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的芒族     
[人口]芒族是越南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大约7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16%。分布在越北的黄连山、永福、山萝、河南宁、清化、河山平等省。其中人口最为集中的是河山平省。 [族称]芒族人自称“莫尔”。有些地区又有一些不同的称呼,如旧和平省的芒人自称“莫”,昆爱地区的芒人自称“莫爱”、广平省的芒人自称“蒙沙”。“芒”这个族称是一种他称。在泰语里,“芒”是“区域”或“地区”的意思,如芒卑、芒汪、芒翁等。芒人还  相似文献   

2.
越南的侬族     
侬族与岱依族交错杂居,无论语言、生活习惯、政治制度、斗争历史等基本上与岱依族一样。因此,我们仅就侬族专有的一些特点介绍於下:根据现有材料,侬族共有270,810人。(据一九八○年统计,依族人口约四十七万——编者注)。其中人口比较集中的高平省有100,447人,谅山省有106,877人,河江省有19,313人,北江省有14,659人,老街有5,804人。总之,越北自治区内共有224,765人。侬族多居住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近邻,两国有长达1,150公里的边界线。大约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跨界而居。以与我国云南和广西交界的越南北部六省米看:莱州省,京人占全省人口的15.9%,泰人则占25.6%,苗人占25%,瑶人占7.8%,此外尚有其他少数民族。京、泰、岱、侬、苗、瑶等族都是跨界而居。黄连山省,京人占全省人口约39%、苗人占15%、泰人占9%,芒人占4%,侬人占3%,其他少数民族则占6%。河宣省,京人占全省人口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有共同的民族起源 ,历史上由于分化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所以在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又有差别。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在宗教信仰上有共同的特征 ,也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特性 ,这一点在民间诸神信仰上也有所体现。壮族和岱、侬族均源于古代的越人 ,大部分壮族和岱、侬族居住的地方古属越地 ,山林密布 ,野兽出没 ,气候忽冷忽热 ,变化无常 ,瘴疫时生。这三个民族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 ,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 ,为了求得生产和生活的延续 ,于是出现了对…  相似文献   

5.
越南的华族     
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华族有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的广宁、河北、谅山等省的农村里,其中55%以上集中在广宁省。华族大部分务农,少数在矿区(主要是鸿基煤矿)当工人或在城镇从事其他行业。他们自称“汉族”,不喜欢“华族”这个名称。他们单独聚居,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由于他们迁入越南的时间和地  相似文献   

6.
(一)柬埔寨的民族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约有20多个民族,以高棉族为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境内主要少数民族有占、卜侬、老、泰等,人口约20余万人。此外,还有柬籍越裔和柬籍华裔,以及越侨、华侨等。柬埔寨各族从语言上分,可以归为三个语族和外侨外裔。1.孟—高棉语族。高棉人属孟—高棉语族。“高棉”,我国古书称吉蔑,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人口有600万以上,占全国人口大多数.所以,人们都习惯称自己的国家为高棉、自称高棉人.孟—高棉语族在公元前从北方沿湄公河向南迁移,在蒙河与湄公河的交汇处停留.而后分两支再向外移动,一支向东南沿湄公河下游流移,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为今天柬埔寨的高棉族.高棉族就是创造吴哥文明遗裔.高棉文化源远流长,高棉语文全国通用。吴哥石窟、柏威夏古寺等都是高棉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古迹。今天出土碑铭、遗留下来的文学、诗歌,保留下来的寺院及其  相似文献   

7.
高栏族,自称“婚壮”(意为壮人)、“板人”(意为村人)等,越南少数民族之一,分散居住在越南北方的宣光、安沛、太原、河北、富寿、永福等省山区,以宣光省为比较集中,共约2.3万人(1973年)。原来与山宅族合称为高栏——山宅族,1973年后分别定为两个单  相似文献   

8.
越南的占族     
占族是越南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七万多(据一九七八年统计)。大部分聚居于中部南端顺海省境内;部分散居于义平、富庆、同奈、安江等省,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其中以朱笃、西宁和胡志明市三个地区较为集中。除越南外,占族在柬埔寨约有九万人,在泰国约有一万人。据说在印度尼西亚也有占族人,他们都是占婆的后裔。  相似文献   

9.
越南南部的高棉族和柬埔寨的高棉族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了与柬埔寨的高棉族相区分,越南称自己国内的高棉族为“越南南部高棉族”或“越南柬埔寨人”。越南高棉族,人口约六十五万人,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他们是当地最早的主人。在三百年前,这块土地还是属于柬埔寨的。那时柬埔寨的国名称“真腊”。真腊的疆域  相似文献   

10.
越南岱依族、侬族的宗教信仰与越南周边国家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基本相同之处 ,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由于岱依族和侬族是同源异流的民族 ,所以宗教信仰更为相近。区别在于一方与越族相互影响 ,另一方直接受中国南方宗教信仰的影响。越南岱依族、侬族宗教信仰在教义、仪式上都受到孔教、佛教、道教的影响。但也只能使这一稻作民族原本长期已有的传统的宗教仪式更丰富和多样化而已 ,仍无法消除万物有灵、拜物、巫术、图腾崇拜等形式下的原始信仰 ,而且还要借助于这些仪式来维持。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宗教意识很难与庙会分开…  相似文献   

11.
据外国报刊报道,世界鸦片主要产地是“金新月”、“金三角”和墨西哥。其中以“金新月”产量最多。近年来,这一地区产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一个重要产地。 人们对“金三角”较为熟悉,可是对“金新月”却不大了解。“金新月”是指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地带,有三千多公里边界线,包括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锡斯坦和阿富汗沿边各省。该地区有点象新月的形状,故称为“新月”。由于它盛产鸦片,因而前面冠以“金”字。它同样是三角地区。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干燥,居住着以尚武和慓悍著称的帕坦族和俾路支族,其中以帕坦族最多,约有1500万人(阿富汗800万人,巴基斯坦700万人)。他们是跨国而居的民族。长期  相似文献   

12.
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族有219,393人,分散居住在我国北部沿越—中和越—老边界的深山老林之中。苗族人最集中的地区是河江省的同文县,越北自治区的黄树皮县,老街省的北河县和沙坝县,以及泰一苗自治区的铎佐州和姆庚寨州。 苗族可以分为许多支,然而他们在历史起源、语言、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可以将他们分为以下五个主要分支: 白苗(苗族人自称“赫蒙斗”) 红苗(苗族人自称“赫蒙席”) 黑苗(苗族人自称“赫蒙独”) 汉苗(苗族人自称“赫蒙刷”) 花苗或青苗(苗人自称“赫蒙楞”或“赫蒙觉”)  相似文献   

13.
[人口]共约一万余人口。分布在越中、越老边境的黄连山省与莱州省的山区里。以黄连山省的巴沙县和莱州的孟碟县最为集中。分花哈尼和黑哈尼两大支系。很少与其他民族杂居。 [历史]越南哈尼族与我国云南哈尼族是跨国而居的同一民族,历史悠久。据说,大约三千年前,越南哈尼族的祖先从中国云南省金平县和禄春县迁来。开始只有五、六家,后来又陆续迁徙,逐渐南移,定居在莱州省;而黄连山省的哈尼人要晚一些。大约在150年前,邵、陈、张、潘、周姓的人家从云南的睿枷县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来  相似文献   

14.
老挝的苗族     
老挝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六十多个民族、部族和部落,分为老龙、老听、老松三大族系。老松族意为“居住在高山上的老挝人”,包括苗、瑶、胡、倮倮、姆苏、兰丁等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约有二十多万人,他们自称为“蒙”。“蒙”为“自由”  相似文献   

15.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7,(12):47-49
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红河三角洲以北的山区,又可细分为我国广西当面的越北地区和我国云南当面的越西北地区。大约有10多个民族,基本上都属于汉藏语系。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岱族、侬族、泰族、瑶族、蒙族、苗族,其他的民族人数都很少。  相似文献   

16.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腹地,是中国的近邻。周边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接壤,南部半岛东面濒临泰国湾,西南面向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万,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40%,老族占35%,华人占11%。全国95%的人信奉佛教,200多万人信奉伊斯兰教,30多万人信奉基督教。首都曼谷,人口600多万,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官方语言是泰语和英语。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86,(1)
若开族(Arakan)人口约185万,分布在缅甸的若开邦。有四个支系:德人、岱乃人、自称克密的谬人和马若马基人。 德人生活在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波敏塘、德塘、帕兰塘和木雍塘等地;岱乃是岱打的变音,意思是善使盾牌者。岱乃人有八个小支系。谬人自称克密,目前有三十个小支系。马若马基人,过去被称作巴鲁瓦人,操孟加拉语。这四个支系都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86,(2)
黄叶族(The Yellow Leaves),又称“卡通冷族”(Kha Tong Luang),按泰语音译为“皮通冷”,“皮”是泰语“鬼”的意思,“通冷”是“黄蕉叶”一词的音译。这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泰国北部清迈、清莱、难、喃邦、网帕等府境内,人口极少(无确切数字)。他们以兽肉、野芋薯类为食,树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俄罗斯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在新疆加入中国国籍的俄罗斯人获得“归化族”的族称,但这个族称带有侮蔑性。1953年在民族识别工作中,为消除民族歧视,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1981年11月28日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此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一部分中俄混血人将民族成分由汉族改为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各民族除有共同喜欢的数字外,又有各自特别珍爱的数字,如美国人喜欢"三",部分中国人迷信"八",巴基斯坦人崇拜"五"。了解"五",也许有助于窥视到巴基斯坦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维方法等各个方面。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五个部分,除信德省、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之外,还有个与印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巴丹族、信德族、俾路支族及合法或不合法的外来族。印度河是巴基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