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之国。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社会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集历代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完备救灾政策和措施的同时,清代政府还将救灾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2.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11):54-55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之国。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社会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集历代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完备救灾政策和措施的同时,清代政府还将救灾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0,(1):142-144
清朝吸纳历代经验,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救灾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清朝将救灾责任法律化,救灾立法体系严整灵活,从而确保救灾制度有效运行。清代救灾制度建设与王朝活动同步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0,(10):46-49
2010年9月1日,以国务院577号令公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了灾害救助工作多年来形成的工作原则、制度、方法,确立了灾害救助工作在国家应急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使灾害救助工作进入依法行政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在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地方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和地方工作大局中,地方立法只有找准位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友凡 《楚天主人》2011,(12):14-16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尤其是如何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是我们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思考的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8.
高绍林  武志 《天津人大》2013,(12):18-20
实施性地方立法对应于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是指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而作具体规定的地方立法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针对一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实施性地方立法;二是针对多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实施性地方立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制定实施性法规逐步成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这是对新时期立法工作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到2010年,还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科学立法,将使我国的立法制度、立法技术更趋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5,(5):6-6
我国大部地区即将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提高各级民政部门对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5月17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今年汛期救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密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救灾工作的主动性,切实加强对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民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  相似文献   

11.
时光荏苒,到2009年,河南省地方立法工作已走过30年风雨历程。 与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河南地方立法,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成长为覆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卫生、民族、民政以及人大自身建设等各个领域较为完善的法制体系。地方立法工作的日益加强与发展,为促进河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公民权益,推动行政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也为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对蒙古族的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一蒙古族后,清朝统治者从蒙古社会具体的生活习惯和法律传统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无论是对于蒙古地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辖,还是对蒙古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对少数民族立法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3.
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时期立法工作总体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到上届末,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为主干,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数量及项目研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材讯 《人大研究》2005,(11):28-32
截至2004年底,现行有效的法律(含法律问题的决定、法律解释等)有430件,行政法规有665件(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由部委发布的为160件,一般称为“准行政法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233个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下统称“地方法规”)7449件[1],这8500多件法律法规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地方性法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数量角度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地方立法状况,对于把握地方立…  相似文献   

15.
郭俊 《人大研究》2008,(3):39-41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延伸、细化和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立法和有关政策要求的重要方式,是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的重要基础。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部署,根据地方性法规的地位、作用,认真研究国家立法形势变化对地方立法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国50 多年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救灾工作,逐步形成了”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法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国家法制的统一和法律体系的完善 ,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 ,直接关系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为此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是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这一点 ,本文从立法程序的各个阶段入手 ,认为应当从十个方面把好地方法规质量关。一、做好立法前的调研论证工作。地方立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体现 ,是地…  相似文献   

18.
肖汉银 《理论月刊》2003,(11):120-121
为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王朝很注意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立法,很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在因族制宜,因俗立法,缘俗为治;因时制宜;坚持法制统一;维护满族特权等立法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成功的民族政策和法制。  相似文献   

19.
吴继波 《中国减灾》2014,(12):18-19
近年来,江西省立足实际,坚持法治思维、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救灾法制建设,出台《江西省实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救灾,强化“一项理念”,建立完善“两项机制”,重点抓好“三项管理”。  相似文献   

20.
赵晓华 《中国减灾》2014,(12):22-23
清朝时的救灾责任法律化,说明清代政府非常重视将救灾与吏治相结合,所谓“救灾贵在得其人”,《大清会典事例》等相应法规中的条规对于约束和惩治救灾官员违规行为、提高救灾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借鉴清朝的经验教训,既要从法律上明确国家的救灾责任,同时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努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