得突破,才能建构起中国学派。需要强调的是,以自己的本体论为基础,建构中国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学科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源泉,并提供知识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维平 《南风窗》2008,(6):38-39
把垃圾当成资源来对待时,我们就应该用"管理"这个词,而不是"处理"。可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垃圾管理思想体系和实际操作经验。人类历史与垃圾同行垃圾始终伴随着人类,见证了社会的兴衰发展,据《汉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23年,就有了环卫工人。但同时,垃圾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困扰,尤其是在人类社会迈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美国人从1924年开始填埋城市垃圾,到了1980年代,到了无处可埋的地步。1972年以前,城市垃圾大部分都被运往农村做肥料,那时候的垃圾里极少金  相似文献   

10.
吕建超 《法制博览》2015,(5):112-113
本文先从概念分析开始,对与损害有关的概念进行了语义学上的澄清,并力图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吸收英美法的损害概念,结合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了损害的两种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际关系体系步入二十世纪的末期,开始了它的又一轮大动荡、大改组、大发展和大变革时期。延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旧结构终于瓦解,一个轮廓不清、未来难卜的多元新结构"猝然"而至。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这一当代最重大的国际生活现象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严重关注,也触发中外学者的紧张思考,以便理解当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体系发展轨迹,探究它的结构变革性质,弄清深层根因,预测未来趋势,作出理论说明,提供施政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民生主义,其最主要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现了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所得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超越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3.
人大到位,这绝不是一个只是旁观、期待的事,也不仅仅是人大代表的事。当我们发现这些代表我们利益的人有着法律规定的“惊人”的权力时,我们要问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自己:为把这些权力从条文变为现实,我们能做些什么? 去参加投票,去认识你的代表,去向他诉说你的要求,去听取他对选民的述职报告,去做你能做的一切。代表们需要你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和两极时代的终结,国际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指国际关系或世界政治正处于重塑阶段,并由此向当代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及其观点提出挑战。7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中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strctural realism),即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异军突起,开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主义风气之先,奠定了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地位。与此同时,以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取自柏拉图的名著《Respublica》(原义为《共和国》)中译本书名。“思想国”,则语出维克多·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九三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以保王党朗特纳克伯爵为首领的叛军在布列塔尼地区发动反革命叛乱。为了医治法国革命这块“第三等级的疥疮”,他们平均每天要枪杀30个革命党人,口号是“烧光杀光,绝不留情”。革命党人则相应地认定“恐怖必须用恐怖来还击”,实施革命恐怖。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注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并提出了六项扣除理论这一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对济贫法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并阐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福利及其实现途径;列宁不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福利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而且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保险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具有客观性、系统性,这种差异性事实上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性,而阶级性依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的无产阶级社会福利思想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形态的国际关系理论群通常滋生于不同的哲学土壤。长期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创生主要是建立在二元分立哲学和牛顿世界观的基础之上。与之相对照,作为古老东方哲学的重要思维特征,二元互补理念和过程演化思维却一直没有受到国际关系学者应有的重视,以致在此基础上也没有产生相应的国际关系理论群。有鉴于此,文章认为,古老的中式互补思维有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需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内重新被审视;如果二元分立哲学和牛顿世界观可滋生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群,那么,在二元互补哲学与过程演化世界观的指导下,中国本土哲学同样可产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乃至对中国的对外政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在建国后才正式开始,但在建国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就已开始形成,而且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就有了外事工作的实践.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思想与重大决策的总设计师,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活动的指导思想。他使新中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与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外交实践中取  相似文献   

19.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在19世纪俄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俄国漫长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动员的过程中,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的艰难过渡.列宁主义从俄国文化传统中汲取了优秀的成分,同时又结合了19世纪最先进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它是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它为陷入窘困中的俄国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从英美霸权禅让看意识形态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英国出于抗苏的需要,积极推动美国发动冷战,并主动将世界霸主地位让与美国,自己甘当美国的小伙伴。尽管英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利益矛盾,而且双方在许多问题上都有冲突,但是在美苏对峙中,英国站在了美国一边,选择了“联美抗苏”的道路。意识形态是影响二战后英美苏三角关系变化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